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簡介
鐵是構成人體的必不可少的化學元素之一。成人體內約含4-5克的鐵,其中72%以血紅蛋白、35%以肌紅蛋白、0.2%以其他化合物形成存在。其餘的為儲備鐵,以鐵蛋白的形式儲存於肝臟、脾臟好骨髓的網狀內皮系統中,約含總鐵量的25%。
貼在體內與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相結合,形成紅血球,參與人體內氧的運輸和儲存,它還存在於一些參與氧化還原的酶中,參與氧和二氧化碳的轉運、交換,清除體內的過氧化氫。缺鐵會使新生紅細胞中血紅蛋白含量不足,影響DHA合成、縮短紅細胞的壽命,造成兒童免疫力下降、發育遲緩。
鐵攝入不足、鐵吸收障礙、鐵丟失過多均可引起缺鐵性貧血,患者可有乏力、易倦、頭暈、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易感染等症狀,應積極防治。
鐵的作用
合成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中的鐵占體內總鐵量的2/3,而血紅蛋白占紅細胞蛋白質的99%以上。血紅蛋白負責向細胞輸送氧氣,並將二氧化碳帶出細胞。鐵缺乏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而導致貧血。
合成肌紅蛋白
存在於肌紅蛋白中的鐵占兒童體內總含鐵量的3%,這種蛋白的功能是在肌肉中運轉和儲存氧氣,在缺氧的時候供肌肉收縮的急需。
構成體內必須的酶
如各種細胞色素酶、過氧化物酶例等,參與能量代謝。鐵缺乏會降低這些酶的活性,導致寶貝整體的健康受損。
其他
促進β-胡蘿蔔素轉化成維生素A參與嘌呤與膠原的合成,抗體的產生,脂類從血液中轉運以及藥物在肝臟的解讀等。鐵缺乏還可以使寶貝的抗感染能力降低,還會造成人體對有毒物質鉛的吸收。
發病原因
初生時體內鐵含量低:早產的寶寶較足月寶寶更容易缺鐵;
兒童生長發育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特別是4月到5月齡左右,體內鐵儲存不足以維持生長發育的需求量,而飲食攝入鐵量尚不夠補充這種需求。
寶寶飲食中缺少含鐵量豐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如:純母乳餵養但輔食添加較晚的寶寶;飲食習慣不良、挑食、偏食的寶寶;
因疾病原因導致鐵的丟失量增加,如:長期慢性失血;
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導致鐵的攝入或吸收收影響,如:長期腹瀉,因感染性疾病而攝食不足等。
發病表現
兒童缺鐵是不會很快表現出貧血症狀 ,剛開始多不被家長注意,當發現時往往已經發展為中度貧血。缺鐵性貧血症狀的輕重取決於貧血的程度和貧血發生、發展的速度:初期常有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慾減退,面色、唇、甲床及手掌蒼白,並因抵抗力下降而出現口腔炎、舌炎、胃炎、腹瀉等。部分寶貝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異食癖、反應遲鈍、智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易反覆感染疾病等。
那么如何伴判斷兒童是否缺鐵呢?不建議家長盲目地將吃飯不好與“缺鐵”聯繫在一起,一旦懷疑,應由臨床醫生結合寶寶的生活飲食情況、病史、查體已經一些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鐵蛋白等來判段,邊緣狀態的鐵缺乏,可以通過飲食飲食調整,如果存在嚴重的缺乏,則由醫生判斷是否需要服用鐵劑,而不要自己隨意給寶寶補充,以免服用不當導致“鐵中毒”。
防治手段
6個月以內的寶寶,提倡母乳餵養,且鼓勵媽媽們正常攝入各種紅色肉類,避免素食。
4-6個月開始嘗試添加蛋黃、蛋黃粉 ,健力蛋黃粉中富含磷脂型DHA,膽鹼,鐵元素,這種輔食中強化了鐵元素和維生素,是安全有效的早期補鐵輔食。
從寶寶6個月開始,媽媽要及時按照添加含鐵豐富且容易吸收的輔食,如動物肝腎、血豆腐、瘦肉、魚、紅豆泥、木耳碎、紅棗肉、紫米等。
早產寶寶或者出生體重較輕的寶寶,請在醫生的指導下酌情補充鐵製劑。
6個月以上的兒童,定期查血常規,若血紅蛋白值低於110克/升,要警惕貧血的危險,需要醫生參考其他結果來判斷寶寶是否已患缺鐵性貧血。
儘量用鐵制的炊具為寶寶加工輔食。寶寶飲食中可使用少量的鐵醬油。
食補推薦
這些是常見含鐵量比較高的食物,媽媽可以給兒童酌情添加食用。
補鐵誤區
誤區一:母乳含鐵高、易吸收、不著急添加輔食
無論鐵吸收率的高低,所以的乳類都是貧鐵食物;隨著月齡增加和生長發育,母乳中的鐵一局不能滿足寶寶的需求。因此,按照添加輔食很必要。
誤區二:多吃菠菜補鐵
植物性食物中的鐵為不易吸收的三價鐵,且同時收膳食纖維、草酸鹽、植酸鹽的影響,吸收率遠不及動物鐵。
誤區三:肝臟是解毒器官,最好不吃如果出現了缺鐵,每周吃上1-2次的肝還是安全且有效的,肝中豐富的維生素A還能促進鐵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