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簡介
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東臨渤海灣,位於環渤海經濟區和黃河經濟帶的交匯處,始建於1968年,1970年投產,是一家以石油化工為中心,精細化工、氯鹼、煉油、熱電相配套的綜合性的大型化工企業,企業占地面積112.17萬M2,總資產41億元,在崗員工2298人,擁有油品系列、化工產品系列、油田化學品及工業助劑系列四大產品系列。多年來,企業先後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重契約守信用企業”、“全國工業重點行業效益十佳企業”、“全國行業經濟效益百強企業”、“全國信息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設備管理優秀單位”、“首屆中國化工新世紀十大傑出企業”、“全球百佳中華儒商企業”、“山東省管理創新優秀企業”等眾多榮譽稱號,並被授予“中國先進生產力示範研究基地”。
濱化集團迄今已發展成為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的綜合型化工企業集團,形成了石油化工、精細化工、氯鹼、熱電、口岸倉儲、投資等良性互動的產業板塊,占地面積112.17萬M2,總資產7.億元,在崗員工2337人。近來,通過改革重組、資本運營、上下一體化等戰略的成功實施,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6,濱化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0.25億元,實現利稅2.50億元,實現利潤10.13億元,企業繼續保持了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已通過GB/T1001和GB/T2001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全管理體系認證。
濱化集團為濱州經濟的騰飛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截至2006底,累計利稅總額77.2億元,其中“十五”期間實現利稅總額達.7億元,上交利稅達31億元,公司會形象和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展望未來,濱化集團將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著力調整產品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塑造全、綠色的企業形象,做綠色化工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努力發展成為中國一流的能源化工企業。濱化集團燒鹼總能力達到17萬噸/,環氧丙烷達10萬噸/,助劑生產能力達2萬噸/,熱電總發汽量達500噸/小時,總發電量達5萬千瓦,煉油能力達320萬噸/,大大提高了各生產裝置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濱化的競爭能力和核心實力得到大幅增強,集團公司開始由管理效益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氯鹼產量位居全國前列,並成為全國最大三家環氧丙烷商品量廠家之一,環氧丙烷商品市場供應量居全國首位。
組織結構
管理團隊
董事會
董事長:張忠正
張忠正先生,中國國籍,1943年生,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68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學院。1968年進入公司工作,1984年-1995年任山東濱州化工廠廠長,1995年-1998年任山東濱州化工廠廠長兼黨委書記,1998年-2002年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黨委書記,2002年-2007年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現任公司董事長。張忠正先生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經營管理者和五一勞動獎章,2005-2006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行業十佳企業家等榮譽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為山東省第五屆、六屆、八屆、九屆黨代會代表,第八屆、九屆、十屆山東省人大代表,現為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副董事長、總經理:石秦嶺
