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電影未出現之前,相對戲劇歷史的源遠流長, 導演身份的出現和確立是很年輕的——這至少說明,只有在戲劇的各種物質和精神要素都有了相當的積累發展後,才需要導演來統一各戲劇元素,來組織演出。一般戲劇史公認的第一位導演是德國的 梅寧根公爵。在導演誕生之前,組織演出的工作由劇作家、富有經驗的主要演員或劇院經理來擔任。隨著戲劇自身的發展,戲劇導演的定義也在與時俱進。但回顧20世紀戲劇史,有一點毋庸置疑,即導演的權威和作用在戲劇演出中越來越重要。十九世紀末法國魯 米埃爾兄弟創造了電影藝術,電影的出現使導演的再創作以電影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文學劇本的構思,對導演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然後物色和提 案提議選擇演員。並根據具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畫。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製計畫,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製完成為止。藝術上沒有服從領導和聽命指揮,導演也不是片子的教頭,導演的意義就是組織片子的安排人之一和影片指導員,相當於大隊中的大隊輔導員和軍隊中的指導員。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導演職責
導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與製片人聯合提名和推薦演員角色人選;
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準備和布置工作;
指導現場拍攝工作;
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畫。
拍攝現場的 燈光、 劇務、 演員、 攝像、 錄音、 美術、 化妝、 服裝、
導演分類
1.電影(電視劇)導演電影導演同時運用了演員的身體及情緒/視線的選擇/光線的調度/畫面的構成/剪接的邏輯/音聲的搭配,將某個劇本呈現於影像螢幕上,從而將這個劇本(以及如果有的話:它的思想)表現給觀眾的人。
電影工業涵蓋多元的專業技術,從製片、攝影、燈光、美術指導、場務、演員、錄音、混音、後期特效等,十分龐雜。絕大多數現代電影導演無法廣泛專精以上各項專業技術,但他/她仍可以支配 旗下所有各該部門的專業人士,依照他/她的意志工作。
2.舞台導演
舞台劇導演的工作是一個貫穿的完整過程,從劇本的閱讀、演員的選擇與合作,到舞台空間、服裝化妝、燈光等的設計,都是導演工作的組成部分,我國舞台導演孟欣,米龍,張繼剛等便是舞台導演的傑出代表。
好的電影和好的導演是分不開的。下面的幾位,都可稱得上是影視界的“大腕
國內外著名導演
著名導演麥可貝麥可·貝(Michael Benjamin Bay),1965年2月17日生於洛杉磯,畢業於美國衛斯理大學。是一名美國電影導演與電影監製,曾執導過 《世界末日》、《石破天驚》、《珍珠港》、 《絕地戰警》、《絕地戰警II》及 《變形金剛》等電影。在二十多歲的時候,麥可主要從事廣告與音樂錄影帶的製作,而他從電影學校畢業之後所從事的首個工作就是錄影帶的製作。他製作的音樂錄影帶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並因此而獲得了一系列的MTV大獎的提名。除音樂錄影帶之外,麥可還為Nike、Reebok、可口可樂、Budweiser和Miller Lite等世界著名的品牌製作商業廣告,並因此而獲得多項年度商業廣告大獎的獎項。1995年開始從事電影的製作,並製作了他的首部電影《絕地戰警》(Bad Boys)。《絕地戰警》這部由威爾·史密斯和馬丁·勞倫斯主演的影片一經公映便得到了觀眾的認可,獲得了1億6千多萬美元的收入。他製作的第二部影片 《勇闖奪命島》(The Rock)也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這部由肖恩·康納利和 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影片最終確立了麥可的電影導演地位。
曾獲獎項
在法國的坎城國際電影節上,麥可因為為Miller Lite製作的廣告宣傳片而捧走了當年的最佳啤酒廣告宣傳獎--金獅獎,並因為為Got Milk製作的宣傳片而捧走了該獎項的銀質獎章--銀獅獎。
代表影片
《世界末日》(Armageddon)
《珍珠港》(Pearl Harbor)
《絕地戰警2》(Bad Boys II)
科幻動作大片《變形金剛》(Transformers)成為2007年年度最賣座的影片,在全球市場上斬得7.08億元。
