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化

山東濱化

2001年投資5000萬元新上了4萬噸/年環氧丙烷裝置和處理能力為700立方米/小時的綜合污水處理場,使環氧丙烷生產能力達到了6萬噸/年,列全國同行業第四位。 2001年投資3600萬元建設了100萬噸/年的第三套常減壓裝置,2003年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100萬噸/年的第四套常減壓裝置,同時投資4000萬元擴大了10萬立方米的儲運罐區,使中瀝公司總煉製能力達到了320萬噸/年。 一期工程從2003年7月開始建設熱力公司一期工程新上240噸/小時鍋爐兩台,2.5萬KW發電機組兩台,聯產100萬噸/年水泥裝置。

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濱化山東濱化

山東濱化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東臨渤海灣,位於環渤海經濟區和黃河經濟帶的交匯處,始建於1968年,1970年投產,時至今日已成為一個以石油化工為中心,精細化工、氯鹼、煉油、熱電相配套的綜合性的國有大型(一)化工企業,企業總資產18億元,在崗職工2350人,擁有油品系列、化工產品系列、油田化學品及工業助劑系列、農用化學品五大產品系列,2002年,按銷售額排序,企業位居山東省行業排名首位,山東省工業企業排名21位,全國大型工業企業排名150位,中國企業500強排名258位。2003年,列山東省百強企業第17位。多年來,企業先後獲得了“國家二級企業”、“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行業經濟效益百強企業”、“全國重契約守信用企業”、“全國信息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設備管理優秀單位”、“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山東省化工優秀企業”、“山東省環保先進企業”、“山東省管理創新優秀企業”、“山東省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首屆企業文化建設示範單位”、“濱州市特級明星企業”等眾多榮譽稱號。2003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8億元,實現利潤4.4億元,實現利稅9.9億元,分別比2002年同期增長145%、406%、208%,人均銷售收入達到332萬元,人均利稅達到42萬元,各項經濟指標再創歷史最好水平,企業繼續保持了穩定、持續、依照“兩個依託和一個聯合”的發展思路對企業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使企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面對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力度的新形勢,濱化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忠正洞察大勢、把握先機,提出了“兩個依託和一個聯合”的企業發展思路,即依託中國石化集團調整化工產品結構,依託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調整煉油產品結構,聯合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高等院校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走產、學、研聯合發展之路,對企業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進行了戰略性調整。
2002年,濱化集團公司與中海油氣開發利用公司等五家單位共同出資組建了中海瀝青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集資源、技術優勢為一體,加工銷售高等級重交瀝青等石化產品的法人實體,該公司生產的“中海36—1重交瀝青”產品,具有低含蠟、低溫延度大、低溫抗裂性好及水穩定性好等特點,質量達到埃索瀝青標準,有利於提高路面質量,延長路面壽命,減少養護費用,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在北京、天津、山東、河南、華北、兩湖等地區占有主要市場份額和很好的市場信譽,暢銷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並被北京公路局在全國率先用於北京東四環高速路面的建設,此外,京瀋高速路、京石高速路、天津市外環路用的均是中海36—1高級重交瀝青,開創了國產瀝青替代進口瀝青的良好局面,並榮獲“山東省2000年度名牌產品”和“全國瀝青質量過硬十大品牌”。作為中國最大的替代進口重交瀝青生產基地,2003年,中海瀝青股份有限公司以60萬噸的重交瀝青產銷量,位居全國同行業之首,為推動我國的公路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中海瀝青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運作,不僅盤活了閒置資產,擴大了企業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使濱化部分資產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了出來,調整到了國家重點扶持的行業中,企業從規模和效益上實現了大的飛躍,拉動了濱化的快速發展。