石秦嶺先生,中國國籍,1952年生,大學學歷。1977年畢業於石油大學。1977年進入公司工作,1988年-1998年任山東濱州化工廠副廠長,1998年-2002年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2002年-2007年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現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石秦嶺先生先後獲得國家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勞動模範和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董事:杜秋敏
杜秋敏女士,中國國籍,1954年生,大專學歷,高級政工師。1988年畢業於山東廣播電視大學。1969年進入公司工作,1988年-1990年任山東濱州化工廠黨委辦公室主任,1991年-1998年任山東濱州化工廠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1998年-2002年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02年-2007年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現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董事:初照聖
初照聖先生,中國國籍,1951年生,大學學歷,工程技術套用研究員。1977年畢業於石油大學。1972年進入公司工作,1984年-1990年任山東濱州化工廠技術科科長,1990年-1996年任山東濱州化工廠科技處處長,1996年-1998年任山東濱州化工廠廠長助理、副廠長、總工程師,1998年-2007年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現任公司董事,總工程師。初照聖先生為公司核心技術人員,主持發明的皂化反應器在香港國際專利技術博覽會榮獲金牌獎,並先後獲得國家三項專利。初照聖先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董事:李德敏
李德敏先生,中國國籍,1951年生,大學學歷。197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1970年進入公司工作,1993年-1996年任山東濱州化工廠生產處處長,1996年—1999年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化工廠廠長,1999年-2004年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化工廠廠長,2004年-2007年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現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李德敏先生獲得山東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監事會
事會主席:金建全
金建全先生,中國國籍,1961年生,大學學歷。200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81年進入公司工作,1992年-1998年任山東濱州化工廠總經理辦公室主任,1998年-2002年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2002年-2007年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會主席、監事會主席。現任公司監事會主席。
監事:張華
張華先生,中國國籍,1955年生,大學學歷。1988年畢業於中央黨校。1984年-2001年任濱州市經濟貿易委員會科員、副科長、科長,2001年至2007年任濱州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副經理。現任公司監事。
監事:常盛
常盛先生,中國國籍,1974年生,大學學歷,管理學學士,工學學士。2002年至2007年,歷任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管理部負責人、杭州龍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浙江龍盛控股有限公司公司部經理、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和董事會秘書,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現任公司監事。
監事:劉振科
劉振科先生,中國國籍,1972年生,大學學歷。2001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1994年進入公司工作,2003年-2007年3月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群辦公室組宣幹事,2007年3月至2007年12月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企業文化部主管。現任公司職工監事。
監事:張衛東
張衛東先生,中國國籍,1970年生,大學學歷。2005年畢業於石油大學。1992年進入公司工作,1997年-2004年任山東濱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化工廠熱動車間統計員,2005年至今任山東濱化熱力有限責任公司綜合統計。現任公司職工監事。
