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1103~1142)
正文
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字鵬舉。湖北西路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出身農家,曾當佃客。宣和四年(1122),投軍,參加征遼之役。靖康元年(1126),金軍南侵,攻破東京開封府(今屬河南),康王趙構在相州(今河南安陽)建置兵馬大元帥府,岳飛志願從軍抗金。建炎元年(1127),北宋亡,宋高宗趙構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岳飛上書言事,力請高宗返回開封,恢復失地,被宋廷削奪軍職。後隨張所、王彥、宗澤等抗擊金軍,屢立戰功。建炎三年冬,金完顏宗弼率軍渡江,企圖一舉滅宋。岳飛時任江、淮宣撫使司右軍統制,當各軍潰敗之際,整飭所部,招集散兵游勇,轉戰廣德軍(今安徽廣德)等地。建炎四年,又率軍屯駐宜興縣。金軍自臨安府(今浙江杭州)沿運河北撤,岳飛率軍襲擊常州,克復建康府(今江蘇南京),金軍退至江北。宋廷委派岳飛任通、泰鎮撫使,駐軍於江北泰州(今屬江蘇),進援楚州(今江蘇淮安),在承州(今江蘇高郵)等地與金兵鏖戰,因眾寡懸殊,被迫退軍江南。紹興元年(1131),岳飛隸屬張俊,轉戰於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擊破盜匪李成軍,招降張用。紹興二年,又出兵荊湖南路和廣南東、西路,擊破盜匪曹成軍。紹興三年,鎮壓了吉州(今江西吉安)和虔州(今江西贛州)的農民起義軍。紹興四年,任江南西路、舒、蘄州兼荊南、鄂、岳、黃、復州、漢陽軍、德安府制置使,統兵北上,破金與偽齊聯軍,克復郢州(今湖北鍾祥)、襄陽府(今屬湖北)、隨州(今湖北隨縣)、鄧州(今河南鄧縣)、唐州(今河南唐河)和信陽軍(今河南信陽),自承宣使晉升節度使。當年冬,出兵救援廬州(今安徽合肥),擊敗金、偽齊軍。紹興五年,晉升兩鎮節度使,採用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鎮壓為輔的策略,瓦解了洞庭湖一帶的楊么起義軍(見鐘相、楊么起義),自制置使升招討使。紹興六年,又遷宣撫副使,再次出師北上,攻占鎮汝軍、虢州(今河南盧氏)、商州(今陝西商縣)、西京河南府的伊陽(今河南嵩縣)、長水(今河南洛寧西南)等地。當年冬,又擊破金軍與偽齊軍的進犯,兵臨蔡州(今河南汝南)。紹興七年,升任宣撫使,計畫並統劉光世等軍,大舉北伐,並提議喪失生育能力的宋高宗建儲,遭高宗、秦檜等人猜忌,宋廷取消北伐計畫。紹興八、九年,岳飛反對高宗、宰相秦檜等人降金乞和,重申收地兩河、唾手燕雲的壯志。紹興十年,金軍毀約南侵,宋廷被迫命令各軍抵抗。岳飛早已制定了“連線河朔”的戰略方針,此時便揮師大舉北上,分兵攻占北至鄭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東)等處的廣大地域,派遣梁興等深入黃河以北,組織游擊軍,襲擾金軍後方。金朝都元帥完顏宗弼乘岳家軍兵力分散之機,親率大軍反攻。岳家軍先後在郾城、潁昌(今河南許昌)等地,以少擊眾,大敗金軍主力(見郾城之戰)。宋廷反而迫使岳飛班師。紹興十一年,出兵增援淮西,旋被招回臨安。罷宣撫使,改任樞密副使,解除兵柄。岳飛仍反對和議,力圖保全韓世忠及其舊部,遭秦檜黨羽彈劾,罷官賦閒。十月,秦檜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設定冤獄,誣陷岳飛。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1.27),被害於大理寺獄,其子岳雲和部將張憲也慘遭殺害。
宋孝宗趙眘繼位後為岳飛平反昭雪。淳熙五年(1178),謚武穆。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改謚忠武。
岳飛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最傑出的將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提出和貫徹了“連結河朔”的戰略方針,主張黃河以北的游擊軍和正規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岳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虜”。連金軍也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鬥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參考書目
鄧廣銘:《岳飛傳》(增訂本),人民出版社,北京,1983。
王曾瑜:《岳飛新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