山東濱化山東濱化

通過“兩個依託和一個聯合”,濱化逐步從純煉油行業調整到以重交瀝青和潤滑油基礎油為主的行列,成為國家扶持發展的基礎行業,截止目前,公司所有產品已實現無一虧損的目標,各項經濟消耗指標已列入全省行業前列,企業已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良好軌
近年來,山東濱化集團依靠科技進步,加大創新力度,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擴大各套裝置的能力,使濱化的競爭能力和企業核心實力得到了大幅度增強。“九五”期間共完成大型技改項目十項。兩次氯鹼改造使隔膜鹼生產能力達到了5萬噸/年;新上2萬噸/年環氧丙烷裝置;熱電新增75噸鍋爐兩台,蒸發汽能力達到了255噸/小時,新增6000KW後置機組和1.2萬KW蒸汽機組,使總發電能力達到了2.4萬KW;原油煉製能力達到了120萬噸/年,催化改造使能力達到了25萬噸/年,新建了20萬噸/年溶劑脫瀝青裝置。“九五”期間公司新增42%濃鹼、固鹼、片鹼和90#、70#重交瀝青產品。
山東濱化山東濱化

“十五”的前三年中,2001年投資1.2億元建設了5萬噸/年離子膜燒鹼裝置,該項目從立項到開車僅用了10個月的時間,創造了國內目前7套同樣規模裝置安裝速度最快,開車最順利、最成功的記錄,並作為裝置樣板工程得到了日本專家的高度評價。2003年上半年通過改造使生產能力達到了6萬噸/年,氯鹼總生產能力達到了11萬噸/年。2001年投資5000萬元新上了4萬噸/年環氧丙烷裝置和處理能力為700立方米/小時的綜合污水處理場,使環氧丙烷生產能力達到了6萬噸/年,列全國同行業第四位。2002年投資5000萬元新建6萬噸/年蒸發和5萬噸/年離子膜片鹼裝置。2001年投資3600萬元建設了100萬噸/年的第三套常減壓裝置,2003年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100萬噸/年的第四套常減壓裝置,同時投資4000萬元擴大了10萬立方米的儲運罐區,使中瀝公司總煉製能力達到了320萬噸/年。2003年投資400萬元建成了10萬噸/年改性瀝青裝置。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6萬噸/年離子膜二期工程開始建設,東部工業園區也開始啟動,熱力公司一期工程兩台240噸/小時鍋爐和兩台2.5萬KW發電機組已開工建設,配套的聯產100萬噸/年水泥項目已開始了立項工作。
山東濱化山東濱化

通過自主創新,濱化集團主要生產裝置的科技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氯鹼產量居全國前十五位,並成為全國六大環氧丙烷生產基地之一。目前,公司各生產裝置配套合理,已形成了一條比較完加大管理創新力度,使企業管理工作步入標準化、制度化和程式化軌道
多年來,張忠正帶領公司領導一班人,以“質量管理帶動企業整體管理水平,提升產品質量,促進企業發展”為管理方向,把強化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作為首要工作來抓,質量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切實得到保障和改進,質量成本大幅降低,員工的質量意識、服務意識顯著增強,多次獲得省、市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稱號,產品質量歷年出廠檢驗合格率100%,國家、省、市監督抽檢合格率100%,高於全國抽檢合格率20個百分點,探索出了一條促進企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型管理之路。
在狠抓質量管理的同時,濱化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強化安全生產意識,把安全作為企業最重要的財富。目前,濱化擁有“專管成線、群管成網”的一流安全管理體系和緊密有序的安全管理網路,使用科學先進的安全管理標準,執行嚴格的四級安全檢查表法,形成了具有濱化特色的安全工作“六大法寶”,即:“一個重視、齊抓共管,兩個原則,三級教育,四個結合,五道防線,六個堅持”,在實際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效,大大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形成了具有濱化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圍。同時,濱化以“保護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發展綠色循環經濟”作為企業的基本環境理念,在公司產品結構調整中,注重充分運用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高新技術和綠色技術,積極推行物質循環利用的綠色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全面提高環境資源的配置效率,在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濱化環保業績也快速提升,被評為“山東省環保先進企業”,成為首批山東省工業污染源排放達標單位,2002年,成為國家環保局“實施渤海碧海行動”現場會的樣板展示企業和山東省“六河水變清”環保現場會樣板展示企業,濱化已成為濱州市環保工作的一面旗幟,在山東省及國內同行業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01年,公司投資2000餘萬元採用國內先進的高效低耗生物處理組合工藝,建設了一座處理能力1.7萬噸/天的綜合污水處理場,進一步最佳化配置公司環保資源,解決了國內環氧丙烷皂化廢水處理的難題,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國內同類裝置的先進水平。
山東濱化山東濱化