詹姆斯·卡梅隆1954年8月16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好萊塢著名電影導演。他的父親是一個 電氣工程師,母親是一個 藝術家,這似乎注定他一生下來就會具有工程和藝術兩方面的才華。少年時的詹姆斯·卡梅隆就具有非凡的工程才能和組織能力,他曾經帶領小夥伴們製造過一個足以在地面上留下彈坑的拋石機 ,以及用一個自製的潛水艇把一隻老鼠送到了尼亞加拉河底。在藝術方面,他曾和母親學習過多年的繪畫,並且曾在家鄉舉辦過畫展,並且很小就開始寫科幻小說,他12歲時所寫的一部科幻小說被看作是他的科幻影片 《深淵》故事的原型。在他14歲的時候,他看到了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的 《2001太空漫遊》。當時詹姆斯·卡梅隆被驚呆了,在電影院裡連續看了10遍之多,從此在他心靈中萌發了製作電影的願望。
卡梅隆擅長拍攝動作片以及科幻電影。他所導演的這些電影經常超出預定計畫以及預算,不過都很賣座。自1984年推出自編自導的科幻片 《魔鬼終結者》後,使他一夜成名,之後多才多藝的他除了導演外,又是編劇還是製作和剪輯,他的電影主題往往試圖探討人和技術之間的關係。目前電影票房史上最賣座的兩部電影《鐵達尼號》(1997)和《阿凡達》(2009)都是他執導的作品。其中《阿凡達》堪稱世界電影之最,全球票房超過27億美元、堪稱世界之最。目前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前兩部電影作品都是他所執導的。而他執導的電影作品更是曾三次打破當時的投資記錄:分別是1991年的 《終結者2》、1997年的 《鐵達尼號》和09年的上映的3D科幻巨製 《阿凡達》。這位神話的締造者將再會締造怎樣的神話?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代表影片
1984年《魔鬼終結者》
1997年《鐵達尼號》
2009年《阿凡達》
史蒂芬·史匹柏1947年誕生於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其父是個電子計算機專家,其母是位頗有造詣的古典樂曲演奏家。史匹柏自小便喜歡冒險與幻想,又勤于思考。1971年,初出茅廬的史匹柏僅用十天就導演了他的第一部電視片 《決鬥》(《Duel》)。這部成本僅為30萬美元的片子在歐洲上映時竟為 環球公司賺了幾百萬美元,令圈內人士刮目相看。
不久,他又指揮著一支龐大的攝製隊伍和一條任性的機器鯊魚拍攝了他的首部巨製 《大白鯊》(《Jaws》1975)。從1977年開始,陸續執導了和製作了 《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Kind》1977)、 《外星人》(《Gremlins》1984)、 《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1985)和 《印第安納·瓊斯》系列(《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Moon》1984、《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1989)等諸多巨片。這些影片都以充滿幻想的故事情節給觀眾以前所未有的離奇感受,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令史匹柏在美國幾乎家喻戶曉。同時,他也被提名為奧斯卡獎最佳導演。進入90年代,他更是馬不停蹄,舉措驚人。拍攝了影片 《胡克船長》(《Hook》1991)、 《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1993)。之後他又推出一部與 《侏羅紀公園》風格迦異的寫實抒情的人文黑白片 《辛德勒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在該片中,流淌著猶太血液的史匹柏用史詩般的鏡頭把五十年前二次大戰中德國納粹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慘劇搬上了銀幕。史匹柏明知冷肅的題材、沉重的主題不被票房看好,但敢於冒險的他卻拋棄了最拿手的玩意兒——電影特技,而採用了黑白底片與手提式攝影機。終於,史匹柏戰勝了挑戰,他以深沉的激情拍出了影片的真實感、歷史感與人道主義襟懷,影片不僅贏得了高票房,還與 《侏羅紀公園》一起,真正實現了他追求已求的奧斯卡之夢。
代表影片:
1984年《外星人》(《Gremlins》
1993年《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1993年《辛德勒名單》(Schindler's List》
李安無疑是為數不多的好萊塢亞裔導演中最成功最特別的一位。他遊刃有餘地用電影語言來處理東西方的情感與倫理,並且在東方和西方都得到了認同。作為一個自小在傳統中國家庭里長大的人 ,他除了拍出了《 推手》、《喜宴》、《飲食男女》、《臥虎藏龍》、《色戒》等華語片以外,居然還能拍出令國際影視界一致叫好的跨文化的《冰風暴》、 《理智與情感》及 《與魔鬼共騎》等英語片。也許對於一個真正的金牌導演來說,電影不存在什麼文化與國別的區別,只要他的作品能觸動觀眾。
代表影片:
《斷臂山》2006金球獎四大獎項
