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村

對馬村

對馬村,轄7個村民組,總人口965人,常住居民主要為土家族苗族,是一個和諧平安的小山村。

對馬村基本概況

對馬村轄7個村民組,總人口965人,常住居民主要為土家族苗族,是一個和諧平安的小山村。全村以種養業為主,2008年人均純收入950元,收入以種、養、勞工經濟為主,外出勞工收入占80%以上。該村是貴州省以“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項目之子項目——社會發展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之一。於2009年由國家撥款修建了幾公里長的水泥馬路,為該村經濟推動發展和民生問題帶來了絕大的利益和改善。

村轄居民房村轄居民房

對馬名人

戴秉國戴秉國
國務委員-戴秉國
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長、黨委委員,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
男,土家族,1941年3月生,貴州印江(貴州省印江杉樹鄉對馬村)人,197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9月參加工作,四川大學外語系俄語專業畢業,大學學歷。
1959—1964年 四川大學外語系俄語專業學習
1964—1965年 北京外交學院學習
1965—1966年 湖南省瀏陽縣參加“四清”
1966—1969年 外交部蘇歐司科員
1969—1973年 駐蘇聯使館隨員
1973—1974年 外交部“五七”幹校勞動
1974—1985年 外交部蘇歐司科員、副處長、處長(其間:1980—1982年外交部中蘇談判辦公室副組長;1983—1985年中央整黨指導委員會派駐安徽聯絡組成員)
1985—1986年 外交部蘇歐司副司長
1986—1989年 外交部蘇歐司司長
1989—1991年 駐匈牙利大使
1991—1993年 外交部部長助理、黨委委員
1993—1995年 外交部副部長、黨委委員
1995—1997年 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其間:1996年3月—5月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1997—2003年 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其間:2002年3月—5月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2003—2005年 外交部黨委書記、副部長
2005—2007年 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外交部黨委書記、副部長
2007—2008年 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長、黨委委員
2008— 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長、黨委委員
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

對馬優秀企業家

譚承國譚承國
譚承國,男,1951年11月22日出生,貴州印江(貴州省印江縣杉樹鄉對馬村)人,土家族,大學學歷,高級建築工程師稱號。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貴州省委員會委員。2001年8月被中國經濟科技開發國際交流協會聘為理事;2002年5月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聘為終身研究員;譚承國還被中國西部發展研究中心評為中國西部10大優秀民營企業家、國家西部大開發十大功勳人物之一,並獲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授予的“愛國企業家”榮譽稱號,中國百名行業創新傑出人物金像獎、中國國際行業組織研究會授予的高級研究員證書。

對馬特色食物

菜豆腐:以黃豆漿和鮮蘿蔔菜為原料,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具有色白潤澤、翡翠點綴,味道芳香、可口,解油膩,吃法方便等特點。當地民謠“千有萬有,離不開菜豆腐下燒酒”道出了其特殊的餐飲地位。
綠豆粉:以大米和綠豆作原料,特殊加工而成,具冬粉綿,顏色翠,煮不爛,泡不溶,口味好,撲鼻香等特點。

民間特色文化

一、“焰火架”歷史勾沉
焰火架,又稱“煙火架”。始源於宋代,得法於火藥的發明套用和“煙火”的創製技藝。
據伊水文《古代中國札記》中《煙火略談》對“煙火”的研究,兩宋時期,火藥廣泛套用於娛樂性“煙火”之中,焰硝、硫磺的知識及配製方法,已被普通百姓所了解和掌握,“煙火”的研製和施放水平,已達到相當高的地步。在宋京城、州府各地的民間燈節、慶典、節日裡,已有“吐煙火”、“火戲兒”的表演,能用燃燒性火器施放大型煙花,能燃放內藏藥線的“屏風煙火”及色煙、聲響兼具的“約發傀儡”和妙趣橫生的“人物煙花”,民間還有應召受僱於人而“呈藝”的專職煙火師。元代,儘管戰爭連綿,火藥大量套用於徵戰,制放“煙火”被統治者嚴加控制,但出神入化的“煙火”技藝仍然繼續發展。明代,“煙火”的製作十分普遍,品種繁多,以傀儡表演的“藥發傀儡”長足發展,出現了成組場景的“煙火戲”。清代,煙火巧匠們能用煙火器架燃放能變化、能轉動的“煙火戲”,能將幾種不同的“煙火戲”裝入同一筒中、箱中或盒中,並以“隔火法”將每戲間之,使一戲之後再現一戲,次序燃放。有的“煙火盒子”能容裝16出之多的“煙火戲”,從而使“煙火戲”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
“焰火架”歷史脈絡於典籍中少有見載,但據調查及當代地方文獻所載,早在明代,民間已有燃放“陰火架”的技藝和習俗,被認為是土家“焰火架”的雛形。“陰火架”其形如圓筒,似“燈籠”,以焰硝、硫磺為主要原料,摻入木炭、潮腦等雜藥,使其燃放時聲響俱全、綠光閃爍、紅珠飛濺。清末,印江板溪坪底村土家人任老田改進“陰火架”,並研製安裝複雜、內容繁多的“焰火架”,其弟子任義珍用隔火板將焰火“故事”分隔於“圍子”中,經精心設計,完成了印江土家“焰火架”的型制,並招收了杉樹鄉譚忠敖等三人從其藝,一直流傳至今。
“焰火架”常於祭祀、做齋、打醮、節日燈會等民俗活動中燃放,以求消災避難、人丁興旺、五穀豐登。民國以來,有記載的“焰火架”燃放表演有過幾次。民國20年,務川縣焦壩大地主秦邦坤為其母做齋,請印江杉樹鄉對馬村譚忠敖的“焰火架”藝班前去呈藝;1991年3月,中央電視台攝製組前往印江攝製“印江土家藝術——焰火架”專題片,多次在中央二台播出;1992年底,沿河縣白石溪台胞符治信回家探親,為其父母做齋時,請印江杉樹鄉對馬村“焰火架”藝班獻藝;1994年正月15日“元宵”之夜,“甲山焰火架”藝班呈藝縣城服務公司廣場,峨眉電影製片廠前來攝錄。隨著電視、網路的遍及和新的娛樂形式出現,近10年裡沒有燃放“焰火架”的盛況。
二.地方風格,民族特色,鄉土味濃
任何藝術形式的形成和發展,都包含著一定的民族習俗和傳統文化的因素,其藝術形式和表演內容,無不受民俗的制約和深刻的影響。印江土家“焰火架”早期稱為“陰火架”,主要在“祭祀”、“做齋”等民俗活動中燃放,有祈福、避邪、娛神的功能,帶有民俗性和宗教性色彩。後因其觀賞娛樂性強,它的適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功能進一步拓展,除了在祭祀、做齋等民俗事項中施放外,還常於節日慶典、元宵燈會等民族節日活動中燃放,以增添節日氛圍,娛悅民眾,寓教於樂,凸顯民族節日文化特徵,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焰火架”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反覆摸索、改進而不斷完善的,在衍變過程中既繼承又創新。但在“言傳身教”、“藝不外傳”的觀念下,往往授徒不多,得“藝”弟子少,“藝班”規模不大,使其具有獨特的技藝風格和民族特色,這同時也反映了一個民族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民俗心態的價值觀念。

