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種中文名:少花荸薺
種拉丁名:Heleocharis pauciflora (Lightf.) Link
科中文名:莎草科
科拉丁名:Cyperaceae
屬中文名:荸薺屬
屬拉丁名:Heleocharis
國內分布:產於新疆。
國外分布:分布於歐、亞、美洲很北地區直至北極。
命名來源:[Hort. Berol. I: 284. 1827]
簡介
稈多數,密叢生,鈍五稜柱狀,勁直,細,灰綠色,高3-30厘米,直徑0.5毫米。葉缺如,只在稈的基部有1-2葉鞘;鞘紅褐色或褐色,膜質,管狀,高1-4厘米,鞘口平。小穗卵形或球形,長4-7毫米,淡褐色,頂端急尖,有2-7朵花,在小穗基部的一片鱗片淡褐色,不育,頂端鈍或急尖,抱小穗基部一周,長為小穗一半或接近小穗全長,其餘鱗片全有花,卵狀披針形,頂端急尖,長4.5毫米,寬1.7毫米,背面栗褐色,具寬或狹的乾膜質的邊緣;下位剛毛0-5條,長短不一,趨向於減退,一般長為小堅果的一半,少有過之者,有倒刺;柱頭3。小堅果倒卵形,平凸狀,長2毫米,灰色微黃,平滑,表面細胞呈四至六角形;花柱基細,不膨大,形成一個小三稜形短尖,短尖長為小堅果1/5-1/4。花果期6-7月。 《中國志》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纖細的匍匐根狀莖。稈叢生,纖細,高3-30厘米,鈍五棱形。無葉片,在稈的基部有1-2葉鞘。小穗1,卵形或球形,長4-7毫米,有2-7朶花;最下部一個鱗片抱小穗基部一周,淡褐色,長及小穗的1/2或與之等長,內無花,其餘鱗片內均有花,卵狀披針形,長4.5毫米,寬1.7毫米,栗褐色;下位剛毛無或多至5條,長短不一,一般長及小堅果的形,有倒刺;柱頭3。小堅果倒卵形,有三棱,長約2毫米,平滑,表面細胞四至八角形;花柱基不膨大,向上成三棱形的短尖。分布於新疆、甘肅、山西、四川、西藏;歐、亞、美三洲較北的地區直至北極都有分布。生於沼澤地。
莎草科、荸薺屬植物
荸薺屬(Eleocharis R. Br. ),莎草科,約150種,分布於全球,我國約有25種,全國均產之,常見於濕地上或水田中,簇生草本,常生於水中;莖無節,無葉或僅有葉鞘;小穗單生於莖頂;鱗片螺鏇排列;下位毛狀體5-8條;花柱基部擴大,於果頂收縮成節,宿存,柱頭2-3;堅果倒卵形,平凸狀或三棱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