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對線良好](/img/5/614/nBnauM3X3gzM1EjM0kDMyQTNyITM4kzMxIjMwADMwAzMxAzL5A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臨床上有時雖盡最大努力,骨折仍未能達到解剖復位,但癒合後對肢體功能無明顯影響者,稱功能復位。
每一部位功能復位標準不盡一致,一般認為:骨折部的鏇轉移位,分離移位必須完全矯正。下肢骨折縮短移位在成人不超過1厘米,兒童不超過2厘米;長管骨橫形骨折 在骨幹部端對位達到1/3,乾酪端對位達到3/4以上,在幼兒向前或向後成角移位 因與關節活動方向相致,可在骨痂塑形期自行矯正,但在下肢,成人向前或向後成角移位不超過10度,兒童不超過15度,日後在骨痂塑形期也可自行矯正,向側方成角與關節活動方向垂直,日後不能自行矯正,必須完全復位。否則關節內外兩側在負重時所受壓力不均,日後可繼發創傷性關節炎,引起疼痛及關節畸形。上肢骨折部位不同要求不同,肱骨幹的輕度畸形,對功能影響不多,前臂雙骨折就要求對位對線都好,否則將影響前臂鏇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