《臥虎藏龍》金球獎最佳導演大獎,73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電影音樂、最佳外語片獎《理性與感性》奧斯卡影展最佳改編劇本、奧斯卡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喜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男、女配角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美國西雅圖影展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及瑞士盧卡諾影展藍豹獎。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於2012年9月28日紐約電影節全球首映,於2012年11月22日在中國正式上映。第85屆奧斯卡李安憑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視覺效果獎和最佳原創音樂獎4項獎項。
張藝謀 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最初擔任攝影。他在《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中的攝影,以追求畫面造型的力度和象徵性,而廣受讚譽。張藝謀的作品的突出特點,是那種對中國傳統封建意識的深刻認識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是內蘊其中的濃烈的歷史感和生命意識,是古樸民俗的奇特景觀。張藝謀電影在風格和語言上不斷探索、創新,代表了新的電影潮流的崛起。1987年獨立執導 《紅高粱》 ,之後連續導演了《菊豆》、 《大紅燈籠高高掛》 、《秋菊打官司》、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有話好好說》 《滿城盡帶黃金甲》 《山楂樹之戀》 《金陵十三釵》 等作品。幾乎所有作品都入圍國際重要電影節,有的獲大獎。
代表影片:
《紅高粱》
《大紅燈籠高高掛》
《秋菊打官司》
《金陵十三釵》
陳凱歌的影片突破了傳統敘事的規範,強烈地表現了自我意識和審美理想,以詩化的電影語言創作了獨特的視覺風格。他不單純把電影作為再現生活的手段,而是作為揭述和評價生活的工具,重視畫面造型,敢於大膽地注入自己的感受,影片重視對畫面上人物運動的處理,強調視覺造型不拘傳統的敘事方式,故事情節淡化,但刻意追求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有人認為,他因此脫離了中國觀眾的傳統文化心理和長期以來的欣賞習慣,而與觀眾拉開了距離。但陳凱歌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黃土地》《大閱兵》、《霸王別姬》、《孩子王》、《邊走邊唱》、《風月》、《荊柯刺秦王》《梅蘭芳》都為他帶來極大的榮譽。
代表影片:
《大閱兵》蒙特婁國際電影節評審特別獎,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大獎
《孩子王》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
《霸王別姬》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姜文 1963年1月姜文出生在唐山的姥姥家,童年便是在唐山度過。父親是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軍人,母親則是一名國小音樂教師。在從姥爺家回到父母身邊後,又輾轉到過貴州、湖南。1973年,也就是姜文10歲時,全家才遷到北京定居。四處遷移的生活和部隊的特殊環境對姜文產生了不小影響,同時也大大豐富了他的社會閱歷。
小時候的姜文基本上是個普通的孩子,不過在鄰人說來,姜文卻自覺 “長得醜”;少年時代的姜文則相當調皮,愛和人鬥智慧。中學時代姜文遇見了好朋友英達,在交往中受到英達父親英若誠的影響,遂喜歡上了表演(演戲)。1979年中學畢業後的姜文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但沒被錄取,寄來的公函里勉勵他“安心工作,安心學習”。第二年姜文又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最終依靠張仁禮的慧眼賞識被破格錄取。同班同學裡有呂麗萍、叢珊等,姜文是中戲表演系80班中年級最小的一個,也是成績最好的一個。1986年,謝晉拍攝《芙蓉鎮》,年齡顯小的姜文和劉曉慶大量精彩的對手戲,23歲的姜文就能與在當時最有號召力的“第三代”導演謝晉合作的確是件不簡單的事情。1987年夏天姜文被邀請到了《紅高粱》劇組。1990年後的那段時期,姜文的興趣從表演轉向了導演,儘管他有辦法儘自己所能去改變一部影片的劇本狀況,但卻很難像導演那樣從整體去把握一部影片的風格。《鬼子來了》是2000年由姜文自導自演的電影作品,是一部反映二戰期間日本軍隊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影片。 此後,姜文先後在陸川的《尋槍》、張元的《綠茶》、何平的《天地英雄》、侯詠的《茉莉花開》、徐靜蕾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演出,繼續彰顯出姜文作為中國優秀男演員的深厚功力。2003年姜文受邀成為坎城電影節的評審之一。
代表影片:
1996《陽光燦爛的日子》
1998《鬼子來了》
2007《太陽照常升起》
2010年《讓子彈飛》
吳宇森(闖蕩好萊塢的華人導演)攜東方導演之名,與西方巨星在好萊塢交流出票房與口碑後,這位東方執導人,已經深受觀眾的認同和好萊塢的肯定。