監事:閆進福
閆進福先生,中國國籍,1971年生,大學學歷。1993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2005年畢業於石油大學。1993年進入公司工作,2000年-2007年3月任氯鹼車間修槽工段工段長,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任氯鹼車間副主任。現任公司職工監事。
集團戰略
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濱化股份)位於黃河三角洲腹地的濱州市,地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三大經濟區結合部,北臨渤海,南瀕黃河,依河傍海,是國家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展空間。2010年2月23日,濱化股份在上海證交所成功上市(證券代碼:601678)。公司註冊資本4.4億元,員工2300名,是全國最大的環氧丙烷及油田助劑供應商、國內最大的三氯乙烯供應商和重要的燒鹼產品生產商,是我國最早生產油田助劑的廠商之一。現為中國氯鹼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PO/PG行業協會會員、全國表面活性劑協作組理事會會員,在業內享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濱化股份具有四十年豐富的燒鹼和環氧丙烷生產經驗,擁有良好的環氧丙烷、三氯乙烯、油田助劑和燒鹼四大主營業務格局及獨具特色的循環經濟一體化生產模式,公司目前擁有42萬噸/年離子膜燒鹼裝置,18萬噸/年環氧丙烷裝置,10萬噸/年離子膜粒鹼裝置,5萬噸/年片鹼裝置,15萬噸/年PVC裝置,15萬噸/年VCM裝置,4萬噸/年三氯乙烯裝置,1.6億塊/年利用皂化殘渣制建築用標準磚裝置,三爐三機熱電裝置,產原鹽60萬噸/年鹽田和1000噸/年溴素裝置,年供水量1000萬m3自備水庫,主要產業鏈各環節技術和設備均已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平,並形成了濱化獨有的諸多技術優勢。
濱化股份以“致力於科技創新和交流,提高濱化產品製造水平”為企業使命,秉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立足雄厚的資源優勢,集四十年豐富的燒鹼和環氧丙烷生產經驗,憑藉世界領先的工藝裝備和獨有的核心技術、高素質的人才梯隊,建立起了以“資源合理開發、產品精深加工和能源綜合利用”為特色的循環經濟一體化運營模式,既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又體現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具有良好的示範作用和推廣套用價值,實現了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的雙贏。
公司環氧丙烷產品生產及市場供應能力達18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7%,商品量居全國首位;燒鹼產品生產能力達42萬噸,山東省市場占有率達6.8%;油田助劑市場占有率達30%。作為國內僅有的兩家粒鹼生產企業,公司具備國內最大、最穩定的粒鹼產量和最優的粒鹼質量的生產能力。公司三氯乙烯裝置產能和實際產量居全國之首,產品市場份額超50%,已成為全國三氯乙烯的重要生產基地。濱化股份產品現已覆蓋全國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並遠銷亞、美、歐、非洲等全球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主導產品“濱化”牌環氧丙烷、燒鹼系列產品先後被評為“山東名牌”,“濱化”牌商標被山東省工商局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
綠色企業,基業長青。“十二五”期間,濱化股份將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進一步發揮資源、技術、管理、循環經濟一體化優勢,做綠色化工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形成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多元化、一體化的綠色化工產業鏈,致力於打造“科技創新、資本運作、企業文化”三個平台,對員工負責,對股東負責,對社會負責,為中國的化工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公司優勢
技術優勢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先後自主開發了鹽酸石墨合成爐餘熱回收專利技術、自主智慧財產權環氧丙烷專利技術、高效濕式氧化鎂煙氣脫硫技術,開發套用膜過濾(脫硫酸根)鹽水精製新工藝。
首家開發使用VM膜技術用於氯鹼鹽水精製,自主開發高溫、高含鹽、高PH值環氧丙烷皂化污水處理新工藝等,形成了濱化獨有的七大技術優勢,主要產業鏈各環節的技術和設備均已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企業競爭能力和核心實力得到大幅增強。
