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寧城

廣寧城

位於遼寧省北鎮市。廣寧城即北鎮城,始建於遼代(顯州),金元時置廣寧府,明置廣寧衛,為九邊重鎮之一的遼東鎮,設總兵戍守。清置廣寧縣,民國初改名北鎮。明初所建廣寧城(北鎮城)南城牆南城門樓正處於今之北鎮鼓樓位置。後來城池向南擴展,明代南城門樓遂成為今之鼓樓。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遼寧省
廣寧城VI-499

簡介

..
廣寧城位於遼寧省北鎮市。廣寧城即北鎮城,始建於遼代(顯州),金元時置廣寧府,明置廣寧衛,為九邊重鎮之一的遼東鎮,
..
設總兵戍守。清置廣寧縣,民國初改名北鎮。明初所建廣寧城(北鎮城)南城牆南城門樓正處於今之北鎮鼓樓位置。後來城池向南擴展,明代南城門樓遂成為今之鼓樓。
磚砌台基,長24米、寬20米、高8米。樓台上有女牆。台上兩層樓閣有民國十八年(1929年)書“幽州重鎮”、“冀北嚴疆”八個大字。鎮城中街北、鼓樓前有明神宗萬曆八年(1580年)敕建的表彰遼東總兵李成梁功績的石坊,高9米、寬13米,精雕有鯉魚跳龍門、二龍戲珠、四季花卉等浮雕。

建築

北鎮市在明代為廣寧城,是遼東的軍事重鎮,即廣寧衛。當時的遼東總兵李成梁就帶兵駐紮於此,並與後金政權多次征戰,爭奪遼東治權。為表彰李成梁駐守遼東有功,明王朝特修石牌坊一座,即如今依然屹立在北鎮城內鼓樓南的李成梁石牌坊,它與廣寧城牆和北鎮鼓樓,均為明廣寧城的遺蹟。
..

從北鎮廟出來,到了市中心一條亂鬨鬨的步行街上,老遠就看到黑糊糊的石牌坊和鼓樓。
石坊全部採用暗紫色沉積砂岩建造,為三間四柱五樓式、單檐廡殿頂仿木結構牌樓,高9.25米,寬13.1米,翹檐、通枋、欄板、斗拱等俱全,間飾人物、四季花卉、鯉魚跳龍門、一品當朝、二龍戲珠、三羊開泰、四龍、五鹿、海馬朝雲、犀牛望月、喜祿長壽封候等浮雕,坊額豎刻“世爵”二字,橫額刻有“天朝浩券”及“鎮守遼東總兵官兼太子太保寧遠伯李成梁”字樣,下刻“萬曆八年十月吉日立”(公元1580年),柱腳前後各有石獅兩對,抱鼓石兩對,外側各有石獸一隻。
..
穿過石坊,是廣寧城鼓樓,周圍又髒又亂,遍地垃圾,根本不像“國寶”單位。過了鼓樓,我們繼續向北,在坐了一段塑膠棚三輪摩托之後,我們來到了崇寧寺看遼代雙塔。
崇興寺建於遼代,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近年修復。寺南有雙塔,東西相望,間距42米,東塔高43.85米,西塔高42.63米,均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崇興寺雙塔基座每面寬7米,基座上雕有各種花紋,下部雕有獅子、負重力士和蓮瓣。向上為仰蓮座,座上承托塔身,塔身每面有拱龕,內雕坐佛,外立脅侍,上飾華蓋、飛天和銅鏡。塔檐十二層,由下至上逐層內收,每層檐角俱掛有風鈴,隨風搖動,聲音清脆悅耳。崇興寺雙塔塔頂的蓮花座、寶瓶、鎏金剎桿、寶珠、相輪均保持得相當完好。西塔的中部還鑲有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崇興寺塔記》小石碑。可惜,我們去時西塔正在維修,未識其真面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