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豆

岩豆

岩豆,中藥名。為豆科植物水邊千斤拔 C.B.Clarke的根、莖、葉。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脾虛白帶,慢性闌尾炎。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莖、葉。

性味

味辛、微苦,性溫。

歸經

歸肝、脾、腎經。

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主治

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脾虛白帶,慢性闌尾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曬乾。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達50cm。幼枝密被褐色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5-4mm,被密毛;葉片狹長圓形,長4-7cm,寬1-1.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密生黑色腺點,兩面疏被短毛,脈上尤密。聚傘花序小,每一聚傘花序隱藏於大苞片內,苞片2列,排列成總狀花叢;苞片貝殼狀,長10-15mm,寬18-22mm,紫色,宿存,邊緣密被白毛,先端微缺,具短細尖,兩面有毛;萼片卵形,最下面的一片與其他4片幾等長。莢果長圓狀橢圓形,褐色,密被毛。花期4月,果期10-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灌木叢中。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

性狀鑑別

小枝圓柱形,微木質,可見互生的單葉。完整葉片披針形,長2.5-6cm,寬1-1.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羽狀脈,綠色至枯綠色。質脆,易碎。氣微。

以綠色、質脆、葉光整者為佳。

相關論述

1、《四川常用中草藥》:“能行血,除濕;治風濕關節痛、體虛白帶、慢性闌尾炎。”

2、《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濕,行血止痛。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闌尾炎,白帶。”

附註

據四川大學生化教研室曾仲奎等的研究報導,四川將豆科崖豆藤屬植物香花崖豆藤的種子作岩豆,含岩豆凝集素。但《中華本草》收錄的香花崖豆藤作昆明雞血藤使用,且並未記載使用其種子入藥,使用時應予鑑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