自從14年前的 《英雄本色》、《喋血雙雄》開始,就是台、港最受影迷喜愛的動作片大導演,吳宇森拍電影,全是暴力與書卷氣,動與靜、正直與邪惡交替有致的故事。他說,凡是有愛心的人,都是我的英雄。
從1993年的《終極標靶》,1996年的《斷箭》到《變臉》、《碟中諜Ⅱ》,看得出吳宇森在好萊塢的戲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從容。投資高達一億美元的《變臉》被美國影評人們認為是最具吳宇森風格的作品,並一舉奪得那年七月份美國電影票房冠軍,同時也為吳宇森帶來了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金環獎。
代表影片:
《英雄本色》台灣電影金馬獎(第二十三屆)最佳導演
《喋血雙雄》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辣手神探》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接
王立君後來居上的中國電影人(金牌製片人/導演、資深姓氏文化學者、中國紅色傳媒領軍人物、杭州炳極傳媒董事長):男,漢族,1977年生於吉林省雙遼市,是具有“武庫將軍氏、文豪宰相家”美譽的琅琊王氏後裔,畢業於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具有跨行業行銷經驗,曾實現多領域的完美轉身,在姓氏文化研究和影視文化發展等領域見識非凡、頗有造詣,一度占據文化產業制高點,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排頭兵,是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具備國際眼光的優秀製片人和導演,始終代表並引領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王立君曾參與過《西廂傳奇》、《江山為重》、《大明王朝驚變錄》、《明末風雲》、《大明天子》、《書生劍美人劫》、《咫尺天涯》、《中國傳世經典名劇》、《吳越錢王》、《中國母親》、《靜靜的陽光》等多部電視連續劇、電影以及《開國英雄》、《共和國之最》等大型電視紀錄片,上述影視作品多次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飛天一等獎、中國電視金鷹獎、魯迅文藝獎、牡丹獎等全國性各類大獎。
2011年,王立君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軍旅大片《千里渡江第一船》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作為“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五周年”的獻禮片,製片人王立君沒有迷信前輩們的成功經驗,更沒有想到要照搬,而是在劇情中放大了原劇本中的情感故事(而不是去創造一個振聾發聵的空洞的口號),在荷花(章齡之飾)與劉震山(陳龍飾)的相互追逐中,見證了那狼煙四起、苦難的舊中國所演繹的人間真善美。經過討論、研究、琢磨,王立君確立了電影《千里渡江第一船》的整體風格:既要尊重歷史,更要直面現實;既要克制唯美,又要氣勢磅礴。可以說,當時是帶著欲與“建國大業、建黨偉業、三大戰役”試比高的豪情確立起來的《千里渡江第一船》的風格,這也正是王立君製片風格的縮影。該片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擔任總顧問,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明振江少將擔任出品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和小江擔任導演,章齡之、陳龍、侯天來、郭曉峰、張笑君等聯合主演。
王家衛的電影裡永遠是那種宿命的、邊緣的、破碎的世界,那裡永遠上演著讓你心動、感傷的故事。王家衛總是傾向於拍都市中最一般的小人物。沒有根,沒有理想,換句話說,沒有起與止,生生漂浮於多彩而冷漠的都市中。他們孤獨而無言,只活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他們表面也冷漠,內心也脆弱、易感,很重感情。王家衛的電影給人一種著迷的誘惑力和恆久的吸引力。
代表影片:
《阿飛正傳》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獎
《春光乍泄》坎城國際電影展最佳導演獎
《花樣年華》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馮小剛給中國觀眾留下的印象不僅是導演的形象,還有一個演員的形象,但這決不是因為他出演過電影,而是因為他的身上夾雜了一種馮氏特有的痞味。這種痞好像是經過專業訓練的。在中國並不太景氣的電影市場中“馮小剛”這三個字已經成了票房的保證。他的電影總會閃現出很多奇思異想,但又讓你覺得貼切無比。有時他可以讓你笑得合不攏嘴,有時他又像一把鋒利的刀子。他就像一名藏在草叢中的優秀獵手,準確無誤是他的基本素質,耐心觀察和精心引誘則是他的勝利法寶。
代表影片:
《大腕》百花獎最佳影片