其中,濱化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環氧丙烷專利技術一舉結束了我國引進國外環氧丙烷生產技術的歷史,在我國環氧丙烷行業中首次有了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專利技術,同時,濱化率先採用預處理加膜過濾鹽水精製工藝,成為國內率先在離子膜鹽水精製工藝中採用膜過濾技術的企業。
該工藝彌補了以往鹽水質量差、離子膜壽命短的缺陷,被譽為是中國氯鹼鹽水精製的一次革命,使中國氯鹼企業鹽水精製技術與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濱化率先採用膜過濾脫除硫酸根技術,替代了氯化鋇法脫除硫酸根工藝,成為全國氯鹼行業首家使用此技術的企業,並已在同行業中得到廣泛套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目前,濱化的核心技術優勢已成為企業寶貴的戰略性資產,將創造出越來越大的經濟效益。
人才優勢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雄厚的人才優勢,專業齊全、人才結構合理,具有豐富的科研、設計能力和管理經驗。公司擁有熟悉氯鹼、熱電、精細化學品等行業生產經營特點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掌握先進技術並運用於生產實踐的核心技術人員,擁有熟練掌握生產技術、操作技能的一線員工隊伍和熟悉市場的專業行銷隊伍,形成了濱化特有的優秀人才梯隊,為公司今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公司擁有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省級企業技術開發中心,擁有濱化人才培養教育基地——清華大學和石油大學遠程教育濱州站、青島科技大學工程碩士函授站,連年被評為“山東省企業培訓先進單位”,2006年,榮列中國企業教育先進單位百強。近年來,先後向德國派出留學生、向國內著名院校選送培養自己的碩士研究生,並逐年選派3~5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到國內外著名院校進修、培養自己的研究生,為企業儲備了優秀的後續發展人才。
公司堅持走產學研聯合發展之路,先後與華東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石油(華東)大學、山東大學等聯合開發多項新項目,2008年3月,成立了山東省水處理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致力於飲用水淨化處理、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控制及解決水處理領域中重大技術問題。
循環經濟優勢
作為山東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以“資源合理開發、產品精深加工和能源綜合利用”為特色的良性循環經濟運營模式,並形成了具有循環經濟特色的氯鹼產業鏈:通過採用氯氣直供環氧丙烷裝置工藝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氯氣環境污染問題、降低了安全生產風險,同時將氯氣用於生產主導產品環氧丙烷,實現了循環利用,循環再生,節約成本,化廢為寶,環氧丙烷工藝技術目前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循環經濟模式套用於濱化東瑞化工項目:從原鹽進廠開始,以氯鹼為龍頭,所產氯氣用於生產三氯乙烯和環氧丙烷,三氯乙烯裝置副產HCL用於生產VCM,三氯乙烯、VCM裝置副產的電石泥經過本項目回收處理用作環氧丙烷生產的皂化劑,將環氧丙烷生產中的反應尾氣進行回收液化作為燃料氣回收利用,環氧丙烷生產中產生的廢渣與熱力公司的廢渣(粉煤灰、爐渣)綜合利用制建築標準磚,用以替代國家限制生產的粘土磚,形成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集團產業
國內燒鹼將走向全球
燒鹼廣泛套用於輕工、化工、紡織、印染、醫藥、冶金、電力等部門。目前市場消費結構主要為輕工、化工、紡織,這三大行業每年消費的燒鹼量約占總量的76%,其餘領域包括醫藥、冶金、軍工、環保等行業。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作為基礎化工產品的燒鹼需求仍會保持在較高水平,醫藥、精細化工、環保等新興行業顯出快速的發展勢頭。未來三年,我國燒鹼需求量將以每年8%~10%的增長率增長。
據CMAI預測,2006年-2011年,全球燒鹼需求年均增速將為3.1%;2006年-2011年間全球燒鹼產能年均增速將為4.6%,略高於預測需求。未來幾年內,全球新增燒鹼產能中,中國將占80%,繼續保持世界第一,並將主導全球氯鹼行業變化。國際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以及歐美已開發國家相應設備的關閉清理,將使我國燒鹼出口數量不斷增加,國外市場將逐步成為國內燒鹼重要消費市場。
