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分散式計算機軟體新技術重點實驗室
並且以實驗室人員為主體建設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家特色專業,省工程技術中心及省級教學創新團隊,省級精品課程。 實驗室注重學術交流與合作,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 實驗室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取得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實驗室概況
山東省分散式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實驗室依託于山東師範大學,2006年12月被山東省教育廳批准為山東省高校“十一五”強化建設重點實驗室,2008年11月被山東省科技廳批准為山東省重點實驗室,2009年、2010年省重點實驗室年度考核和驗收的成績優秀,共獲得科技廳獎勵40萬元。本實驗室定位於套用基礎研究,旨在利用分散式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結合國家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重大需求,堅持“研究力求原創,技術取得突破,成果促進產業”的指導思想,在計算機軟體新技術研究與套用以及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形成特色和優勢。實驗室擁有一支年齡、職稱、學緣結構合理,團結合作、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團隊。現有專兼職研究開發人員35人,其中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泉城學者1人,正高職稱18人,博士生導師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0人。並且以實驗室人員為主體建設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家特色專業,省工程技術中心及省級教學創新團隊,省級精品課程。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劉弘教授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獲得博士學位,是全國十七大代表及山東省第七、八、九屆黨代會代表,山東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獲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泉城學者,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山東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同時也是泰山學者梯隊的骨幹成員。實驗室已形成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並取得顯著的科研成果。實驗室共設分散式智慧型計算與軟體工程、分布/並行處理及網路套用技術、網路信息系統與信息安全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具備了多層次綜合研究開發能力,發展成為我省軟體技術領域教學、研究和推廣的重要基地。自2002年以來,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72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17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3項,其它橫向課題52項,科研經費總額達4000餘萬元。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42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70餘篇;實驗室人員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省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山東省計算機套用優秀成果獎4項,山東省科委科技進步獎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軟體著作權5項;實驗室注重利用科學研究成果促進教學改革,獲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山東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高等學校實驗教學與實驗技術成果獎1項。出版專著、教材20多部,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3項。實驗室擁有良好的軟硬體基礎設施。依託該實驗室,建立了山東省信息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計算機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山東省高等學校骨幹學科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山東師範大學培訓基地、山東省計算機公共課考試中心、山東省高校分散式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強化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分散式計算機軟體新技術重點實驗室。目前,擁有各類專業實驗室13個,建築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價值達9200餘萬元。圖書資料室面積121平方米,擁有圖書資料5.4萬冊。並且,實驗室已加入山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同共用網,在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可利用的設備資源。實驗室擁有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實驗室依託的山東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在人才培養上形成了較強的培養能力,擁有管理工程與工業工程、網路與網路資源管理兩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及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點,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和信息與通信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以及工程碩士的軟體工程及計算機技術兩個培養領域。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通信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國家和山東省特色專業,並在該專業下增設了信息技術、軟體工程、軟體服務外包三個方向。實驗室不斷為社會培養、輸送大量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累計培養博士11人,碩士600餘人,本科生4000餘人。培養的研究生獲省級優秀碩士論文7篇,省研究生科技創新成果獎3項,本科生省優學士論文6篇。實驗室注重學術交流與合作,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實驗室長期與英國劍橋大學、考文垂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計算所、山東省科學院計算中心等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進行學術交流。實驗室舉辦國際學術會議2次,選派12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到國內外重點大學和研究所訪問進修或進行研究工作,在國內外產生一定的影響。聘任英國劍橋大學JohnFrazer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唐明晰教授、日本高等職業學院的沈鴻教授等客座教授8人;完成三項與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項目。選派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60餘人次;接受國內外訪問學者11人。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作學術報告50餘人次。實驗室管理制度健全、績效突出。實驗室建立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實行學術帶頭人負責制,明確責、權、利,加強對實驗室內部的管理。建立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形成以能力和績效為重點的自主創新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實行績效與職稱、職務評定掛鈎,在此基礎上最佳化實驗室學科隊伍。建立教學、科研獎勵制度,獎勵在教學和科學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績的人員,充分調動科技人才的教學、科研工作積極性。定期召開學術委員會會議,討論並審議實驗室目標和任務,把握實驗室研究方向,審議重大學術活動和科研計畫。建立起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自我發展、“產學研”一體化的運行機制。實驗室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取得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本實驗室與浪潮集團合作完成的泉城學者項目“基於國產SOC晶片和EMV2000規範的金融稅控一體終端產品研製”,實現了SOC晶片國產化,通過了國際EMV檢測機構的測試認證,技術水平填補國際空白,獲13項專利,在北京、上海、長春的招標工作中,成為國內唯一全部中標金融稅控產品的廠商。實驗室成功實施了金旅工程,建設了山東省旅遊局的“三網一庫”,開發的旅遊信息管理系統已在山東省17個省市及福建、浙江等省推廣套用,創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獲科技進步獎的“基於分形技術的產品包裝及防偽標誌創新設計”,“網路信息過濾系統及光通信網絡研究”,“基於Agent技術的網路資源開發研究”等項目,通過將高水平科研成果轉化,累計為社會創造產值15500多萬元,利稅4500多萬元,實現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山東省乃至全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本實驗室已發展成為我省軟體技術領域創新人才培養、高新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發展成為體制規範、管理科學、手段先進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和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基地。實驗室經過幾年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如資金投入不足,對外開放的力度還需要加強,對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對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需要繼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