崇興雙塔

崇興雙塔

崇興雙塔坐落於遼寧省北鎮縣城內的東北隅。崇興寺雙塔始建於遼代,元、明、清三代歷經多次的修葺,至今保存完好。

景點簡介

被譽為“禪塔雙標”的崇興寺雙塔位於遼寧省錦州市所轄之北寧市東北隅。兩塔外開別致,秀麗挺拔,東西相望,間距四十二米。東塔高四十七米,西塔高四十五米,是我國三千多座古塔中一對著名的姐妹塔。
崇興雙塔崇興雙塔

位於北寧市廣寧鎮古城內東北隅的崇興寺雙塔,系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近三萬平方米。兩塔坐北朝南,東西對峙,巍峨壯觀,氣勢非凡,古稱雙塔幻景,又稱禪塔雙標,始建於遼代晚期。我國佛寺採取雙塔並立布局,且高大雄偉,以崇興寺雙塔為最早。崇興寺雙塔均為磚雕八角築十三層實心密檐式建築,東塔高43.85米,西塔高42.63米,兩塔相距43米。兩塔型制、結構基本相同,但是各有差異。其磚雕座佛、斜侍菩薩、飛天、負重力士、伎樂人、精細、栩栩如生,蓮花、平座、斗拱勾欄、寶蓋造型獨特,脊獸、瓦壟、飛檐凌空,風靡銅寶珠閃閃光亮,風鈴、風鐸清脆悅耳。肅穆莊嚴的雙塔與塔北寺院相輝映,形成一處塔寺並重的旅遊勝地,也是我省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它正以嶄新的姿容,歡迎海內外遊客觀光、攬勝。

歷史沿革

崇興雙塔崇興雙塔
崇興雙塔崇興雙塔

雙塔位於北鎮城東北隅,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專家考證,創建於遼代,後經元、明、清幾代重修。兩塔東西對峙,形制相同,為磚築八角十三層實心密檐式。塔基為石條砌築。每邊長7.3米,高3米。是明代李成梁鎮守遼東時,為增加塔身安全而包砌的。又一說是清代光緒年間所包砌的。塔座上有磚砌斗拱、曲水萬字欄板和仰蓮。塔身八面多有拱龕,中雕坐佛,龕外兩旁各立一脅侍,上有寶蓋、飛天等裝飾圖案,每角刻一力士,作負重形態。另有騰龍、舞鳳、伏獅、游魚等紋飾。底層檐下有仿木磚雕斗拱,為雙抄五鋪作。往上為十三層塔檐,各層均用磚砌迭澀出檐,逐漸內收。在八角攢尖式的塔頂上建有蓮座、寶瓶、剎桿,頂端裝寶珠,是為風磨銅所制,色澤如金而其價貴於金。傳說“風磨銅可減弱高空風力。故皇家高大建築上的頂端飾件和塔頂的寶珠多用之”。今城內雙塔的寶珠依然金光閃爍,光彩奪目。加之二塔聳入雲霄(東塔高43.85米,西塔高42.63米)。十里之外即可見到雙塔的雄姿,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猶如一對玉鑽鑽天。因此,“禪塔雙標”自古即為廣寧八景之一。如果西登閭山絕頂東望城內雙塔,在雲霧中時隱時現,依稀可見,故又有“雙標塔影”之稱。

雙塔居棲著數以千計的塔燕。晝則群飛捕食,夜則靜棲檐下。每當旭日初升之時,塔景更為可觀,紅霞招紫燕爭飛,白塔刺青天欲墜。故“雙塔日出”稱為古城一大奇觀。如在盛夏濃雲密布之際,群燕繞塔頂爭鳴,嚶嚶成韻,預兆天雨之將至,另有一番情趣。

崇興雙塔崇興雙塔

1988年1月,國務院頒發檔案,將雙塔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吸引著許多遊人到塔下游觀瞻仰,詩人徐長鴻曾撰楹聯以贊雙塔之雄姿。聯為:

金鐸盪雲風,婉轉清音飄山谷;

銀檐輝日月,玲瓏儷影應天河。

崇興雙塔崇興雙塔

塔後建有廟宇崇興寺,故雙塔又名崇興寺雙塔。雙塔的創建年代,據專家考證,應在遼代清寧~天慶年間(1055~1123年)所建。從結構材料和形制上觀察,應屬遼代建築。它與錦州、義縣的遼塔一樣,同建於州城之內。另與河北省房縣雲居寺南塔(天慶七年[1117年]所建)的細部有相像之處。從《大明一統志》的記載中,是為遼代所建。而在清代的《聖京通志》和《廣寧縣誌》(康熙本)中記載是為唐代貞觀時所建。但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唐朝貞觀以後,軍事勢力逐漸內收,東北方的少數民族部落不斷角逐,廣寧一帶已成為不安定的地區,因此,在這裡修塔的可能性較小。而遼代北鎮一帶的顯、乾二州下統14個州縣,地域大約在阜新、錦州一帶的廣大地區,並且這裡還有皇帝的陵寢——顯陵乾陵,另外還有皇妃和王公的墓冢,因此可以推斷,在崇尚迷信的遼代於顯州修建雙塔的可能性較大。除此以外,在雙塔南250米有一八角井(現址在民戶院內)它確屬遼代造就的古井,可想而知,當時是為解決修塔用水而鑿的古井。由此論之,雙塔應是遼代建築。