與全球燒鹼產能擴張情況類似,中國燒鹼產能保持快速增長,根據中國氯鹼網的統計,2008年國內燒鹼產能已達2,472萬噸,較2007年增長13.13%。截至2009年6月底,國內燒鹼產能達到2,672萬噸,較2009年初增長8.09%。預計2009年投入的燒鹼產能為495萬噸。與此同時,國內燒鹼產量也保持較快增長,根據中國氯鹼協會資料,2000年-2009年中期國內燒鹼產量年增長率達到6.34%。而濱化集團作為我國重要的燒鹼產品生產商,在中國燒鹼產品走向全球及國內市場旺盛的情況下,其收益程度將不言而喻。
環氧丙烷市場需求將快速增長
環氧丙烷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於生產聚醚多元醇,進而生產聚氨酯,也可生產用途廣泛的丙二醇及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油田破乳劑、阻燃劑、農藥乳化劑等。近年來,隨著環氧丙烷下游產品聚氨酯、聚醚樹脂、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丙二醇等的發展,特別是下游精細化工新產品的不斷開發與套用,世界對環氧丙烷需求量不斷增加。
2006年以來,隨著中海殼牌等大型環氧丙烷裝置的投入生產,國內環氧丙烷市場產能和供應量均出現較快增長,其中在2007年,我國環氧丙烷新增生產能力約26萬噸/年,至2009年我國環氧丙烷總產能將達到160萬噸/年左右,預計市場供應量將達到約130萬噸/年左右。
另外,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國家各項經濟振興計畫的實施,我國汽車業和建築業將得到持續快速發展,進而又會帶動環氧丙烷市場需求量的快速增長。而濱化作為我國最大的環氧丙烷生產商,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7%,其收益程度也將愈加明顯。
助劑涉及領域廣闊
助劑產品破乳劑主要用於油田原油的破乳脫水,具有降粘作用,也可用於煉油廠脫鹽脫水;聚氨酯聚醚主要用於製備聚氨酯硬質泡沫塑膠,廣泛套用於冰櫃、冷藏車、冷庫、隔熱板、噴塗、消毒櫃、熱力管線、太陽能熱水器、管道保溫和建築保溫等;農藥助劑分為農藥乳化劑和潤濕滲透增效劑兩大類,廣泛套用於各種農藥劑型,具有用量少、效果好等優點。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定將會有更多的領域需要用到更多助劑類產品。隨著成品油需求的放大,濱化作為我國最大的油田助劑供應商,其產品需求量將有增無減,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
集團理念
發展新興工業化、淘汰落後工藝方面:2000年以來,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先後淘汰了五爐四機小熱電裝置,選用了先 進節能的循環流化床鍋爐,使熱電聯產裝置實現了三爐三機配套,投資1億元實施了離子膜替代隔膜燒鹼項目(6萬噸/年),成為全國氯鹼行業提前自主淘汰落後的隔膜法生產工藝的廠家,被中國氯鹼行業協會確定為示範企業在全國推廣。
污水處理方面:自主開發了高溫、高含鹽、高PH值環氧丙烷皂化污水處理新工藝,先後投資8000萬元建設了日處理能力達5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裝置,污水處理工藝和效率均處於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並安裝有與環保局聯網的污水線上監控系統。
煙氣治理方面:2003年,熱電聯產裝置配套設計、建設了國際先進的高效濕式氧化鎂煙氣脫硫裝置,並同步安裝了煙氣線上監控系統。該裝置總投資5000萬元,採用高效氧化鎂濕式脫硫工藝及裝備,是國內第一套高效濕式氧化鎂煙氣脫硫裝置,具有脫硫效率高、兼有脫氮功能、產物可以回收利用等優點,被列為山東省煙氣脫硫樣板工程,並得到國家環保總局認可。
企業在發展新興工業化,淘汰落後工藝、污水處理和煙氣治理等方面,濱化集團都走在了國內同行業前列,先後獲得了“山東省環境友好企業”、“山東省環保先進企業”、“清潔文明工廠”等多個榮譽稱號。
創造更多財富,真誠回報社會。濱化始終堅持以“雙贏”理念引領企業的發展和對社會責任的履行,積極參與扶貧幫困、捐學資教、賑災救危、建設和諧社區等社會公益事業,以實際行動樹立企業良好的公民形象。2007年,被授予“山東省四星級勞動關係和諧企業”榮譽稱號。2008年7月,正式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並承諾將全球契約及其原則作為公司戰略、文化和日常經營的一部分,在履行社會責任、建設環境友好型企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和貢獻。
集團文化
發展目標
一、依照“兩個依託和一個聯合”的發展思路對企業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使企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面對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力度的新形勢,濱化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忠正洞察大勢、把握先機,提出了“兩個依託和一個聯合”的企業發展思路,即依託中國石化集團調整化工產品結構,依託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調整煉油產品結構,聯合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高等院校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走產、學、研聯合發展之路,對企業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進行了戰略性調整。