《一聲嘆息》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甲方乙方》第21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手機》、《不見不散》等賀歲影片。
《集結號》金馬獎6項提名
胡玫在中國電影歷史上,胡玫是值得驕傲的一個名字。在男性為王的世界裡,她以她尖銳的視角,獨特的詮釋語言,讓所有中國影視迷記住了她的名字,並以女性的方式完美的詮釋了男人的故事。在步步創作收視高潮的同時,她擊敗了所有以性別自居的男性世界,成為中國影視界唯一一朵、最高一朵閃亮的鏗鏘玫瑰。
作為一個女性導演,胡玫成功之處就在於對人物心理的把握,而男性導演 在這方面幾乎是千篇一律的通過戰爭、殺戮、氣勢造出男人的硬派形象,而胡玫精緻的在於對心理的刻畫,對人物形象豐滿的塑造。
在她的戲中,男人是霸氣的,無論是漢武帝,還是雍正,在她的戲中,男人是溫柔地,無論是對女人的感情,還是對兄弟、親情的處理,在她的戲中,男人是智慧的,指揮作戰或者商場鬥爭,在她的戲中,男人是脆弱的,會落淚,會崩潰,也會在瞬間白頭。這一點,陳寶國有發言權,張國立有發言權,陳建斌有發言權。她的戲之所以男人更欣賞,是因為她比男人更了解男人。
代表影片:
《雍正王朝》
《漢武大帝》
《喬家大院》
《孔子》
杜琪峯以踏實的作風,執著的創新、對電影製作的誠意和嚴謹,對演員個性的挖掘和尊重以及重視新生力量扶佐後輩的熱誠,頑強地在商業和藝術間尋找平衡,遊刃自如,顯示出無限的潛質和活力。他對類型片作者路線的始終堅持,在不斷地自我反思和超越中蛻變重生。“銀河映像”已成為香港電影品牌製作的代表。
代表影片:
《十萬火急》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接。
《真心英雄》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最佳導演獎。
《非常突然》1999十大華語片第五名。
《槍火》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劉偉強《無間道》三部曲,無疑成為華語電影史上的重要系列。但其實早在《無間道》之前,劉偉強已拍攝過多套膾炙人口的電影,其中以《風雲》、《中華英雄》、《古惑仔》系列等作品最受歡迎,也突顯出他喜改編漫畫以作電影素材的個人風格。而一路以來,由劉偉強執導的作品,票房均有一個不俗的成績。
其中《無間道》於第二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當中,一口氣奪得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接、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七個獎項,令劉偉強一夜間成為香港影壇的一個神話。
代表影片:
《風雲》
《中華英雄》
《古惑仔》
《無間道》(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劉寶寅是浙江傳媒學院電影學院教授,教授電影導演藝術,在中國電影人才的培養上具有很高的建樹,開創了中國電影導演教學的新模式。以執著的創新、嚴謹的工作態度,對演員表演的個性化挖掘,他對劇情片的把握遊刃有餘,將電影的思想潛移默化的注入觀眾的心靈。
賈樟柯,著名導演,山西汾陽人,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1995年拍攝第一部57分鐘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節的大獎。2006年憑藉《三峽好人》榮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及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2010年,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授予他終身成就金豹獎,成為有史以來獲此殊榮最年輕的電影人。
代表影片:
《三峽好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寧浩,男,漢族。1977年9月9日出生於山西。中國電影導演、編劇。先後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和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擅於繪畫和劇本創作以及具備執行導演的能力。 2006年寧浩導演拍攝的小成本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廣受業內外好評,並榮獲多項導演大獎,令其成為炙手可熱的青年新銳導演。2009年執導上映的《瘋狂的賽車》以1千萬投資成本,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績,被稱之為新生代的“鬼才導演”。其新作《無人區》已完成拍攝工作,等待獲批上映。2011年5月,開拍電影大片《黃金大劫案》。
代表影片:《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
