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種中文名:寬葉杜鵑(原變種)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sphaeroblastum Balf. F. var. sphaeroblastum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和北部。生於海拔3 300—4 400米的坡地冷杉林下或杜鵑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木里。
海 拔:3300-4400
中國植物志:57(2):230
亞組中文名?/b>大理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Taliensi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3米;幼枝亮綠色或淡紫色,直徑7毫米。葉厚革質,卵形、長圓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5—15厘米,寬4—6.5厘米,先端鈍或近於圓形,具短小尖頭,基部圓形,邊緣平坦,上面橄欖綠色,稍具光澤,微皺,除中脈槽內被不明顯的微柔毛外,其餘無毛,側脈12--14對,微凹,下面有兩層毛被,上層毛被厚,銹紅色至肉桂色,疏鬆綿毛狀,由分枝毛組成,下層毛被薄,密集,蓮座狀, 中脈凸起,被毛,側脈隱藏於毛被內;葉柄長1.5—2厘米,綠色或帶紫色,無毛。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10—12朵, 總軸長1—1.5毫米,無毛;花梗長1—1.5厘米,無毛; 花萼小,長1—1.5厘米,無毛,裂片5,不等長,寬三角形,鈍尖;花冠漏斗狀鐘形, 長3.5—4厘米, 白色至粉紅色,筒部上方具洋紅色斑點,5裂,裂片圓形,長約1.5厘米,寬1厘米,頂端微缺;雄蕊10,不等長,長1.2--2.2厘米,花絲基部被白色微柔毛,花葯橢圓形,淡黃褐色,長約2毫米;雌蕊比花冠短,略長於雄蕊;子房圓柱形,頂端平截,無毛,長5—6毫米,花柱無毛,柱頭和膨大,蒴果長圓柱形,微彎,長1.8—2厘米,直徑5—6毫米。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產地分布:
產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和北部。生於海拔3 300—4 400米的坡地冷杉林下或杜鵑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木里。
本種提示:
本種幼枝、葉柄、花梗和子房均無毛與隴蜀杜鵑R.przcwalskii Maxim.相同,但前者葉形寬大,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5—15厘米,寬4—6.5厘米,下面毛被厚,兩層,宿存,枝條亦較粗壯,易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