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學院還擁有山東省企業網路化與電子商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嵌入式平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生物信息技術等三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分部-網路與信息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具有一流的設施和研究條件與環境;擁有較多的學生實習基地。

簡要概況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面向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及山東省經濟發展需求,依託哈爾濱工業大學一流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按照服務山東的戰略思想,重點建設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經過5年時間的學科基礎建設和10-15年時間的快速、高水平發展,達到國內一流水平,部分學術方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展,對我國信息化建設,對山東省地方經濟建設做出較大貢獻。

歷史沿革

哈工大計算機專業現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97年)及博士後流動站(87年);其中,計算機套用技術博士點建於1986年,並於1987年被評為國家唯一的計算機套用重點學科。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還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 重點建設學科。建有國家計算機信息內容安全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專業實驗室“計算機接口技術與接口系統實驗室”。哈工大(威海)計算機專業是哈工大計算機學科的一部分,創建於1988年;1997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開始培養研究生,目前每年招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4個班120人,信息安全專業本科生2個班60人,計算機套用研究生28人。

學術平台

哈工大(威海)計算機學科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目標與體系等完全按照哈工大計算機學院的總體規划進行,哈工大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院長徐曉飛教授兼任哈工大(威海)軟體學院院長,哈工大計算機學院副院長王亞東教授兼任哈工大(威海)計算機學院院長;還有總校的一批教授博導在哈工大(威海)進行長期的教學與科研活動。目前哈工大(威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主要由計算機科學系、計算機套用技術研究所組成,計算機科學系由計算機軟體教研室、計算機硬體教研室、網路與信息安全教研室等3個教研室及實驗中心組成,計算機套用技術研究所設有企業智慧型計算技術研究中心、人工智慧與生物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技術研究中心、數字媒體技術與嵌入式計算技術研究中心等四個研究中心。

師資隊伍

目前,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4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8人,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有博士學位者11人;有國家863計畫主題專家1人、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1人。 06年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被山東省列為“十一五”重點建設學科。學院一直秉承“研究型、個性化、精英式”的人才培養理念,近年來,所培養的學生以業務素質高、基礎好、能力強而享有聲譽。近三年年湧現3個省級三好班級0204103班、0404106班、0604201班和9名省級三好學生高曉東、趙妍妍、周江濤、王丹、肖文靜、王軒春、田園、王宗堯、邵旭,校十佳大學生8人。有10項學生作品在國際和國內大賽中獲獎。其中鄒博偉的《長江水質的污染預測》獲全國數學建模競賽省一等獎、《農場噴灌模型》獲國際數學建模競賽國際三等獎。岳銀亮、杜宇等本科學生在核心期刊《微處理機》上發表論文6篇。近三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在95%,就業質量較高,其中在IT行業就業的占了80%,到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的學生占了50%,沿海和省會城市占了90%;考研通過率30%-40%;畢業生四級通過率86-90%、六級通過率25-33%。出現校學生會主席周江濤和肖文靜、校研究生會主席尹尚國、宮顯輝等一批優秀學生幹部。

交流合作

目前,還與歐美、日韓等10多個國家的10多所著名大學或公司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係,已經招收來自日本、韓國的留學生在校攻讀學位,為學科國際學術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平台環境。

專業介紹

信息安全專業

專業培養方向

該專業是計算機、通信、物理、數學等領域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確保信息安全的科學和技術。培養能夠從事計算機、通信、電子信息、電子商務、電子金融、電子政務等領域的信息安全專門技術人才。該專業的學生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較強的套用能力;既可以從事套用系統的開發,又可以承擔科學研究任務。在修完基礎和技術基礎課程後,可使學生在從事計算機與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方面以及在計算機硬體系統、軟體設計及套用系統開發上有選擇地得到強化。

主要專業課程

計算機組成原理、信息安全基礎、數據結構、密碼學、計算機網路、作業系統、編譯原理、資料庫系統、軟體工程、電子商務與安全、路由器及防火牆技術、病毒理論及防治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風險評估、入侵檢測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高技術企業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與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方面以及計算機軟體系統開發、硬體系統設計與調試、網路系統設計與規劃、系統集成、信息管理與規劃等工作。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專業培養方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套用能力,既可以從事套用系統的開發,又可以承擔科學研究任務。在修完基礎和技術基礎課程後,學生可以在計算機軟硬體系統設計和套用系統開發上有選擇的得到強化。該專業培養的學生有本學科的基礎知識、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索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同時還有社會科學和交叉學科的相應知識。

主要專業課程

彙編語言 數據結構 計算機組成原理 資料庫系統 接口技術 作業系統 編譯原理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 計算機體系結構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去向適宜到科研部門、教學單位、廠礦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計算機軟體、計算機硬體、通信、電子信息方面的教學、科學研究與開發套用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碩士學位。

研究機構

(1)對等網路研究室

基本情況

對等網路(P2P)被美國《財富》雜誌稱為改變網際網路發展的四大新技術之一,甚至被認為是無線寬頻網際網路的未來技術。P2P技術不僅為個人用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便利,同時也試圖有效地整合網際網路的潛在資源,將基於網頁的網際網路轉變成動態存取、自由互動的海量信息網路。 P2P技術的發展以及P2P與格線技術的結合,將影響整個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和人們的信息獲取模式,真正實現“網路就是計算機,計算機就是網路”的夢想。作為改變現有Internet套用模式的主要技術之一,計算機對等網路(P2P)是目前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研究的熱點之一。自1999年以來,P2P的研究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和商業組織的廣泛關注。