2002年,濱化集團公司與中海油氣開發利用公司等五家單位共同出資組建了中海瀝青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集資源、技術優勢為一體,加工銷售高等級重交瀝青等石化產品的法人實體,該公司生產的“中海36—1重交瀝青”產品,具有低含蠟、低溫延度大、低溫抗裂性好及水穩定性好等特點,質量達到埃索瀝青標準,有利於提高路面質量,延長路面壽命,減少養護費用,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在北京、天津、山東、河南、華北、兩湖等地區占有主要市場份額和很好的市場信譽,暢銷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並被北京公路局在全國率先用於北京東四環高速路面的建設,此外,京瀋高速路、京石高速路、天津市外環路用的均是中海36—1高級重交瀝青,開創了國產瀝青替代進口瀝青的良好局面,並榮獲“山東省2000年度名牌產品”和“全國瀝青質量過硬十大品牌”。作為中國最大的替代進口重交瀝青生產基地,2003年,中海瀝青股份有限公司以60萬噸的重交瀝青產銷量,位居全國同行業之首,為推動我國的公路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中海瀝青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運作,不僅盤活了閒置資產,擴大了企業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使濱化部分資產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了出來,調整到了國家重點扶持的行業中,企業從規模和效益上實現了大的飛躍,拉動了濱化的快速發展。
通過“兩個依託和一個聯合”,濱化逐步從純煉油行業調整到以重交瀝青和潤滑油基礎油為主的行列,成為國家扶持發展的基礎行業,截止目前,公司所有產品已實現無一虧損的目標,各項經濟消耗指標已列入全省行業前列,企業已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良好軌道。
二、依靠科技進步擴大各套裝置的能力,努力營造科技創新氛圍,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和核心力
山東濱化集團依靠科技進步,加大創新力度,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擴大各套裝置的能力,使濱化的競爭能力和企業核心實力得到了大幅度增強。“九五”期間共完成大型技改項目十項。兩次氯鹼改造使隔膜鹼生產能力達到了5萬噸/年;新上2萬噸/年環氧丙烷裝置;熱電新增75噸鍋爐兩台,蒸發汽能力達到了255噸/小時,新增6000KW後置機組和1.2萬KW蒸汽機組,使總發電能力達到了2.4萬KW;原油煉製能力達到了120萬噸/年,催化改造使能力達到了25萬噸/年,新建了20萬噸/年溶劑脫瀝青裝置。“九五”期間公司新增42%濃鹼、固鹼、片鹼和90#、70#重交瀝青產品。
“十五”的前三年中,2001年投資1.2億元建設了5萬噸/年離子膜燒鹼裝置,該項目從立項到開車僅用了10個月的時間,創造了國內目前7套同樣規模裝置安裝速度最快,開車最順利、最成功的記錄,並作為裝置樣板工程得到了日本專家的高度評價。2003年上半年通過改造使生產能力達到了6萬噸/年,氯鹼總生產能力達到了11萬噸/年。2001年投資5000萬元新上了4萬噸/年環氧丙烷裝置和處理能力為700立方米/小時的綜合污水處理場,使環氧丙烷生產能力達到了6萬噸/年,列全國同行業第四位。2002年投資5000萬元新建6萬噸/年蒸發和5萬噸/年離子膜片鹼裝置。2001年投資3600萬元建設了100萬噸/年的第三套常減壓裝置,2003年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100萬噸/年的第四套常減壓裝置,同時投資4000萬元擴大了10萬立方米的儲運罐區,使中瀝公司總煉製能力達到了320萬噸/年。2003年投資400萬元建成了10萬噸/年改性瀝青裝置。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6萬噸/年離子膜二期工程開始建設,東部工業園區也開始啟動,熱力公司一期工程兩台240噸/小時鍋爐和兩台2.5萬KW發電機組已開工建設,配套的聯產100萬噸/年水泥項目已開始了立項工作。 通過自主創新,濱化集團主要生產裝置的科技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氯鹼產量居全國前十五位,並成為全國六大環氧丙烷生產基地之一。目前,公司各生產裝置配套合理,已形成了一條比較完善的產品鏈,為企業的後續發展開拓出了廣闊空間。
三、加大管理創新力度,使企業管理工作步入標準化、制度化和程式化軌道
