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洪澤縣岔河中學
學校簡介
洪澤縣岔河中學是江蘇省三年制公辦學校,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岔河淮寶路,西距離G312不足20公里,東毗鄰淮金公路,美麗的白馬湖緊緊擁抱著她,地理環境十分優越。岔中歷史悠久,2008年學校隆重舉行了辦學五十周年校慶。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岔中”。現任南京藝術學院表演系主任陶澤如,中國一級演員,就是1973年江蘇洪澤縣岔河中學畢業後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戲劇系話劇表演專業學習的辦學規模
學校創辦於1958年,至今已有54個年頭,學校現在校生1500多人,在洪澤縣鄉鎮中學中規模較大,堪稱洪澤縣東部教育的中心。教學成果
雖然學校位於經濟較落後的蘇北地區,但岔中人克服種種困難,迎難而上,秉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理念,歷屆考入重點高中的人數在洪澤縣鄉鎮中學中名列前茅,更有不乏考入省淮陰中學,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優秀學子。發展前景
洪澤縣岔河中學被定位為洪澤縣東部教育的中心,未來承擔洪澤縣東部鄉鎮的教學任務。所以說發展前景美好江蘇省如東縣岔河中學
學校資質及榮譽
如東縣岔河中學為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先後獲得省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綠色學校”、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市縣“文明單位(標兵)”、“安全文明校園”、“最安全學校”、 “模範教工之家”、省“冬鍛三項活動先進學校”、“A級食堂”、文明食堂”、“文明宿舍”、“省二星檔案單位”以及“特色學校”等多項榮譽。歷史沿革
如東縣岔河中學始創於1956年。首任校長劉伯俊帶領十名教職工艱苦創業,在岔河鎮后街、掘丁公路(現省道304線)北側的荒地上建成一所學校,始稱“如東縣岔河初級中學”。她的建成改寫了岔河地區沒有中學的歷史。上個世紀60年代初,在黨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指導下,岔河民辦國中併入岔中。
1965年,黃均接任校長。
1968年6月,岔中成立革命委員會,先後有薛道根、任乃德等任主任。
1969年,與岔河軋花廠實施廠校掛鈎,學校更名為“如東縣岔河軋花廠五·七中學”。
1970年,任乃德任校長。同年,首屆高中生畢業。
1976年,經“撥亂反正”,學校各項工作逐步恢復。
1978年,學校招收首屆“中五班”。
1979年起,國中部開始向三年制過渡。1979年秋,經縣有關部門批准,學校更名為“如東縣岔河中學”,正式升格為完全中學。
1982年起,高中部向三年制過渡。學校形成高中四軌,國中兩軌,共18個班的規模,在籍學生1130名,在編教職工67人。
1983年,第一座教學樓(即現在的國中部教學樓)落成,教學設施得到改善。
1984年,繆汝梅被任命為校長。
2002年,全縣推行教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學校校長通過學校教職工民主選舉產生。時任副校長的陳杰同志被全校教職工推上了校長的崗位。
2003年12月,在當時全市通過率僅為50%的情況下,學校順利由市重點中學轉評為省二星級高中。
2006年,經縣委組織部、岔河鎮委批准設中共岔河中學總支部委員會,張亞斌任總支部書記,陳杰、陳毓明任副書記,下轄國中、高中、教輔、離退休等五個支部,分別由張亞斌、繆碩、康紅兵、陳毓明、 繆汝梅任各支部書記。
2007年,該校被評為三星級高中。
師資力量
學校堅持“尚德崇實,立校樹人”的辦學理念,在“厚德篤行”校訓的指引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深化課程改革,逐漸形成一支有凝聚力、戰鬥力的師資隊伍。加強有效教學,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實現文化立校,不斷提升教育質量。現有市縣優秀工作者、師德標兵、“168”愛生先進教師、骨幹教師170多人。教學環境
該校地處通洋路與掘丁路交通樞紐,建築面積52000平方米,校園各大功能區優雅,為縣“花園式單位”。設立國中部、高中部和中專部,現有54個教學班,在校生2358人,教職工273人。學校積極引進教育教學資源,收集、購入了大量符合教學大綱與現行教材配套的音像教材,建成了一個涵蓋每個學科、能適時升級的教育教學資源庫。有經過國家和省電教館審定合格的適合現行教材的相關學科錄音、錄像帶,VCD、DVD光碟、幻燈投影教材,每年適時進行了內容更新和補充。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校園區域網路、教室投影儀、圖書館、櫥窗等多種資源為教學服務,形成了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長效機制。
歷屆英才
韓章松:59屆校友,原江蘇省紀委常委、省監察廳廳長耿耿:66屆校友,現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專業作家
佘志宏:71屆校友,中國軍事博物館館長
陸方琴:南京航天航空學院院長
凌紅武:甘肅省蘭州市47集團軍炮兵旅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