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縣岔河中學

如東縣岔河中學始創於1956年。首任校長劉伯俊帶領十名教職工艱苦創業。經過全校師生十年的艱苦奮鬥,到“文革”前,學校發展成一所設施齊全的雙軌制初級中學,為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二個五年規劃順利完成培養並輸送了大量的優秀建設者。

基本信息

學校歷史

上個世紀60年代初,在黨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指導下,岔河民辦國中併入岔中。1965年,黃均接任校長。“文革”期間,受“極左”思潮的影響,學校教學秩序曾一度混亂,66、67屆畢業生也推遲到68年畢業。1968年6月,岔中成立革命委員會,先後有薛道根、任乃德等任主任。1968年秋,學校排除困難,在招收三個班初一新生的同時,還招收了兩個班高一新生,學制均為兩年。1969年,與岔河軋花廠實施廠校掛鈎,學校更名為“如東縣岔河軋花廠五・七中學”。1970年,任乃德任校長。同年,首屆高中生畢業。1976年,經“撥亂反正”,學校各項工作逐步恢復。1977年,全國恢復招生考試制度。學校的發展開始書寫新的篇章。1978年,學校招收首屆“中五班”。1979年秋,經縣有關部門批准,學校更名為“如東縣岔河中學”,正式升格為完全中學。1979年起,國中部開始向三年制過渡;1980年,佘殿任校長。1982年起,高中部向三年制過渡。學校形成高中四軌,國中兩軌,共18個班的規模,在籍學生1130名,在編教職工67人。1983年,第一座教學樓(即現在的國中部教學樓)落成,教學設施得到改善。與此同時,學校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辟出了一條“規範化辦學”的道路,教學質量不斷提高。1984年暑期,全縣在機構改革後,完中領導班子大調整,繆汝梅被任命為校長,不久,學校被確定為縣教育系統內部管理改革的試點單位,在全縣率先改革管理機構,建立了“一室三處一廠”,制定並試行《聘任上崗責任制》,教職工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學校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促進。1985年高考,本校上線人數(含應歷屆)突破百人大關。同年,學校業餘球隊、田徑隊奪得冠亞軍的獎牌。校辦工廠有了新的發展,“如東岔河中學助劑廠”掛牌、投產並產生效益。學校教工樓、學生宿舍樓相繼建成,校容大為改觀。同時,教師隊伍建設也取得長足的進步。一大批中青年骨幹教師脫穎而出。他們中多數在市、縣教學比賽中獲獎,其中有縣以上的骨幹教師達到20多人。學校連續被評為縣文明單位,縣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自1990年起,學校被授予“省德育先進學校”稱號。學校黨支部、工會、共青團、食堂、醫療室也被評上縣先進集體。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岔中繼續加強黨組織建設,推動了學校工作深化開展。2006年,經縣委組織部、岔河鎮委批准設中共岔河中學總支部委員會,張亞斌任總支部書記,陳杰、陳毓明任副書記,下轄國中、高中、教輔、離退休等五個支部,分別由張亞斌、繆碩、康紅兵、陳毓明、 繆汝梅任各支部書記。總支現有黨員65名。