張忠正帶領公司領導一班人,以“質量管理帶動企業整體管理水平,提升產品質量,促進企業發展”為管理方向,把強化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作為首要工作來抓,質量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切實得到保障和改進,質量成本大幅降低,員工的質量意識、服務意識顯著增強,多次獲得省、市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稱號,產品質量歷年出廠檢驗合格率100%,國家、省、市監督抽檢合格率100%,高於全國抽檢合格率20個百分點,探索出了一條促進企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型管理之路。
在狠抓質量管理的同時,濱化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強化安全生產意識,把安全作為企業最重要的財富。目前,濱化擁有“專管成線、群管成網”的一流安全管理體系和緊密有序的安全管理網路,使用科學先進的安全管理標準,執行嚴格的四級安全檢查表法,形成了具有濱化特色的安全工作“六大法寶”,即:“一個重視、齊抓共管,兩個原則,三級教育,四個結合,五道防線,六個堅持”,在實際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效,大大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形成了具有濱化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圍。同時,濱化以“保護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發展綠色循環經濟”作為企業的基本環境理念,在公司產品結構調整中,注重充分運用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高新技術和綠色技術,積極推行物質循環利用的綠色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全面提高環境資源的配置效率,在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濱化環保業績也快速提升,被評為“山東省環保先進企業”,成為首批山東省工業污染源排放達標單位,2002年,成為國家環保局“實施渤海碧海行動”現場會的樣板展示企業和山東省“六河水變清”環保現場會樣板展示企業,濱化已成為濱州市環保工作的一面旗幟,在山東省及國內同行業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01年,公司投資2000餘萬元採用國內先進的高效低耗生物處理組合工藝,建設了一座處理能力1.7萬噸/天的綜合污水處理場,進一步最佳化配置公司環保資源,解決了國內環氧丙烷皂化廢水處理的難題,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國內同類裝置的先進水平。
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達到管理的簡捷、最佳化、高效,1999年2月,公司率先在全市通過了94版GB/T19001(覆蓋助劑產品)和GB/T19002(覆蓋助劑產品外的其他產品)質量體系標準認證,2002年1月,公司獲得2000版GB/T19001質量管理體系標準認證。2004年3月5日,公司獲得了GB/T19001、GB/T24001和GB/T28001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這標誌著濱化的管理工作已步入標準化、制度化和程式化軌道。
四、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進程,加快企業向管理現代化企業邁進的步伐
進入新世紀,全球信息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明顯加快。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2002年3月公司與電信局合作建設了寬頻網工程,使全公司從辦公樓到廠區、車間全部實現光纖聯網,寬頻網的成功接入成為濱化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里程碑,在寬頻接入完成的基礎上,2002年8月1日,具有濱化管理特色的綜合辦公自動化系統又投入運行,該系統的運行打破了以往傳統的辦公模式,實現了整個公司的互聯互通,全公司的信息儲備、發布、交流在統一的高效、快捷、可靠的信息管理平台進行,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加快了濱化向管理現代化企業邁進的步伐。 與此同時,為適應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充分利用企業網路及人才優勢,為企業培養高層人才,從2001年起,濱化又相繼建立了清華大學遠程教育濱州站和石油大學網路教育學院濱州分院,現在讀生近500人,已成為向濱化和社會輸送人才的基地,大大加快了濱化向學習型企業邁進的步伐。
