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烏

小草烏

小草烏毛茛科翠雀花屬植物滇北翠雀花Delphinium delavayi Franch.,以塊根入藥。夏秋採挖,放入石灰水中浸泡1~2日,取出,洗淨石灰,切片曬乾或研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宿根草本,莖高40~90厘米。塊根肉質肥厚,黃褐色。莖草質,纖細,多分枝,下部有柔毛,上部無毛,分枝,約生4葉,莖下部葉具長柄;葉片五角形,長3.6~5.8厘米,寬5.5~10厘米,3~5裂,每一裂片又有2~3淺裂;2回裂片狹三角形或披針形,疏生柔毛。總狀花序頂生,狹長,具3~10花;花藍紫色,左右對稱;萼片5,倒卵形,距鑽形;花瓣2,有距;雄蕊多數;心皮3。蓇葖果長1~1.5厘米。種子金字塔形,沿棱生狹翅。花期夏季。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灌木叢中潮濕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貴州等地。

主要價值

小草烏 小草烏

【性味歸經】苦、微辛,溫。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濕,止痛。用於風濕關節疼痛,胃痛,外傷疼痛。

【用法用量】 1~2分,水煎或研粉服。外用鮮根加水磨成濃汁或泡酒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採集】夏、秋採挖。放於熱灰中炮製後,用開水洗淨去皮,切片曬乾。

性味

辛苦,溫。有毒。

①《滇南本草》:"性溫熱,味苦。"

②《雲南中草藥》:"微麻苦,溫,有毒。"

功用主治

驅風除濕,散寒止痛,通絡散瘀。治風濕關節痛,胃寒疼痛,跌打損傷。

①《滇南本草》:"治胃氣疼痛,開胃健脾,止面寒、背寒,胸膈噎食,痞滿疳疾,左右脅窟,嘔吐作酸。"

②《雲南中草藥》:"祛風燥濕,止痛定驚。治風濕疼痛,小兒驚風,小兒肺炎,癲癇,蛔蟲,胃痛。"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錢;研末服1~2分;或浸酒。外用:研末調敷。

選方

①治風濕關節痛:倒提壺一兩。泡酒服。(《貴州草藥》)

②治跌打損傷,風濕肌痛,胃腸痛,慢性支氣管炎:小草烏乾粉一至二分,吞服;或一至二錢,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③治胃寒痛:小草烏一兩,小楠木香五錢。研末,酒送服,每服三分。

④治臁瘡,疥癩瘡毒:小草烏配藥水煎服;生小草烏配等分藜蘆,共研末,用麻油或蜂蜜調勻外搽臁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