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達到管理的簡捷、最佳化、高效,1999年2月,公司率先在全市通過了94版GB/T19001(覆蓋助劑產品)和GB/T19002(覆蓋助劑產品外的其他產品)質量體系標準認證,2002年1月,公司獲得2000版GB/T19001質量管理體系標準認證。2004年3月5日,公司獲得了GB/T19001、GB/T24001和GB/T28001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這標誌著濱化的管理工作已步入標準化、制度化和程式化軌道。
四、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進程,加快企業向管理現代化企業邁進的步伐
進入新世紀,全球信息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明顯加快。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2002年3月公司與電信局合作建設了寬頻網工程,使全公司從辦公樓到廠區、車間全部實現光纖聯網,寬頻網的成功接入成為濱化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里程碑,在寬頻接入完成的基礎上,2002年8月1日,具有濱化管理特色的綜合辦公自動化系統又投入運行,該系統的運行打破了以往傳統的辦公模式,實現了整個公司的互聯互通,全公司的信息儲備、發布、交流在統一的高效、快捷、可靠的信息管理平台進行,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加快了濱化向管理現代化企業邁進的步伐。
與此同時,為適應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充分利用企業網路及人才優勢,為企業培養高層人才,從2001年起,濱化又相繼建立了清華大學遠程教育濱州站和石油大學網路教育學院濱州分院,現在讀生近500人,已成為向濱化新的世紀,濱化集團將與您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山東濱化山東濱化

“創新是企業的靈魂,人才是創新的主體,學習是成才的源泉,不斷開創企業與員工終生學習,永續發展的願景。”根據公司“十五”戰略要求,結合當前瀝青市場新情況,2002年底,濱化又與北京路興物資有限責任公司、石油大學(華東)重質油研究所聯合成立了“濱州中海瀝青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憑藉濱化集團先進的技術工藝和優秀的管理理念,路興物資公司強大的信息資源和石油大學一流的研發機構,以系統完善的科研、加工、銷售體系為各地公路用戶提供優質的重交道路瀝青、改性瀝青、乳化瀝青、瀝青混合料及各種相關的技術服務,產品廣泛套用於北京、山東等地高等級公路路面工程中,深受廣大用戶好評。
"十五"規劃中後期,濱化將集中力量抓好CPP-VCM-PVC聯合工程的項目建設和濱州市東部化工工業園的規劃和建設。一期工程從2003年7月開始建設熱力公司一期工程新上240噸/小時鍋爐兩台,2.5萬KW發電機組兩台,聯產100萬噸/年水泥裝置。新上60萬噸/年催化裂解裝置,5萬噸/年聚丙烯裝置,15萬噸/年重整和40萬噸/年加氫精制聯合裝置。二期工程將60萬噸/年催化裂解(DCC)裝置改造為40萬噸/年(CPP)工藝,新上20萬噸/年二氯乙烷裝置,20萬噸/年VCM-PVC生產線;新上20萬噸/年離子膜燒鹼與之配套,同時建設熱力公司二期工程使總發電能力達到10萬KW,總發汽能力達到1000噸/小時。至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總目標。
我們期盼與各位朋友真誠合作,共同為中國的石油化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共創21世紀豐饒的未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