五、新的世紀,濱化集團將與您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創新是企業的靈魂,人才是創新的主體,學習是成才的源泉,不斷開創企業與員工終生學習,永續發展的願景。”根據公司“十五”戰略要求,結合當前瀝青市場新情況,2002年底,濱化又與北京路興物資有限責任公司、石油大學(華東)重質油研究所聯合成立了“濱州中海瀝青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憑藉濱化集團先進的技術工藝和優秀的管理理念,路興物資公司強大的信息資源和石油大學一流的研發機構,以系統完善的科研、加工、銷售體系為各地公路用戶提供優質的重交道路瀝青、改性瀝青、乳化瀝青、瀝青混合料及各種相關的技術服務,產品廣泛套用於北京、山東等地高等級公路路面工程中,深受廣大用戶好評。 "十五"規劃中後期,濱化將集中力量抓好CPP-VCM-PVC聯合工程的項目建設和濱州市東部化工工業園的規劃和建設。一期工程從2003年7月開始建設熱力公司一期工程新上240噸/小時鍋爐兩台,2.5萬KW發電機組兩台,聯產100萬噸/年水泥裝置。新上60萬噸/年催化裂解裝置,5萬噸/年聚丙烯裝置,15萬噸/年重整和40萬噸/年加氫精制聯合裝置。二期工程將60萬噸/年催化裂解(DCC)裝置改造為40萬噸/年(CPP)工藝,新上20萬噸/年二氯乙烷裝置,20萬噸/年VCM-PVC生產線;新上20萬噸/年離子膜燒鹼與之配套,同時建設熱力公司二期工程使總發電能力達到10萬KW,總發汽能力達到1000噸/小時。至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總目標。
公司榮譽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全國重契約守信用企業
全國工業重點行業效益十佳企業
全國行業經濟效益百強企業
國家一級安全標準化企業
全國信息工作先進集體
全國設備管理優秀單位
首屆中國化工新世紀十大傑出企業
2005-2006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行業十佳品牌
全國最大三家環氧丙烷商品供應商之一
中國最大的替代進口重交瀝青生產基地
中國先進生產力示範研究基地
山東省管理創新優秀企業
山東省AAA信譽企業
山東省最佳信貸誠信客戶
集團上市
公司上市的造富效應再次顯現。2009年11月11日,山東省的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了證監會發審委的“考試”,拿到了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上交所上市的通行證。隨之,一大批自然人股東的身價也有了量化的依據,按照本報記者的測算,該集團至少將有11位高管進入億萬富豪俱樂部,其董事長張忠正的個人資產甚至可能輕鬆超過10億元。
濱化集團的前身是1968年成立的惠民地區北鎮化工廠,後更名為山東濱州化工廠,為國有企業。1998年5月改組設立為山東濱州濱化化工有限公司,隨後更名為濱化集團。2003年,濱化集團獲準進行改制,成為了一家公司高管和員工占主要股份的投資主體多元化企業。2007年9月,濱化集團完成股份化改造,為上市做好了一切形式上的準備。資料顯示,濱化集團目前是我國最大的環氧丙烷及油田助劑供應商和重要的燒鹼產品生產商。本次上市募集資金項目投入運行後,公司環氧丙烷生產及市場供應能力達到16萬噸/年,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7%,油田助劑市場占有率達到30%。
齊魯證券的一位分析師告訴記者,按照濱化集團披露的數據,其上半年淨利潤為9573.79萬元,推算到全年約為19147.58萬元,在公司上市後,總股本為4.4億股,今年的每股收益約為0.44元,按照當前國內化工行業30倍的平均靜態市盈率計算,濱化集團最保守的股價也可以達到13.2元。除了濱州國資委和三家戰略投資者,在濱化集團現有股東中,公司高管和員工組成的169名自然人股東占有大頭。其中,濱化集團董事長張忠正持有4620萬股,總經理石秦嶺持有2310萬股,高管杜秋敏等7人各持990萬股,高管趙紅星和於江各持660萬股,其他158人持股數量幾十萬到二百多萬不等。
另外,除了持有濱化集團大量股權,上述10名高管和於江還共同擁有一家名叫山東濱化投資有限公司的企業。在這家公司中,張忠正持股30%,石秦嶺持股25%,其他九人各占5%的股份。今年上半年,濱化投資的淨利潤為1.03億元,按照分析師給出的20倍市盈率公允值,此公司的價值至少在40億元以上。把這兩項合計,今年66歲的張忠正,身價將可能達到18億元,57歲的石秦嶺則可擁有價值13億元的資產,另外8名高管中,7人身價可達3.3億元,兩人達2.87億元。
此外,還有13名濱化集團員工持有公司股票超過80萬股,他們也將在公司上市後一舉成為紙面上的“千萬富翁”。而在其餘自然股東中,持股最少的也有22萬股,這就意味著,本次上市還將產生145名百萬富翁。除了和濱化集團沾邊的自然人將上演暴富故事,還有三家頗有來頭的公司也前來分享本次盛宴,分別是復星集團旗下的上海復星化工醫藥投資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浙江龍盛和投資大鱷璽萌資產控股有限公司,目前三家分別持有濱化集團3300萬股、3151.5萬股和660萬股。這些公司是在2007年以3.2325億元的代價受讓濱化集團2000多名普通員工持有的3232.5萬股而來。後來股份經過重新整理,平均下來,這三家公司手中的股票每股成本為4.545元。隨著公司的上市,這些外來戶在兩年的時間裡即可取得至少200%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