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種中文名:粉背碎米花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hemitrichotum Balf. F. et Forrest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四川(木里、鹽源)、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2 200--4 000米的松林或灌叢中。 模式標本采於四川木里。
海 拔:2200-4000
命名來源:(雲南植物志)【Not. Bot . Gard .Edinb . 12: 115. 1920】
中國植物志:57(1):201
組中文名:糙葉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Trachyrhodion
亞屬中文名:糙葉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Pseudorhodorastrum Sleumer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0.3—1(--2)米,多分枝。幼枝密被白色短柔毛和褐色鱗片,老枝灰 色,毛和鱗片減少。葉薄革質,密集於枝上,葉片狹長圓形,狹橢圓形或披針形,長 1.5—3厘米,長0.5—1.2厘米,頂端略鈍或短漸尖,有小短尖頭,基部楔形或稍鈍, 邊緣反卷,上面深綠色,密被短柔毛,下面灰白色,無毛或沿中脈有少許毛,密被褐色 鱗片,鱗片相距小於其直徑,中脈在上面下陷,在下面隆起,側脈和網脈在兩面不顯, 或僅側脈在下面略顯;葉柄長1—3毫米,密被柔毛或鱗片。花序數個腋生枝頂,每花序2—3花;花芽鱗花後宿存,外面密被鱗片和微柔毛,邊緣密生短纖毛;花梗纖細, 長2—6毫米,密被鱗片,近於無毛或密被微柔毛;花萼小,淺杯狀,無明顯的裂片或 有時淺波狀圓裂,密被鱗片;花冠小,漏斗狀,0.9—1.3厘米,粉紅色或紫紅色,外 面被腺鱗,花冠裂片上較多;雄蕊8,不等長,略伸出花冠外,花絲基部被短柔毛或近 於無毛;子房5室,密被鱗片和微柔毛,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基部潔淨或被微柔毛。 蒴果長圓形,被鱗片和微柔毛,長約6毫米。 花期5--7月或10、12月。
產地分布
產四川(木里、鹽源)、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2 200--4 000米的松林或灌叢中。 模式標本采於四川木里。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hemitrichotum Balf.F.Et Forrest in Not.Bot.Card.Edinb.12:115. 1920;Hutch.In Stevenson,Spec.Rhodod.601.1930;Hand.—Mazz.Symb.Sin.7: 774.】936;Cullen in Not.Bot.Card.Edinb.39:83.1980;Davidian,Rhodod.Spec. 1:306.1982;雲南植物志4:547.1986;橫斷山區維管植物下冊1446.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