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系和沿革
漢藏語系
漢語
官話
西南官話
赤灌片
岷江小片
四川地區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兩次“湖廣填四川”大移民運動中,人口構成發生巨變。在明代,元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巴蜀語自四川盆地東北部開始,向盆地西南部(今岷江話流行區域)逐步萎縮。並且與移民帶來的語言相互影響,現今四川話,包括受移民語言影響相對較小的岷江小片和影響巨大的成渝片都在這種背景下開始逐步形成。今岷江話分布地區,特別是核心的樂山一帶,受戰亂影響十分輕微,巴蜀土著居民存留較多,因而語言受“湖廣填四川”帶來的移民語言影響較少。以樂山西郊蘇稽話為例,其擁有宋代巴蜀語“歌豪通押”、“魚豪通押”、“家麻與皆來通押”、“‘關’、‘上’押家麻”等眾多特徵,可能是中古巴蜀語在現代的孑遺。
由於這種特殊的形成背景,從岷江小片核心區的樂山郊區蘇稽話,到樂山話,到岷江小片邊緣區成都郊區新津、大邑、崇州、郫縣等地,再到成渝片的成都話,語音中的巴蜀語成分逐漸減少,官話成分逐漸增多。
使用地區
岷江話主要分布於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岷江流域及長江兩岸,地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4省市,其在四川盆地中部分布有一個由西充、鹽亭、射洪三縣組成的方言島,總使用人口約3000萬。《中國語言地圖集》中也把入聲保留的西昌話歸入岷江小片,但由於其並不具有岷江小片的其它共同特徵,因而存在爭議。使用岷江話的縣市如下:
四川省 成都市(崇州市、大邑縣 、瀘州市-宜賓市-樂山市-眉山市等)
重慶市 江津區;綦江縣
貴州省 遵義市(赤水市、仁懷市、桐梓縣、習水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銅仁地區(德江縣、思南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雲南省 昭通市(綏江縣、水富縣)
岷江片的分布如圖所示。
語言特點
聲調
岷江話的調類總共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五類,部分地區保留有入聲韻尾,但已全部弱化為喉塞音[-ʔ]。岷江話除入聲外調值與成渝片高度一致,陰平一般為高平或半高平(55或44),陽平一般為低降(21或31),上聲一般為高降或全降(53或51),去聲一般為低升、中升或降升(13、24或213)。而岷江話的入聲調值一般為中平、高平或半高平(33、55或44)。
聲母
岷江話內部聲母有兩種情況,大多數縣市擁有與成都話相同的21個聲母,另有都江堰、彭州、郫縣、新都、什邡、西充等6個縣市區擁有25個聲母,較成都話多出[tʂ]、[tʂʰ]、[ʂ]、[ʐ]四個捲舌聲母,但這四個捲舌聲母只能與入聲韻母[ə](西充為[ɿ])相拼,因而只能用在入聲字當中。
韻母
岷江話的韻母與以成渝片為代表的其它西南官話擁有很大差異。首先,其擁有一套獨立的僅用於入聲的緊元音韻母來取代入聲塞音韻尾,即便是部分喉塞音消失的岷江話也可以利用主要元音的鬆緊對立來區分入聲與舒聲字。岷江話的入聲韻母包括[iæ]、[uæ]、[ʊ]、[ɘ]、[ɐ]、[iɐ]、[uɐ]、[c]、[yʊ]、[yɵ]等,這些韻母有緊喉作用,在發音時喉頭肌肉和口腔肌肉緊張,從而使整個音節表現出一種粗硬緊促的狀態。其次,岷江話中舒聲韻母的歸派也與成渝片擁有極其大的差異,有元音高化、鹹山攝鼻音脫落等現象,尤以樂山西郊蘇稽、安谷、冠英一帶為最。
字母與拼寫
聲母(18個)
b 寶伯部 p盤白甫 m米木馬 f法方花 d得島都 t塔導屯 n 南內能 l蠟離樂 g高家建
k苦敲群 h海夏弦 z字張尖 c造直青 s禪石心 r日然人
ng我愛業 v五吳 (零聲母)依影窩
韻母
a 阿大 o河波 i系借 I字次 u五圖 ü[y]魚取 [e]二兒
ai懷太 ao老高 ou樓口 ei車背 ia亞加 [iai]界解 iao要表 io (cio看的意思)
iou有秋 ua瓦夸 uai外帥 uei淚歸 an但山
[ian]建 uan 川橫 üan遠權 [en]生明 [ien]先千 [yen] 全 uen昏問 in親令 ün[yn]雲傾
ang郎康 iang養江 uang王光 ong龍峰 iong窮龔
[ae?]八抹 [iae?] 月熱 [uae?]猾活 [a?]白甲 [ia?]鴨協 [ua?] [o?]落角[反e?]說 [io?]雀樂 [e?]北墨 [ie?]切 [ue?]國 [ye?]粵雪 [i?]一極 [Ih]十直 [u?] 物復 [iu?]欲玉
發展危機
與其它四川方言不同,岷江話的生存環境並非僅僅因為推廣國語的原因而面臨危機,其一直以來也受到相對強勢的成渝片的強烈衝擊,從而流行區域不斷萎縮。成都話都可能原屬岷江小片,據中央研究院《四川方言調查報告》,其入聲直到1940年代都還未完全消失。岷江話的使用者在對外交流時往往都會將語音儘量向成渝片特別是成都話、重慶話等地區中心城市的方言靠攏,因而內部語音越是靠近成渝兩地,受成渝片影響越是嚴重,自身語音特色保留越少。在成都近郊的溫江、新都、郫縣、雙流等地,岷江話已經有消失的危險。同時,近年來的“推廣國語”政策也對岷江話產生了巨大影響,部分語音亦開始向國語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