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防風

山防風

山防風是傳統中草藥,學名“漏蘆”,又有人稱為鬼油麻、野蘭、狼頭花,客家人習慣稱為“牛嘛草”。山防風為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密被白絨毛,莖上葉呈披針形,不整齊羽狀深裂,邊緣有不規則的尖刺。夏季開花,頂部呈球狀,呈淡藍色。

形態特徵

漏蘆 漏蘆

1、 禹州漏蘆(藍刺頭):

多年生草本,高約1米,全株被白色蛛絲狀毛。根圓柱形,外皮黃棕色。莖直立,通常單一,莖部有宿存的葉脈殘基。葉互生,近根部的較大,有柄,莖上部葉無柄;葉片橢圓形,長4~10厘米,寬2~6厘米,羽狀分裂,裂片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刺尖頭,邊緣有尖刺,上面被蛛絲狀毛,下面密生白色綿毛。夏、秋季開花,頭狀花序頂生,由很多小頭狀花序聚合成球形,直徑2~3.5公分,總苞數輪,基部聯合,其內有一管狀花,花冠天藍色。瘦果圓柱形,密生黃褐色毛,頂端有鱗片狀冠毛。

2、 祁州漏蘆(和尚頭花、大腦袋花):

多年生草本,高21~65厘米。主根粗大,長圓錐形或圓柱形,通常不分枝,偶有2~3側根,外皮土棕色至暗棕色,有菱形的裂隙。莖直立,單一,密生蛛絲毛及白色柔毛。基生葉大,有長柄,葉片長橢圓形,長12~15厘米,寬5~10厘米,羽狀全裂呈琴形,裂片常再羽狀深裂或淺裂,兩面均被蛛絲狀毛或粗糙毛茸;莖生葉較小,有短柄或無柄,羽狀分裂,形狀與基生葉類似。夏季開花,頭狀花序單一頂生,大型,直徑5~6.5厘米;總苞廣鐘形,總苞片多裂,棕褐色,乾膜質,先端有稍擴大的附片,花全部為管狀花,淡紅紫色,長2~3厘米,先端5裂,裂片條形。瘦果倒圓錐形,上端平截,黑褐色,有粗羽毛狀的冠毛。

分布範圍

台灣有少部份集中栽培出售(桃園、南投、埔里等地)。

大陸主產於安徽、湖北、河南、黑龍江、吉林等地。

主要價值

中藥山防風具有清熱解毒,排膿消腫,通乳等功效。據稱對腎癌、大腸癌、卵巢癌等多種癌症具效用。

根據傳統藥籍《中國本草圖錄》記載,同屬此科類似植物尚有禹州漏蘆(砂藍刺頭)及祁州漏蘆(又名和尚頭花、大腦袋花)等。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漏蘆(山防風),入肺胃大腸,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下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