雙塔曾多次重修。從碑文中知道在元代皇慶、明代嘉靖、萬曆都曾重修。另據民國十七年版的《北鎮縣誌》中記載,明代正統十年(1445年),安置大藏經於寺內以傳久遠。如今關於修建雙塔的碑碣已蕩然無存。

塔後有古剎崇興寺。在民國和偽滿年間,該寺尚保存完好。當時有山門一間,小堂一間,佛殿五間。殿內塑釋迦牟尼等佛像五尊,左右配有神將。佛前懸有刻著“雙塔崇興寺造吉日立”的小風鈴。殿外掛道光二十六年的鐵鐘一口。傳說此鍾在民國五年修繕石坊的道路時,在馬路正中出土。前還有古槐、榛柏、 古松數株,樹下列有古碑四座。四座古碑由東至西的順序是明代的正統十年、嘉靖十八年、清代康熙十一年、嘉慶七年。院內中門之前,曾陳放一六角台石,六面各刻有蓮瓣,再上雕鏤著衣冠楚楚的六個人物圖案,每人的背部刻燈籠一個,六人以手相挽作圍攏狀,形成圓柱,頂端又刻石燈籠一個,宛似屋頂。通稱六角六人燈籠。全高8尺5寸,其中人物高2尺3寸。據專家推斷,石燈籠應為明代或更早的遺物。崇興寺廟殿及其附屬文物在1960年尚且保存完好。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卻遭到嚴重的破壞。寺廟現已全部恢復,香火旺盛,終年不斷。

相關詩詞

詩人徐長鴻

金鐸盪雲風,婉轉清音飄山谷;

銀檐輝日月,玲瓏儷影應天河

建築風格

遼寧、河北地區遺存著不少遼金時期的佛塔。最常見的遼塔多為八角13層磚塔,實心,不能攀登。第一級塔身很高,八面都雕有佛龕、寶蓋、飛天等,檐部有磚雕斗拱。這級塔身連塔基的高度幾乎占全塔的一半。第二級以上才是密檐,塔頂上有寶瓶、剎桿、寶珠等。遼代五京地區遍布這種佛塔,其形制後來又為金代所繼承,從而在中國建塔史上成為風格獨特的遼、金古塔。

遼、金古塔中磚雕藝術水平較高的有遼寧北鎮縣的崇興寺雙塔、遼陽白塔。崇興寺雙塔始建於遼代,經歷代維修,至今保存完好。雙塔以崇興寺為中心,東西對峙,形制相同,高40多米。塔座上雕有斗拱、曲水萬字欄板和仰蓮等,每個角都刻一個力士像,作出負重的樣子。第一級塔身每面下部中央都刻有一個拱形佛龕,中間雕一尊坐佛,龕外兩側各有脅侍一人站立。塔上還有明萬曆時遼東總兵李成梁重修的小石碑。李成梁是明代名將,曾屢次擊退韃靼察哈爾部的侵擾。

遼陽白塔在遼陽市白塔公園內,建於金大定年間(公元1161—1189年),形制與一般遼金古塔相同。唯十二層密檐間有多面銅鏡。第一層雕刻的佛龕、脅侍、飛天都較精緻。至今仍保存著初建時的風貌。

此外河北正定縣的廣惠寺華塔,現存結構形制為金代風格。這座塔造型奇特,第一層塔身八個平面,各在四個正面再加扁六角形亭狀單層套室,套室和塔身各面都有圓拱形洞門。第二層八面每面三間,當中是門,兩邊有假方格窗欞和長方尖形佛龕,下有平座。第三層以上塔身驟然縮小,呈圓錐形,按八面八角的垂線雕有虎、豹、獅、象、龍及佛像等壁塑。塔身各層還雕刻著許多仙人、仙獸,亭台樓閣,構圖複雜,雕工精細。

旅遊線路

去錦州北鎮醫巫閭山,崇興寺雙塔和北鎮廟

坐火車到溝邦子站下車,再坐大客車到北鎮,北鎮有通大觀音閣景區的公交

雙塔,鼓樓,牌坊在市區內,北鎮廟在去閭山的路邊.