陳嘉上,著名編劇、導演、監製,祖籍廣東寶安。1980年參加電影公司特技組工作,1983年起任編劇,1988年起執導影片。主要作品有《小男人周記》片集、《逃學威龍》片集、《武狀元蘇乞兒》、《精武英雄》等。現任香港電影導演會執委。陳嘉上做了20年導演,第一部片是1983年的《三人世界》,多年過去,他只滿意早期作品80年代的《錯在新宿》和《武狀元蘇乞兒》。他形容90年代的《飛虎雄心》系列只是工業成就,並非他的創作成就;1997年的《野獸刑警》則是一次不理性爆發,因為當時對社會不滿;又承認《戀戰沖繩》在創作與票房上的失敗……“但我可以無愧的說,20年來,並不是‘你喜歡什麼我拍給你’,而是‘我拍了些什麼給你’,市場沒有動作片的時候我拍了《飛虎雄心》、沒有喜劇時我拍了《逃學威龍》、沒有處境喜劇時時我拍了《小男人周記》。”
代表影片:
《逃學威龍》
《武狀元蘇乞兒》
《精武英雄》
《霹靂火》
《畫皮》等
閆志鵬,1991年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從小喜歡說相聲,演小品。2010年獨闖北京,成為了北漂一族,開始在影視劇組跑龍套,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逐步得到劇組領導的認可提攜。 參與過多部知名影視劇的製作,並多次擔任要職。2011年主演微電影《北漂》,被大家所熟知,其扮演的主人公大米深入人內心,成為北漂的代言人,激勵著眾多北漂青年,並憑藉此電影榮獲北京高校聯合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2012年開始拍攝《兄弟魂》[3],開始導演生涯,並於2013年打造了《百集系列喜劇微電影》作品,深受喜愛。
他主張創新,追求與眾不同,勇於嘗試不同風格,不斷給觀眾帶來驚喜。
代表影片:
《北漂》
《兄弟魂》
《百集系列喜劇微電影》
華容(GavinKao),集編、導、演、於一身的中國新生代導演和武術指導,曾合作拍攝多部影視作品,
中國青年實力派導演華容工作照
中國青年實力派導演華容工作照
2012年獨立自導微電影《十厘米的幸福》嶄露頭角,深受大眾歡迎,開始被廣泛關注,特長於喜劇和故事片的創作,被譽為是中國最年輕,最有潛力的青年導演。
代表影片:
《十厘米的幸福》網路最受歡迎短片之一
李欣蔓導演生於藝術世家,早年曾參加服裝設計大獎賽並獲得優秀獎。
1998-2000年於北京電影學院進修表演、導演專業。
在校期間創作大量小品和片段,為此後的劇本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2006年參與電影《赤壁》,擔任吳宇森導演助理,期間創作劇本《流血的太陽》、《雨果的假期》、《紅蜻蜓》。
代表影片:
2008年電影《紅蜻蜓》入圍第二十一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並獲得唯一獎項
2009年電影《Mr.竇的紅鬍子》入選第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國產創投單元。
2011年創作拍攝微電影《金牌 **和貓》,網上點擊率迅速突破300萬次。
2012年電影《親.愛》(原名《紅蜻蜓》)歷經四年艱難曲折的過程終於拍攝完成。
2013年3月《親.愛》入圍第八屆大阪亞洲電影節並獲得最佳影片獎
青年導演 雷鵬” 曾指導過多部優秀影片, 對於他名字的由來,雷鵬,因為名字,會時刻的警醒著他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他自成一派的抽象自由詩,曾有很多文學出版社邀請雷鵬出版。其製作的電影多次獲得國際國內電影同行的好評,他從來不大肆宣傳,炒作自己,只做幕後;而他的電影、不論是都市題材還是農村題材,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總是令人刮目相看。
個人作品
劇名 監製/導演 合作演員
亂世三義
劉江
副導演;雷鵬
黃海波、張晞臨、田小潔、陳麗娜
戀上你,愛上我 選角導演:雷鵬 秋瓷炫、唐禹哲、陳昊、趙擎、程曉燕、
兄弟們開火 導演:雷鵬 未定
創作特色
假定式的遊戲情節中透露出了對生存、生命的反思。雷鵬的電影繼承了各種故事小說中的遊戲、反諷等特色,進而把“遊戲”擴大到了整個市民文化在賀歲片中他把對生活的調侃,對人生的戲謔和對主流文化的揶揄推向了極致。
在雷鵬的電影電視劇中,無論是將工作遊戲化《坑》愛情遊戲化《萬年飄香》還是社交遊戲化《致命請柬》,實際上都只是雷鵬的一種“遊戲人生”的生存態度的展示。縱觀雷鵬的電影,不難發現,他的作品的主題都是社會現實意義而深刻的,無論是《萬年飄香》、《山鼓聲聲》、《坑》三者對人性的反思和對人的卑微的尊嚴的關懷,還是《大師》、《迷失的發卡》對現代傳媒暴力的警惕都是十分深刻的。在文藝片形式的包裝之下武聖基所追求的對當下都市人的生存狀態的描述,正是武聖基電影沒有流於純粹的搞笑和無聊鬧劇的原因。
大陸導演
張一鳴、葉斌、謝晉、林洪桐、張藝謀、劉宸瑞、於石斌、李通武、陳凱歌、周曉文、胡玫、馮小寧、馮小剛、趙寶剛、劉毅然、王立君、劉猛、賈樟柯、姜文、王小帥、謝飛、鄭洞天、田壯壯、陸川、顧長衛、高希希、寧浩、譚永華、司馬瑞東、高占全、徐靜蕾、李其時、米龍、李少紅、寧嬴、王一持、李欣、黃建新、趙春梁、郭敬明、黃建中、康紅雷、陳燕民、張揚、汪小龍、徐靜、九古、王岳倫、胡波、蔡華、李台灣導演