辦學理念

學校高度重視“一訓三風”建設,九十年代就逐步形成了“正、實、活、容”的領導作風、“嚴、實、活、韌”的教風、“勤、實、活、恆”的學風。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岔中上下清醒地認識到,學校欲實現和諧、持續地跨越式發展,必須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為此,學校用不同的人講述相同的主題以進行勤學、成長、報國教育,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以培養自尊、自律、守紀的品質,用校園歌曲驅逐靡靡之音以振奮拼搏、向上、自強的精神,用審美教育抵制庸俗流氣以提高審美、愛美、創造美的能力,學校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其間的一些經典教育活動被《新華日報》《南通工人報》等多家每體報導。2000年5月13日,《南通日報》以《追蹤時代節拍,激活德育氛圍》為題詳細報導了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市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跨入21世紀,學校搶抓機遇、勵精圖治,各項工作蒸蒸日上,煥發出勃勃生機。2002年,全縣推行教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學校校長通過學校教職工民主選舉產生。時任副校長的陳杰同志被全校教職工推上了校長的崗位。陳杰校長審時度勢,提出了“領導學校不應僅僅是行政上的領導,更多的應是用精神、用思想去領導學校”的觀點。不久,學校適時提出了“尚德崇實,立校樹人”的辦學理念,“厚德篤行”的新校訓,學校上下的教育思想得到一次大統一。這為今後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思想基礎。2003年12月,在當時全市通過率僅為50%的情況下,學校順利由市重點中學轉評為省二星級高中。2005年,縣委縣政府下達了爭創省三星級高中的任務。近十年來,普中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先後有數千名優秀學子被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錄取。辦學質量的提高帶動辦學聲譽的鵲起,報考學生年年爆滿。

教育特色

學校的藝術教育特色也得到長足發展。以黃樂等老師為代表的藝術教育專業老師在聲樂教育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在南通市每年“滾石杯”電視大獎賽上,均有本校學生入圍十佳。在省中學生聲樂大賽上,連續三年本校學生獲得一等獎,並代表省參加全國中學生聲樂大賽。先後為海政藝術團、戰友歌舞團、南京小紅花藝術團等培養了李涵(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青歌大賽、2006年春節聯歡晚會)、宗曉琳(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青歌大賽獲獎)、沈小燕等一批優秀聲樂人才。繆林老師在進京演出時曾得到國家領導的親切接見。學校創建的“紅杏藝術團”是師生的實習劇團,每年元旦前後的藝術節,均有一台質量上乘的節目對外公演,廣受好評。發展學生素質的校本課程也有較大的發展。“小小集郵家協會”曾先後被評為市、省先進集體。百草園文學社的活動正常開展,每年都有近百篇習作散見全國各地報刊,《作文世界》(上海)、《少年文藝》(南京)、《語文之友》(南京)等知名期刊都對該社情況作過專版介紹。

2004年,初一年級進入新課程改革;2005年,高一年級進入課程改革。學校自覺融入新課程改革,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充分發掘校本資源,初步建構了“國際視野,人文眼光,多元開發、特色發展”的校本課程文化,自主開發了128萬字的校本教材。2005年,學校著手創建市綠色學校。針對目前中學生的心理現狀,學校提出了“綠色心理走進學生心田”的德育新舉措,並初見成效。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學校加大了青藍工程的實施力度,高度重視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2000年以來,各學科教師獲縣、市二等獎以上人數占青年教師的百分之二十;教師的教科研水平也邁上了新的台階,累計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教學論文逾200篇。在教師的繼續教育上,高中部基本實現本科化,另有在讀教育碩士(碩士課程班)15人,高級教師比例進一步擴大。一支縣內知名,市內有名的骨幹教師隊伍逐漸形成,為學校順利晉升三星級高中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學校榮譽

2000年至今,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成績卓著,獲得國家(部)、省、市級獎有200餘人次,南通市重點中學學生軟式排球比賽,學校女子排球隊多次獲第一名,2005年校運動隊獲市重點中學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2006年校長杯桌球比賽獲全縣第一名。

五十年的崢嶸歲月,五十年的風雨兼程,五十年的輝煌探索,五十年的跋涉前行,岔河中學憑著自強不息的品質在歷史的更替中盡現英雄本色,在歲月的歷練中盡展別樣風流!五十年來,共培養初、高中、中專學生兩萬多人,為高等院校輸送優質新生近五千人,為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岔中的學子遍布祖國各地乃至海外。豐碩的辦學成果,結晶著岔中人的智慧和汗水,更凝聚了各級黨政領導、社會各界和廣大校友的關心支持。 回望岔中歷史,憧憬美好未來,岔中人深感使命之神聖,責任之重大。眼下,全校教職員工正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精神、踏實的工作、傑出的成績迎接省三星級高中的全面驗收,再創岔中建校史上的新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