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00年以來,“山寨”一詞在中國經濟、社會、文化領域蔓延開來,大有燎原之勢。現在,“山寨”一詞也進入幼教領域。
從教育體制的角度看,“幼稚園”沒有在相關部門註冊,屬於非法的“黑園”,也就是社會上俗稱的“山寨幼稚園”;從辦園主體上屬於民間自辦園。此外,因其在外流人口流入地的大城市主要接受大量農民工學前子女,還有媒體將其冠以“農民工幼稚園”的稱謂注。
調查數據顯示,“山寨幼稚園”已經占據了幼兒教育供給的半壁江山,成為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數據
現在,學前兒童“入園難”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09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有16件、北京市政協有14件委員和黨派提案針對學前教育提出建議。
根據調研報告顯示,在中國的北京市戶籍兒童共有37.4萬人,到2008年底3歲以上城鎮戶籍兒童入園率達86.6%,遠郊區縣農村學前一年受教育率達94.6%,基本達到了普及學前3年教育的目標。1996年,全市幼稚園共有3056所,而目前(2010年)全市幼稚園僅有1266所,下降了58.57%,加上“山寨幼稚園”,總量也不過2564所。
根據有關部門測算,相對於近三年出生的近46萬戶籍(49%)和非戶籍(51%)幼兒,現有資源僅能滿足其中一半的入園需求。隨著首都建設的快速發展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入園難”的問題將更加明顯。
截止到2010年6月,在北京,類似收費低、沒有正式註冊的“山寨幼稚園”已經達到1298所,數量超過全市註冊的1266所幼稚園。
類型
現在,在家長心目中,最搶手的幼稚園是一級一類園,接下來就是一些單位辦園、機關辦園、企業辦園等。除公立幼稚園和私立幼稚園外,就是這些沒有經過教委審批的“自辦園”,但同屬“山寨幼稚園”。
由於辦園者的教育背景和辦園理念的不同,既有地處外來人口居多且居住稠密的社區,面向流動人口子女、定位相對低端的園所,也不乏一些面向城市新建的中高檔小區的非戶籍人口的園所。
辦園類型上,既有微型的家托類的山寨園,也有規模比較龐大,實現連鎖化經營的山寨園。
入學群體
2008年11月,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北京的城鄉交界處對民辦非正規幼教機構現狀進行調查,發現大部分“山寨幼稚園”地處城鄉交界處,主要接受外來人口的學齡前子女,農民工學齡前子女構成了“山寨幼稚園”的主要生源。
特點
1、在園所的房舍和基本設施方面,由於“山寨幼稚園”大多地處城鄉交界外來人口居多且人口居住稠密的社區,園舍大多是在民居的基礎上改建擴建的,房屋的設計和結構不太適合幼兒活動,普遍都沒有戶外活動場地。園所空間相對封閉,採光和通風較差。
2、在教育教學方面,教室環境布置單調,玩教具匱乏,為開展教學之便和迎合家長需求,開設的課程偏於認知,大多依靠一套教材實施活動。
3、在教師方面,教師隊伍普遍年輕化,流動性較大,專業發展動機不強,教學技能欠缺,在課堂中更多時間是維持秩序,師幼之間的互動性不強。
4、在衛生保健方面:大多數園所都是幾個班共用一名保育老師,對孩子的生活照料欠缺,沒有配備保健醫。沒有配備消毒設施,缺乏嚴格的消毒制度。家庭式的廚房,難以實現營養配餐。
5、與家長、社區的關係:大多數園所對家長、對社區的外開放程度都比較低。家園關係中家長出於弱勢地位,無法幼稚園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同業之間幾乎沒有交流,只是在居委會召集時碰面。
6、在經營管理方面,大部分園所的園長缺乏幼教專業背景,沒有清晰的辦園理念,缺乏科學規範的管理,收費大多在兩百到四百元之間,能夠維持基本運轉。
各方觀點
“山寨幼稚園”的辦學質量良莠不齊,家長們對此也褒貶不一。
一些家長認為,山寨園的師資質量肯定不行,在設施、衛生等方面也存在安全隱患。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家長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有很多自辦園不能轉正是因為教委嚴格的規模限制,並不是因為教學質量不行,相反一些自辦園更看重素質教育,教孩子的東西很多。並指出,如果教委能夠在嚴審其辦學資質的情況下,放寬對規模的限制,會對改善入園難問題起到一定作用。
著名幼教專家李躍兒在北京昌平區辦有一所名叫“巴學園”的幼稚園,儘管其辦學理念已經很是出名,但是她坦言:巴學園也是剛剛才拿到教委頒發的資質。也有幼教業內人士表示,北京還有一些不錯的幼稚園由於經費有限,規模有限,還沒有獲得辦學資質,但這些幼稚園在家長們的心裡還是有一定地位的。
社會問題
由於學前教育涉及教育、財政、人事、規劃、建設、衛生、工商等多個部門,各部門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小區配套幼稚園的規劃、建設、移交、使用及管理問題,未進行登記註冊的“自辦”園的管理等重點難點問題被長期擱置而難以解決。
而“山寨幼稚園”出身的孩子,為提高成功率,只得像現在大學生投簡歷一樣,走馬燈似地出入於各校,輪流招架一場又一場的考試。
此外,據辦園經費不足、教師隊伍不穩,收費混亂是“山寨幼稚園”普遍存在的問題。
改善
可以預見,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山寨幼稚園”仍然會存在。教育行政部門應該鼓勵民間發揮力量,對民間興辦托幼機構予以優惠和扶持,如園所房舍規劃、稅收減免等,同時聯合人口計生、衛生防疫、婦女兒童等部門,掌握社區內流動人口學前子女的情況,向民間的托幼機構提供信息指導和諮詢,引導社區內的幼教機構形成良性競爭、多元供給的發展格局。最終,推動彈性的非正規學前教育評價指標,合理而有效地推動和規範非正規幼教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