教育

新建對馬完小新建對馬完小
該村對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視,培養出了大批的研究生,大學本(專)科生以及工程師等人才。使得該村改變了教育落後,文盲重重的局面,創新了教育意識,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贊同和社會及公益事業的大力支持!
2008年4月4日,貴州衛視《說道》欄目組記者專程到印江杉樹鄉對馬國小進行採訪,收集了該校的地理環境、辦學條件、校容校貌、課堂教育及師生課外生活等方面素材,欄目組將對收集的材料進行梳理後,於4月12日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會上播放,同時該校將選派一名少數民族學生代表到論壇上作大會發言,旨在讓參會的各國首腦及世界知名人士了解西部貧困地區教育現狀,喚起他們更多的關注貧困地區的教育、改善貧苦地區的教育教學條件和育人環境。
博鰲亞洲論壇2008年年會4月11—13日在海南博鰲總部舉行。出席本次年會有國家主席胡錦濤、五大洲的10國國家領導人,代表超過1700多人。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了主旨演講。
本次年會召開期間,秉承了傳統的慈善募捐活動,博鰲亞洲論壇慈善晚宴暨文藝晚會,4月13日晚7時在海南索菲特酒店舉行,晚宴共獲捐善款100萬元人民幣。晚宴開始後,大螢幕播放了貴州省印江縣杉樹鄉對馬國小的介紹片。在今年春節前後的雪災中,對馬國小受到了很大影響。博鰲理事長拉莫斯先生(丹麥總統)親手把一百萬元人民幣的捐贈牌交到該校代歡同學的手中,並與她握手和擁抱,一起合影留念。博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先生也親切地接見了代歡同學。這100萬元捐款將用於杉樹鄉學校校舍條件的改善。目前博鰲秘書處正在研究具體實施方案。
對馬國小是全省唯一一個“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扶貧試點項目區杉樹鄉的一間村級國小,始建於民國初年,校舍破爛,一直是在當地譚氏宗祠內上課,且位置處在村寨中央,又是當地交通運輸的集散地,噪音污染較大,是貧苦地區發展教育的典型代表。

領導關懷

200年1月8日,貴州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正福在地委書記廖國勛,地委委員、地區紀委書記張美聖陪同下到印江自治縣調研。

領導調研領導調研
在杉樹鄉對馬村,王正福一邊聽取縣鄉負責人的情況介紹,一邊仔細了解該鄉整村推進有關項目建設情況。王正福指出,要充分認識試點工作的重要性,在項目建設中要講求質量和效益,確保項目建設受益於民。
王正福十分關心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問題,特別是農村老黨員的生產生活問題。對馬村老黨員代桓成,貧困戶譚元初給他們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向他們表示親切的慰問。王正福仔細詢問他們的衣食住行情況,身體是否健康,家裡沼氣通不通,夠不夠用,好不好使,出行方不方便等,細緻入微,讓老黨員感動萬分。
在對馬村,王正福與老支書代桓成拉起了家常。當了解到老支書身體健康、家庭幸福時,王正福很高興,感謝他多年來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希望他保養好身體,為家鄉建設繼續發揮餘熱。在退休紀檢幹部劉星海家中,王正福關切地詢問他的家庭、生活等情況,對他為紀檢工作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並與老幹部親切合影留念。
領導調研2領導調研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