從溝邦子火車站向北走1公里左右就是客運站火車站前可能也有到北鎮的車。到北鎮後可以步行到鼓樓,再坐三輪到雙塔。然後回到客運附近找通山上的公交。半路可在北鎮廟下,也可以從閭山大閣景區回來再去廟裡。

傳說

到過廣寧古城的人,老遠就可看見城的東北角崇興寺雙塔。傳說這裡原來有三座白塔,後來飛走了一座,剩下現有的兩座了,人們管它叫“雙塔寺”。說起雙塔,這裡流傳著一個十分優美的傳說。

北鎮,古時候是幽州重鎮,城內本來沒有塔。只是遠在邊外的朝陽城內有三座塔,朝陽城外鳳凰山上的佑民寺上院有三座塔,下院有三座塔,共九座塔。這九座塔傳說是九天仙女化身成九隻鳳凰飛到人間,落在朝陽,所以,自古以來,朝陽有“九鳳朝陽”的說法。

有一年,佑民寺下院三座塔變成三位仙女外出玩耍,它們化為三隻鳳凰往東南飛去。因為玩的時間過長,天黑了,正趕上這天夜裡天空陰雲密布,四野一片漆黑,三隻鳳凰邊飛邊看,找不到迴路了,不覺飛到閭山上空。他們發現廣寧城內東北放著紅光,紅光處是一片空地,它們就落下來想歇一會兒。三隻鳳凰一看這裡的城牆高大,護城河水清清,是個安居的好地方。三位仙女一商量,就在此地安居了。

第二天清晨,廣寧城的老百姓見城內東北的崇興寺多了三座白塔,都很驚訝,認為這是仙人顯聖,為廣寧古城鎮妖來了。都來給三座白塔進香朝拜。在進香的人群中,有一位少年公子,姓李,叫李傑,年紀二十來歲。這位公子長得眉清目秀,非常俊美。原來這天李公子正在書房讀書,聽管家說:崇興寺里一夜之間來了三座白塔,是個奇事兒。他放下書本,走出家門,來到了三塔前,仔細觀賞。越看越覺得三座塔一座比一座好看。

這公子來到塔前之後,因為他長得俊美,一些朝拜進香的老少,個個都不轉眼地盯著他,都說:“這是誰家的相公,長得這么漂亮。” 這時,三座塔也化身為三位民間少女,來到朝拜進香的人群中,偷看李公子。姐仨都悄聲夸李公子長得俊。大姐說:“長得好像金吒!”二姐說:“像木吒!”三妹說“像哪吒!”三位仙女對李公子都產生了愛慕之情,都願意和李公子結為夫妻。但是,誰也沒說出口來。

這天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三位仙女悶坐寺內院中,回想白天的事。大姐想:今天進香的人群中,那位李公子長得真俊俏,我若能做他的妻子,成天侍奉他,也心甘情願;二姐想:李公子的美貌,真是天下少有,我如能作他的妻子,成天給他幹活,累死也稱心如意;三妹因年紀幼小,不解風情,但也暗自誇李公子長的美。

說起來也怪,從此李公子就天天到三塔跟前觀賞,三位仙女也和李公子見面。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李公子好幾天也沒有到三塔來啦,三位仙女非常惦念他。都暗想:是不是他家都嚴,父母不叫他出來,還是他生了病,不能出來?

三位仙女變成了賣花女,突然出現在廣寧街道上,老百姓都感到驚奇,互相議論:咱們廣寧城盡出新倒閉鮮事,頭幾天飛來三座塔,如今又從天上掉下來三個俊美的賣花姑娘。看來廣寧是一塊福地啊。凡是能買到她們的花苗,栽上就活,很快就開出香噴噴的鮮艷花朵,誰看誰喜歡。

一天兩天過去了,在位仙女和往常一樣,天天到街上賣花,個個心懷私情。為的是要訪到李公子。她們天天走街串巷,走遍了全城千家萬戶。

一天,大姐賣賣花來到大南門裡九道彎胡同路北,一邊走,一邊叫賣:“賣花呀,誰買花呀!”當走到一家門口時,這家是高大的門樓,漆黑的大門,聽到“嗄吱”一聲響,從門裡走出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家院,他說:“姑娘,聽說你賣的花苗好,給我選兩棵吧!慶賀我家公子進京趕考得中了。”大姐一聽,忙上前搭話:“老人家,你老貴姓啊,你家公子爺貴姓高名?”老家院說:“我姓李,我家公子也姓李,叫李傑。”大姐又問:“你家公子爺得中了,現下是在家呢,還是上任去了?”老家院說:“我家公子得中後,到東京遼陽府赴任去了。”大姐一聽,馬上給選花苗,選好,遞給老家說:“給你老人家兩棵梧桐樹苗和兩棵並蒂蓮花苗。”老家院接過花苗高興地說:“姑娘,你挑的好,梧桐樹能招鳳凰來,這並蒂蓮嘛!但願我家公子能娶位像你這樣美貌的少夫人!”說完剛要向大姐道謝、付錢,抬頭一看,這位賣花姑娘不見了。

原來大姐趕忙回到了崇興寺,她趁二妹三妹不在,就又化成一隻鳳凰,騰空而起,偷偷地飛走了。飛呀飛呀,直向正東,飛到了東京遼陽古城。她見城內人煙稠密,沒有空地,只得落在城外太子河畔,變成了一座白塔。

廣寧城的人們知道這事後,怕雙塔再跑掉,就在東門外老虎圈里砸下了一根鐵柱子,拴上一根大鐵鏈子,從地下通道雙塔腳下,把雙塔給牢牢地鎖住了。直到今天雙塔還立在北鎮(北寧)廣寧城裡東北角,它是跑不掉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