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概述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備。宋朝時,這裡就稱為崇武鄉守節里。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縣後,在這裡設小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禦倭寇人侵,委派江夏侯周德興巡視東南沿海。周德興是個軍事工程專家,他根據泉州沿海地區海岸線曲折、地形險要的特點,“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泉州設永寧衛,管轄五個所,即福全、中左、金門、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設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獺窟城、小岞城、黃崎城、峰尾城。祟武城為五城之一,隸屬福建司永寧衛的一個千戶所,建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
崇武城牆位於福建省惠安縣南70里瀕海的尖岬上。崇武城背靠大陸,其餘三面臨海,古又稱“小兜寨”。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在此設定了軍事機構——“小兜巡司”。明初又在此設“守御崇武千戶所”,開始用“崇武”之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奉命經略海防,始建城池。崇武城是中國至今保存較完好的古代濱海石城之一,崇武城牆是用花崗岩石砌築的,城周長2456.7米,城基寬5米,高7米,四面均設有城門,城門上建有門樓。東、北、西三面有月城,東、南、北三道城牆上各設有烽火台一座。永樂十五年(1417年),又將城牆增高了1米多,崇武城建築後的百餘年中,倭寇未能入侵。
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正月,倭寇偷襲崇武城,全城軍民浴血奮戰,由於孤立無援,糧盡城陷。倭寇入城洗劫42天,無惡不作,令人髮指。明朝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親臨崇武,指揮剿倭,人民才得以安居樂業。十年倭亂平定後,崇武也成了東南沿海的重鎮。此外,崇武古城作為歷史的見證人,她還曾目睹鄭成功大軍揮師東渡,收復祖國寶島台灣,目睹崇武軍民隨人民解放軍揚帆南征,解放祖國南大門廈門島,目睹1956年周總理親自指揮崇武海戰,擊沉擊傷入侵的美蔣“永泰”、“永昌”號軍艦。
今日的崇武城仍保存看宋、明、清歷朝所修建的寺廟庵堂三十多座,主民宅也有數十處。其中有宋代的“雲峰庵”、“水潮庵”,有明代的“關帝廟”、“東嶽廟”,也有敬奉海神媽祖娘娘的“天妃宮”,以及紀念當地有功人物的“靈安王廟”等,這些古建築的保存,增添了古城古樸優雅的氣息。遊客來崇武遊覽,最重要的是可以一睹惠安女的風采,靈巧能幹的她們是惠東旅遊中一道亮麗的色彩。
基本概況

作為海防的最前沿,崇武古城曾經在明代倭患其間首當其衝,屢遭進犯;幾百年來,古城幾代軍民憑藉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歷經血與火的洗禮,用生命譜寫出可歌可泣的戰鬥詩篇。
城堡建築
中國古代的海防城堡建築。在福建省惠安縣崇武鎮。崇武城位於濱海半島上,明洪武二十年(1387),為防禦倭寇而建。永樂十五年(1417)城牆增高四尺。城建後約百餘年寇未能入,海上昇平。嘉靖三十九年(1560)倭寇偷襲,
城陷42天。隆慶元年(1567)戚繼光曾在此督練水師。清順治八年(1651),鄭成功據此作為抗清基地。該城在防禦倭寇侵犯方面曾發揮了重大作用,具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牆用花崗岩石砌築,高7米。上有城垛,周長2567米,設 4門,置雙扉木門,上建門樓。東、西、北 3門加築月城,東、南、北三道城上各設烽火台 1座。城內設跑馬城台 3層,可繞行至城上。古城年久失修,殘破嚴重。1980年起,中國先後撥款進行全面修葺,修復城牆2517米、跑馬道5374米,恢復了古城原貌。崇武城建築後的百餘年中,倭寇未能入侵,海防平安。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寇偷襲,城曾一度陷入敵手42天。隆慶元年(1567年)四月,抗倭名將戚繼光曾在這裡督師操練。清順治八年(1651年)四月,鄭成功曾於此憑險抗拒清兵。
地理位置
崇武城牆位於惠安縣崇武鎮半島東海端海濱,城周長2567米。其地原名小斗(音訛小兜),處於泉州灣和湄州灣之間,面對台灣海峽,雄關巍巍,形勢非常險要,歷來是中國東南海疆的軍事要塞。北宋初置小兜巡檢寨,元初

四方設門,建有門樓,東、西、北門外加築半弧形月城,即各有城門二道,唯南城門外只築照牆,以為禁止。北城門的門額刻"威鎮海邦"四字,相傳是抗倭名將戚繼光所題。城牆上建有烽火台、瞭望台和安放銃炮的炮台5座,城牆內建有二層或三層的跑馬道。城內外還鑿有13口水井及4條涵溝;城外周圍原開有濠溝護城,城內外還置軍房987座,並建有公署、兵馬司、演武塲、墩台、倉廒、鐵局(兵工廠)、館驛和捍寨等,構成一套比較完備的軍事防禦體系。明隆慶年元年(1567)四月,戚繼光又特地在城內倉兜山置中軍台,一旦倭寇來犯,便於報警和指揮。清順治八年(1651)民族英雄鄭成功駐此抗清。城南不遠處的海門深處,有摩崖題刻和詩刻。
石雕藝術
崇武古城風景區區內長達28.8公里的曲折海岸線上,12個沙灣處處沙質細膩、嫵媚綺麗,4大岩群迭峰壘石、磊落萬狀。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牆──崇武古城就聳立在景區的正東方,其建築工藝之獨特合理被稱為
位於古城南側的“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園”,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一處薈萃石雕精品的主題公園,園區占地9公頃,共收藏有不同藝術風格的石雕藝術精品500餘件,與古城、大海渾然一體,獨具匠心。景區內中國最大的岩雕藝術作品──大地藝術,是著名畫家洪世清老先生花費數年心血,取材于海礁岩崖的原始形態,依形取勢,循石造型,創作出形神兼備的各種藝術形象170餘件,甚稱石雕藝術一大奇觀。而豎立於崇武大乍東山的20米高惠女雕塑,預視著惠女民俗村建設已拉開帷幕。
清代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這時全城周長2567米,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基寬5米,牆高7米,有窩鋪26座,城堞1304個,箭窗1300個。四面設門,東西二門築有月城,城牆上有烽火台、瞭望台和這放銃炮的虛台。城牆有二至三層的跑馬道四城邊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向城外的涵溝。城內原建有捍寨、墩台、館驛、軍營和演武廳等,構成一套比較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此後,城防已失去軍事上的作用,又因長期廢棄,城牆失修倒塌。
古城歷史
建於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建城。
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倭寇攻城六晝夜,城陷,生靈塗炭,勸募大修。
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福建總兵戚繼光屯兵在此,興修城防,演武練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和城防設施。
清代,崇武古城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
1983年,由中國撥款進行全面修復。
1987年,舉行“崇武古城創建六百周年紀念活動”及學術討論會。
旅遊小貼士

門票-開放時間
門票25元+2元保險
7:30(上午)--17:30(下午)
交通
從廈門前往崇武古城,乘巴士前往時,在松柏汽車站上車,(經停集美汽車站)最早一班是早6:40,接後為7:40,約每小時一班,行程時間為2小時20分鐘。票價為40元+2元(保險),回程時間最晚17:20,前一班為16:20。票價40元。
從崇武長途汽車站(廈門點)至崇武古城,可乘坐摩的前往,二人5元,3-5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