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約有2000名本地人和近2萬名外地人居住,由於這裡交通便捷,房租低,近都市,人口密,吸引大批外來工在此紮根。村中的商鋪老闆清一色是外地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口音,帶著南腔北調到這裡“淘金”。改革開放後,先後30多個工廠進駐馬務村,以衣服、鞋子等加工廠為主,知名的南方鋼鐵廠也在其中,同時為馬務村帶來第一代外來工,他們來自湖南、四川、廣西等地。外來人口素質參差不齊,給馬務村經濟帶來發展。
發展
上世紀90年代,馬務村農田逐步被國家徵收,到1997年馬務村的3層半村屋已無法滿足日益增多的外來工租住需要,村民普遍將樓房“拔”高到6層、7層,過起“種樓”生活,一棟樓成本約50萬元,一般要10年以上才能返本,馬務村的城中村初具規模。2005-2008年,按照廣州的“退二進三”政策,馬務村多家污染大的工廠先後撤走,只餘下10來家由本地村民辦的生產工藝品為主的廠。馬務村的外地人多數在市區做白領或打工,只因馬務村房租便宜而將其作為棲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