侯孝賢、蔡明亮、李安、李行、李崗、楊德昌、張艾嘉、張毅、朱延平、陳國富、王力宏、王小棣、王毓雅、吳念真、賴聲川、陳坤、厚白、景瑞、李翰祥、林見坪、彭文淳、孔文燕、陳宏一、陳玉勛、羅景、壬萬仁、馮凱、蘇月禾、周杰倫、王明台、瞿友寧、林合隆、陳銘章、魏德聖、劉俊傑、鈕承澤香港導演
陳木勝、桂治洪、王家衛、吳宇森、徐克、許鞍華、陳嘉上、陳果,關錦鵬、劉鎮偉、爾冬陞、羅啟銳、羅卓瑤、王晶、劉偉強、麥兆輝、唐季禮、杜琪峯、牟敦芾、李翰祥、張徹、羅維、周星馳、陳可辛、葉偉信、鄭保瑞、黃百鳴、張同祖、李仁港韓國導演
林權澤,許秦豪,林常樹,金基德,金知雲,姜帝圭,郭在容,朴贊郁,鄭在恩日本導演
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木下惠介,市川昆,敕使河原宏,岩井俊二,深作欣二,大島渚,伊丹十三,寺山修司,山田洋次,今村昌平,北野武,宮崎駿,庵野秀明,青山真治,成瀨巳喜男,押井守,大友克洋,三池崇史印度中東
拉吉·卡普爾- Raj Kapoor梅赫布·罕- Mehboob Khan薩蒂亞吉特·雷伊- Satyajit Ray姆里納爾·森- Mrinal Sen優素福·沙欣- Youssef Chahine阿巴斯·凱洛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拉美導演
埃米里奧·費南台茲Emilio Fernandez內爾森·佩雷拉·多斯·桑托斯Nelson Pereira Dos Santos溫貝托·毛羅Humberto Mauro格勞貝·羅沙Glauber Rocha馬里奧·索菲西Mario Soffici萊奧博爾德·托雷-尼爾森Leopoldo Torre-Nilsson路易·布努艾爾Luis Buñuel歐洲導演
(按姓氏中文譯名拼音順序排列):A
滕濟茲·阿布拉澤Tenguiz Abouladze佩德羅·阿爾莫多瓦Pedro Almodovar讓-雅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弗雷德里克·埃爾姆列爾Fridrikh Ermler讓·愛潑斯坦Jean Epstein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ueï Eisenstein林賽·安德森Lindsay Anderson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泰歐·安吉洛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克勞德·奧當-拉哈Claude Autant-Lara埃馬諾·奧爾米Ermanno Olmi
B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Juan Antonio Bardem鮑里斯·巴爾涅特Boris Barnet謝爾蓋·邦達爾丘克Sergueï Bondartchouk麥可·鮑威爾Michael Powell路易·加西亞·貝爾蘭加Luis Garcia Berlanga雅克·貝蓋爾Jacques Becker呂克·貝松Luc Besson貝那爾多·貝托魯齊Bernardo Bertolucci
D
阿蘭·達涅爾Alain Tanner朱塞佩·德·桑蒂斯Giuseppe de Santis維克多利奧·德·西卡Victorio de Sica安德烈·德爾沃AndréDelvaux讓·德拉諾瓦Jean Delannoy卡爾·德萊葉Carl Theodor Dreyer路易·德呂克Louis Delluc雅克·德米Jacques Demy莫里斯·都納爾Maurice Tourneur埃瓦德·杜邦Ewald AndréDupont
E
讓·厄斯塔什Jean Eustache
F
佐爾坦·法布里Zoltán Fábri雷納·法斯賓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雅克·費戴爾Jacques Feyder馬可·費雷里Marco Ferreri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保羅·費喬斯Paul Fejos路易·費雅德Louis Feuillade喬治·弗朗敘Georges Franju米洛斯·福爾曼Milos Forman
G
阿貝爾·岡斯Abel Gance克勞德·高列達Claude Goretta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謝爾蓋·格拉西莫夫Sergueï Guerassimov讓·格萊米永Jean Grémillon讓·谷克多Jean Cocteau
H
沃依切奇·傑茲·哈斯Wojciech Jerzy Has維納·赫爾佐格Werner Herzog尤索夫·赫依費茨Iossif Kheïfits安吉妮斯卡·賀蘭Agnieszka Holland
J
薩沙·吉特里Sacha Guitry彼特羅·捷爾米Pietro Germi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lowski
K
馬賽爾·卡爾內Marcel Carné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Mikhaïl Kalatozov阿爾貝托·卡瓦爾康蒂Alberto Cavalcanti傑茲·卡瓦萊洛維奇Jerzy Kawalerowicz安德烈·卡葉特AndréCayatte呂基·康曼西尼Luigi Comencini海爾穆特·考特那Helmut Kaütner亞力山大·柯達Alexander Korda
