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腳蒙古族鄉

屋腳蒙古族鄉

屋腳蒙古族鄉位於縣境南部邊緣。2006年,轄2個行政村,12個村民小組,居住著蒙古族、彝族、藏族、漢族、納西等5種民族,總計415戶2237人,海拔2850米。“屋腳”,系蒙古語音譯,意為“有牛的地方”,藏語稱“仁江”,意為“四面環山,中間有草坪,並有眾多野生動物”。1984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屋腳蒙古族鄉。

基本信息

簡介:

屋腳蒙古族鄉屋腳蒙古族鄉

屋腳蒙古族鄉位於縣境南部邊緣,地處東經100°39′­­~100°53′,北緯27°51′~28°2′之間,東依氂牛坪鄉,南鄰鹽源縣前所鄉和雲南省寧蒗縣永寧鄉;西靠依吉鄉,北連桃巴鄉、寧朗鄉,為兩省三縣(四川省雲南省,鹽源縣、木里縣與寧蒗縣)交界處。2006年,轄2個行政村,12個村民小組,居住著蒙古族彝族藏族漢族、納西等5種民族,總計415戶2237人。其中蒙古族747人。幅員面積為30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6人。鄉政府駐屋腳村,海拔2850米,距縣城180公里,距瓦廠工委80公里。

“屋腳”,系蒙古語音譯,意為“有牛的地方”,藏語稱“仁江”,意為“四面環山,中間有草坪,並有眾多野生動物”。1984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屋腳蒙古族鄉。

環境氣候:

地理環境地理環境

屋腳蒙古族鄉地處寧朗山脈,地勢西高東低,全境平均海拔3000米。屋腳河、三叉河由西北向東南匯入利加嘴河,在鹽源縣前所鄉交界處匯入豆落河。年均氣溫7℃,降水量800~900毫米,全年無霜期150天。

旅遊資源:

自然自然

屋腳蒙古族鄉旅遊資源豐富。
利加嘴原生態母系村落稱為最後母系氏族部落,是洛克三訪木里的必經之路,各界人士了解和觀賞民族習俗的最佳去處,吸引著眾多專家學者慕名前往,著書立說。2004年上海記者錢鈞華著《母系村落的古老傳承――利家嘴》、《女人國:中國母系村落——利家嘴》,在國內外引起轟動。利加嘴母系村落房屋建築為土木結構兩層樓四合院,主要有祖母房,經堂及未出嫁女兒住房等。實行“阿夏”婚姻制,即男女雙方白天各自在家參加勞動,晚上男方到女方家與“阿夏”(女朋友或未婚妻)同居,所生子女由女方家撫養。利加嘴蒙古族每日三餐,用餐時每人一碗飯、一碗菜、一碗湯,從不兩人共用。

旅遊資源旅遊資源

仁江寺仁江寺為木里3大寺18小寺之一,由饒迥巴·桑登桑布於藏曆木馬年(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主持修建,位於現屋腳鄉老經堂(原遺址仍在):相傳有年的一天早上,一喇嘛準備在老經堂做法事時,其袈裟神秘失蹤,尋找中發現是一隻狐狸叨走放在現仁江寺的柏香樹下,占卜後,寺廟遷至現仁江寺所在地。傳說仁江寺是巴丁拉姆女神的起居之所,“巴丁拉姆”梵文讀“達維”,漢譯“吉祥天母”,是藏傳佛教萬神殿中位居首席的密宗女性護法大神,也是藏密中貢布依怙主(大黑天神,亦稱“瑪哈噶拉”)的明妃。因她為大吉祥,受到人們的愛戴,故又稱“功德天母”。至今寺內主體建築及誦經閣內拉薩畫師繪製的文殊菩薩像,巴丁拉姆女神像等壁畫保存完好。

人物人物

屋腳“美夸”(漢語譯為屋腳菩薩洞)是個鐘乳石溶洞,分外洞和內洞,內洞從一個1米多寬岩壁涉水進洞,洞內岩石形態奇異,千姿百態。菩薩洞位於巴丁拉姆神山半山腰,據傳是巴丁拉姆女神點化世人之地。每年正月初八,佛教信徒拖兒帶女,集中到菩薩洞燒香磕頭、念嘛呢、游溶洞,喝神水、洗神澡。2006年,菩薩洞口建小型電站一座,洞內燈光閃爍,形態各異的鐘乳石更加熠熠生輝;菩薩洞周圍古木參天,百鳥歡鳴,令人神清氣爽。每到4、5月間,菩薩洞周圍鮮花爛漫,香氣襲人;岩層上的水流瀑瀉而下,水霧迷漫,更具魅力。

鄉鎮建設:

公路建設公路建設

2006年,鄉內有一座裝機容量55千瓦的小型水電站,解決兩個行政村的10個村民小組生產生活用電。1999—2006年,農戶先後安裝微型水電26台;戶戶通自來水。
1990年屋腳蒙古族鄉建成通鄉公路。2006年,全鄉2個村、12個村民小組修通公路,里程177.5公里。眾多家庭用上了電話,看上了電視。建設中的瀘亞公路,經過屋腳鄉境內里程60公里。

資源與經濟:

人物人物

屋腳蒙古族鄉是木里縣的特困鄉之一,2006年耕地面積4308畝;森林面積為12621.6公頃;草地面積3249公頃。主要種植土豆、苦蕎和燕麥。2006年農業總產值為209萬元,比1990年增長117%;糧食總產量為357噸;農民人均純收入780元,比1990年淨增589元。
2002—2003年完成退耕還林4000畝,配套荒山造林4000畝:種植冷雲杉和雲南松2500畝,經果林主要是箐刺果1500畝。至2006年,鄉境內實現15年無森林火災。
2006年大牲畜存欄數為14314頭(只),人均5頭,肉產量131.9噸,牧業總產值80萬元,比1990年增長15%。

教育與醫療:

鄉鎮風景鄉鎮風景

2006年全鄉有中心校1所、村小4所,14個教學班,教職員23人,學生297人,入學率87%,鞏固率100%。青壯年脫盲率97.8%。有鄉中心醫院1所,醫生4名,鄉村醫生1名,村醫療站1個。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12‰,無計畫外超生和多胎生育,計畫生育獎勵扶助戶49戶,兌現資金14.7萬元。

木里藏族自治縣行政區劃

木里藏族自治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南部,總面積13252平方千米。總人口13萬人(2006年)。全縣轄1個鎮、23個鄉、5個民族鄉,縣政府駐喬瓦鎮。木里,因縣境森林密布,遍地樹木,故名。一說木里河自北而南,流經縣境,注入雅礱江,故名。一說“木里”系藏語“高而寬廣美麗”的意思。1952年設木里縣。1953年改今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