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布列塔尼是法國西部的一個地區。布列塔尼族來源頗為複雜。有一部分人是原始高盧族(法文:Gaulois)的後裔,另一部分是英國南部的威爾斯族的後裔(法文:Gallois,英文:Welsh,威爾斯語:Cymru)。由於英格蘭族入侵他們往南遷徙,越過英吉利海峽,到達布列塔尼定居。由英國移居過去布列塔尼的民族,他們本身的語言和當地民族的語言很相近,經過了漫長的歲月的融合,成為現代的布列塔尼族。
歷史
一直到15世,布列塔尼是完全獨立的公國,處於法國和英國兩個大國的影響下。在1499年,布列塔尼安娜女公爵嫁給法國國王路易二世,從此以後布列塔尼失去了自治權。 在1532年,布列塔尼公國正式成為法國的一部分。在1790年法國大革命的時候,布列塔尼公國被劃分成五個縣,即Morbihan 莫爾比昂省、Côtes du nord (1990年改名為Côtes d'Armor 阿摩爾濱海省、Finistère 非尼斯泰爾省、Ille et Vilaine 伊勒-維萊訥省和 Loire-Inférieure (1956年)改名為 Loire Atlantique 大西洋羅亞爾省。按照當時的行政體制,省是最大的行政單位。法國政府把布列塔尼分成幾個省,而不承認這幾個省之間在歷史上和文化上的聯繫,等於否定了布列塔尼這個地區的存在。
在1956年,法國政府建立Région 地區一個新的行政單位,每個地區由幾個省組成。現在的布列塔尼地區由四個省組成:莫爾比昂省,阿摩爾濱海省,非尼斯泰爾省,伊勒-維萊訥省.而大西洋羅亞爾省被劃入另外一個地區。很多布列塔尼人對此表示不滿,認為該省應該歸回布列塔尼。
布列塔尼也被分為Arvor (即:“濱海地區”) 和Argoat (即:“森林地區”),因為沿海地區的居民和大陸內地的居民在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顯示出許多不同之處。
在法國大革命之前,布列塔尼是按照主教的管轄區(法語:évéché)而劃分的。
傳統文化
布列塔尼的傳統語言是布列塔尼語,但是這種語言現在面臨消亡。至今,仍然使用布列塔尼語的地區在西部莫爾比昂省、阿摩爾濱海省和非尼斯泰爾省三個省。自從12世紀,伊勒-維萊訥省和大西洋羅亞爾省的地區放棄了布列塔尼語而換用法語。使用布列塔尼語的地區被稱為 Breizh Isel / Basse Bretagne “下布列塔尼”(因為離法國中心距離比較遠),而換用法語的地區叫 Breizh Uhel / Haute Bretagne “上布列塔尼”。
電視劇

原 名:Little Britain
導 演:Steve Bendelack、Gareth Carrivick
制 片:Maffanwy Moore
編 劇:David Walliams、Matt(Mathew) Lucas
主 演:David Walliams、Matt(Mathew) Lucas
內容簡介

英國叫"大不列顛"(The Great Britain),所以BBC偏偏故意把這部諷刺英國社會的喜劇叫做"小不列顛".
原本是一出很成功的廣播電台節目,後由BBC搬上螢屏。2003年2月開始在BBC3台播出,大受歡迎,後改由最多觀眾的BBC1台播出。2004年在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電視獎頒獎儀式上,該劇獲得了最佳喜劇表演獎和最佳喜劇連續劇獎2個項目的大獎。"小不列顛"共有3季,2008年又拍攝了"小不列顛鬧美國"(Little Britain USA)。
全劇主演只有兩位,所有的任務中的不同角色都是由兩位主演通過更換服裝,道具和化妝來完成的.全劇不是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是由一個一個不同的生活片斷構成的,各片段之間聯繫不大,但是充滿黑色幽默,兩個活寶演員在英國相當於咱們的"周星星"大哥,只是對英國文化不了解的話,想理解其幽默之處可能會遇到點麻煩. 兩個主演都不是帥哥型的,然而表演絕對是一流水準,客串演員中不乏大牌明星本劇自2003年開播以來反響強烈獲得諸多獎項

馬特·盧卡斯Matt Lucas和大衛·沃廉姆斯David Walliams身兼雙職,既是該劇的創作者又是劇中主演。兩人俱是學院出身,嚮往演出嚴肅的角色,後兩人結識並開始合作編寫和演出喜劇。在Little Britian里,兩人以精湛演技,誇張地演繹各種英國人等,首相助理,同性戀者,異裝癖,蘇格蘭人,減肥者,殘疾人,假殘疾人,教師,學生,精神病人……極盡搞笑之能事,使該劇大獲成功。
該劇的形式為每集由多個單元小品組成,內容極之無聊,卻擔保一定可以讓你合不攏嘴:
~ 聲稱自己是“村里唯一的同性戀”的Daffyd
~ 說話急速語焉不詳的女太保Vicky
~ 活雷鋒Lou和假殘疾Andy
~ 肉酸人妖扮淑女"I am a lady!"
~ 變態男迷戀皺皮阿婆
~ 首相的發姣助理Sebastian
主要看點

1.無厘頭的惡搞
劇中各種意想不到的惡搞手段深得無厘頭幽默的精髓 各種誇張離奇的情節不斷挑戰我們的想像力 各片斷之間互無聯繫充滿跳躍性
2.真實的英國生活場景
本劇是真實英國生活的縮影 劇中各場景和人物都是來源於真實生活 經過誇張後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包括餐館 醫院 劇場 學校 社區中心等等場景均有涉及 可以作為了解英國生活的一個另類途徑
3.原汁原味的英國各地口音
劇中二位主演淋漓盡致的模仿了英國的倫敦音 威爾斯口音 蘇格蘭口音 北愛口音 甚至印度口音的英語都所有涉及
主要角色

Bubbles Devere
Daffyd
Dame Sally Markham
Dennis Waterman
Dr Lawrence and Anne
Emily Howard / Florence
Harvey and Jane
Kenny Craig
Lou and Andy
Maggie and Judy
Mr Mann
Marjorie Dawes
Ray McCooney
Vicky Pollard
Sebastian and Micha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