L
阿爾貝托·拉都達Alberto Lattuada保羅·萊尼Paul Leni馬賽爾·萊皮埃Marcel L'Herbier塞吉奧·萊翁內Sergio Leone尤里·萊茲曼Youli Raïzman卡萊爾·賴茲Karel Reisz弗立茨·朗Fritz Lang克勞德·勒魯什Claude Lelouch阿侖·雷乃Alain Resnais讓·雷諾瓦Jean Renoir卡洛爾·里德Carol Reed
M
路易·馬勒Louis Malle古斯塔夫·馬沙蒂Gustav Machaty弗雷德里希·威廉·茂瑙Friedrich Wilhelm Murmau讓-皮埃爾·梅爾維爾Jean-Pierre Melville喬治·梅里愛Georges Méliès安傑·孟克Andrzej Munk
N
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
P
謝爾蓋·帕拉讓諾夫Sergueï Paradjanov馬塞爾·帕涅爾Marcel Pagnol皮埃爾·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喬治·威廉·派伯斯特Georg Wilhelm Pabst伊萬·培利耶夫Ivan Pyriev莫里斯·皮亞拉Maurice Pialat
Q
卡萊爾·齊曼Karel Zeman弗雷德·齊納曼Fred Zinnemann格列高里·丘赫萊依Grigori Tchoukhraï
S
依斯特萬·薩博István Szabó卡洛斯·紹拉Carlos Saura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莫里茲·斯蒂勒Mauritz Stiller埃托雷·斯科拉Ettore Scola沃爾夫岡·斯陶特Wolfgang Staudte
T
雅克·塔蒂Jacques Tati安德烈·塔科夫斯基Andreï Tarkovski列歐尼德·塔拉烏別爾格Leonid Trauberg貝特朗·塔維尼埃Bertrand Tavernier保羅·塔維亞尼Paolo Taviani維克多利奧·塔維亞尼Vittorio Taviani安德烈·泰希內AndréTéchiné弗朗索瓦·楚浮François Truffaut
W
阿涅絲·瓦爾達Agnès Varda奧塔卡·瓦夫拉Otakar Vávra安傑·瓦依達Andrzej Wajda讓·維果Jean Vigo羅伯特·維內Robert Wiene呂切諾·維斯康第Luchino Visconti波·魏德堡Bo Widerberg
X
羅伯特·西奧德馬克Robert Siodmak道格拉斯·西爾克Douglas Sirk阿爾佛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克勞德·夏勃羅爾Claude Chabrol
Y
格列高里·亞力山大洛夫Grigori Alexandrov米洛斯·揚索Miklós Jancsó尤里斯·伊文思Joris Ivens謝爾蓋·尤特凱維奇Sergueï Youtkevitch奧達·伊奧塞里安尼Otar Iosseliani
Z
克日裡斯托夫·扎努西Krzysztof Zanussi
美國導演
按其英文姓氏排列: 伍迪·艾倫(Woody Allen) 蒂姆·伯頓(Tim Burton)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伊桑·科恩(Ethan Coen)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伊利亞·卡贊(Elia Kazan)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喬治·盧卡斯(George Walton Lucas Jr)大衛·林奇(David Lynch)馬丁·斯科西斯(Mart in Scorsese)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史蒂芬·史匹柏(StevenSpielberg)奧利佛·斯通(Oliver Stone)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安迪·沃卓斯基(Andy Wachowski) 拉里·沃卓斯基(Larry Wachowski)麥可·傑克遜(Michael Jackson)導演組織
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於2009年6月17日成立,著名導演 陳家林當選第一任會長,金韜、張國立、楊亞洲、胡玫等當選副會長。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從籌備之初到召開成立大會,歷經4年,第一批會員達120餘名,皆為全國活躍在電視劇創作前沿、具有出色創作成就和廣泛影響力的優秀導演。電影名詞術語
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辭彙。電影也一樣,熟悉電影的辭彙將會使你的觀影過程更加準確,也有益於你更快地形成自己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