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崇明中學始建於1915年。以崇明學宮為校舍(現為市文物保護單位),始名崇明縣立中學,陸續有縣立師範學校、縣立尚志女子中學、縣立商業學校併入,1938年更名為上海市第三中學,1942年始辦高中,校址遷至舊試院,1949年,更名為蘇北崇明中學,1952年更名為江蘇省崇明中學,校址遷至城橋鎮北門路,1958年更名為上海市崇明中學,列入上海市30所重點中學之一,1987年定為高級中學,停招國中部普通班。為了實現上海教育的現代化,市委、市政府於2003年9月正式在崇明投資建設第一所實驗性、示範性寄宿制高中,2004年7月學校順利搬遷。崇明寄宿制高中的建立為崇明島的開發開放建設發出了先聲。
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面積262畝(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包括教學樓、實驗樓、行政綜合樓、體育館、圖書館、食堂、四幢學生宿舍、教師和專家生活樓、現代化的塑膠運動場以及輔助用房等;教學樓與實驗樓相連呈C型,行政樓與圖書館相通成M型,從空中俯瞰就是一個很有氣勢的崇明的縮寫CM。學校設有校園電視台,廣播站,校園網,學生語音室,多功能報告廳,電子閱覽室,心理諮詢中心,物理、化學、生物等30餘個標準化實驗室等。圖書館現有藏書10多萬冊,各種報刊300餘種。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幽雅,教學設施先進,生活設施齊全,樓群噴泉與綠樹鮮花交相輝映,突出了環境與人文的交融,是一座現代化的、花園式的高級中學。
教學特色
崇明中學是祖國寶島上歷史悠久的傳統學校,具有精良的師資和良好的校風,近90年的學校文化建設既積澱了優良的教育傳統,又體現著現代化發展的時代風貌。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先生為學校題寫校訓的“志存高遠,自強不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崇中學子。學校形成了“務實創新、追求卓越”的校風,“敬業、愛生、嚴謹、探究”的教風,“誠實、勤奮、求索、進取”的學風,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
在世紀更替、社會轉型的現代發展中,學校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思想為指針,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地創建教育現代化新學校;遵循和探索自主教育規律,培育學生成為志向高遠、基礎紮實、素質優良、特長明顯的新學生;發揚學校優良傳統,建構求實、求活、求新的素質教育新體系,用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行動,實踐著素質教育的理念。培養學生主體人格,形成了自我完善的德育工作體系;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形成自我發展的探究性學習體系;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形成自我教育的班集體建設體系;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形成自我管理的生活實踐體系。
崇明中學現有44個高中教學班,2000多名學生,還有2名來自韓國的留學生。學校教育既十分重視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又高度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增強,和學生健康的個性發展。分層遞進教學和導師制的實施,使因材施教教學原理得到有效貫徹,學校以改革為動力,實現教學質量的不斷攀高。近年來,實施探究性教學為主的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學教一體的教學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績。每年有160多名學生獲市級以上各類競賽獎勵。
學校始終堅持教育創新,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自主教育。現在,崇明中學正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堅持以人為本,教育中努力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自主能力,健全主體人格,增強學生的主體精神,幫助和促進學生在志向追求上學會自強、在品格修煉上學會自律、在知識探究上學會自主、在生活管理上學會自理,讓學生在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負責、學會追求的素質教育中錘鍊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
師資力量
崇明中學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教師200餘名,其中特級教師2名,高級教師60名,一級教師54名,還有2名來自美國的外籍教師,現已形成一支知識結構與年齡結構比較合理的教職工隊伍。學校注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培養了一大批教育質量高、發展空間大的優秀青年教師。近幾年學校先後有40多位教師榮獲全國、市優秀教師、勞動模範或優秀園丁稱號。
獲得榮譽
崇明中學始終堅持自主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體育衛生先進學校、全國體育運動傳統項目先進學校、上海市衛生示範單位、上海市花園單位、上海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示範學校、上海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上海市健康促進學校、上海市藝術特色學校、上海市人才工作先進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學校還被定為聯合國“環境、人口和發展(EPD)”項目實驗學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創造教育基地、上海市雙語教學實驗學校。
近年來,學校擴大了國際教育、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先後與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多所國際學校達成了合作關係意向。
在科教興國和上海市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戰略的指引下,全校師生員工正以昂揚的鬥志,全面推進和強化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辦學效益辦學質量,增強辦學實力,加速學校的發展,並正在為使學校創建成為符合教育現代化要求的、素質教育顯著的、自主教育辦學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示範性、試驗性寄宿制高中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