P2P網路是一種具有較高擴展性的分散式系統結構,其對等概念是指網路中的物理節點在邏輯上具有相同的地位,而並非處理能力的對等。以Napster軟體為代表的P2P技術其實質在於將網際網路的集中管理模式引向分散管理模式,將內容從中央單一節點引向網路的邊緣,從而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中眾多終端節點所蘊涵的處理能力和潛在資源。相對於傳統的集中式客戶/伺服器(C/S)模型,P2P弱化了伺服器的概念,系統中的各個節點不再區分伺服器和客戶端的角色關係,每個節點既可請求服務,也可提供服務,節點之間可以直接交換資源和服務而不必通過伺服器。

P2P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戶之間直接共享資源,其核心技術就是分散式對象的定位機制,這也是提高網路可擴展性、解決網路頻寬被吞噬的關鍵所在。迄今為止,P2P網路已經歷了三代不同網路模型,各種模型各有優缺點,有的還存在著本身難以克服的缺陷,因此在目前P2P技術還遠未成熟的階段,各種網路結構依然能夠共存,甚至呈現相互借鑑的形式。

研究室負責人:張曉海教授

(2)企業智慧型計算技術研究中心

中心簡介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企業智慧型計算技術研究中心 (ICE: Intelligent Computing for Enterprise Research Center) 是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聯合成立的。IEC中心以國家863CIMS主題專家徐曉飛教授領導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企業智慧型計算技術研究中心為依託,集中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優勢學科、優勢人才、優勢成果致力於製造業信息化、企業與政府信息化的計算機套用技術及系的相關理論研究、系統研發、工程實施與信息化服務。

研究方向

適合中國國情的CERP系統、物流與供應鏈、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虛擬企業集成技術、企業建模與仿真技術、軟體重構與重用技術、數據與知識工程技術等。

師資力量

ICE 中心現有博士生導師 2 人(徐曉飛、戰德臣),副教授(鄭宏珍)1 人,講師2 人;助教4人,校外兼職研發人員4人,在校學生20 餘人。

2004年完成的項目情況

1、威海市醫療保險事業處“辦公自動化系統”,項目金額10萬元,主要內容有:公文管理系統、會議管理系統、資源管理系統、資源共享系統、個人事務管理系統、信息發布系統、工作流管理系統、線上交流等。

2、威海市科技發展計畫項目“基於主動成本控制的CERP系統”,項目金額12萬元,主要內容有:銷售管理、採購管理、庫存管理、生產計畫管理、車間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成本管理等。

目前在研項目:

1、山東省科技廳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面向區域網路化製造的企業協同供應鏈管理系統”,項目金額:50萬元,主要內容有:協同化供應鏈管理模式研究、協同化供應鏈最佳化管理技術方法研究、協同化供應鏈管理系統建模及軟體實現技術研究、協同化供應鏈管理系統開發、協同化供應鏈管理系統(SCM)與企業資源計畫系統(ERP)的集成研究等。本項目的研究內容均是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技術:供應鏈管理模式對於指導製造業供應鏈實踐非常重要;合作夥伴選擇、多層多級計畫協調、多目標最佳化等都是供應鏈管理所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供應鏈系統評價對於發現企業協作存在的問題、企業協作策略的調整、競爭力提高均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供應鏈管理系統將可為製造業供應鏈實踐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化手段,既可固化一些良好的管理流程和管理規範,又可為供應鏈快速進行信息交換、業務運作提供手段。企業間通過實施供應鏈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及協作能力。如Pittigilo Rabin Tood & McGrath公司的調查表明,供應鏈管理系統可使企業提高交貨能力16-18%,減少庫存25-60%,縮短訂貨周期30-50%,降低供應鏈成本25-50%,提高生產率10-16%,提高快速補貨水平20-30%等等。因此本項目既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又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2、國家863計畫“適合中國國情的可重構ERP”子課題,項目金額35萬元,主要內容有:銷售管理、採購管理、庫存管理、生產計畫管理、車間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成本管理等。本課題主要針對由於中國製造業在工業化尚未完成的情況下進入信息化階段,面對經濟全球化與全球信息化的挑戰,我國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新產品設計開發能力問題、企業管理水平問題、產品成本問題、市場開拓能力問題、產品質量問題、企業參與國際化大協作問題等而進行研究,項目的研究將對中國製造企業管理水平低下和粗放性等產生重大的影響。本課題成果的套用將會給套用企業帶來如下直接的經濟效益:通過生產計畫的準確、嚴格、嚴肅,可實現公司瓶頸資源的最大有效利用,提高利用率8~10 %,比現有狀態下的供貨周期縮短 1~2%。通過成本控制,可綜合降低成本4~5%。

3、威海市科技發展計畫項目:“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SCM)系統”,項目金額:10萬元。主要內容有:供應鏈計畫與最佳化系統、供應鏈計畫協調管理系統、基於主動成本控制的協同採購管理系統、基於VMI的協同庫存管理系統、集成化的物流配送系統、銷售、分銷、售後管理系統、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夥伴企業選擇決策系統、市場信息獲取系統、供應鏈管理評價系統、ERP/PDM接口系統、財務管理接口系統、基於商務智慧型的決策支持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