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福文化

寫福文化

中華福文化源遠流長;一個“福”字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寫福、送福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寫福文化”的概念以及其文化傳承體系,最早由我國福壽文化學者、書畫家觀同提出並創立。“中國寫福文化”的傳承價值在於“寫福”是最普遍、最直接的中華福文化精髓的傳承與體現;以及“寫福”特有的表現形式還承載了福文化、毛筆、墨汁、宣紙、漢字書法、篆刻等中國六大特色文化元素。

中國寫福文化

千百年來,為了表達對“福”的嚮往與寄託,人們創造了多種多樣的“福”文化,如福字影壁、福字刻、百福字、寫福字、春節貼福、祈福活動、民間傳說等等。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唯有“寫福字”是不限區域和季節,流傳最廣泛、最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形式;是中華福文化最直接的傳承和載體;是中國福文化與漢字書法藝術的完美展現。無論是春節貼福字,還是廳堂居室懸掛福字書法作品,無不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寫福字”作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她不僅是對中華福文化的傳承,同時還承載了六大獨具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包括:福文化毛筆墨汁宣紙、漢字書法篆刻等。
因此“寫福字”不僅僅是一種文化藝術形式,還是承載最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複合體。“寫福字”作為傳統的表現形式與特徵,多個文化元素之間本身存在內在的關聯性,以及功能上相互依賴;是互為補充的各種文化元素所集叢的文化複合體。因而,形成了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寫福文化”體系。
選自:《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寫福文化”——談中國“寫福文化”的內涵與非物質文化傳承》

作者:觀同(中國福壽文化學者書畫家北京大學特聘研究員

“寫福文化”的內涵

“寫福”不僅僅是傳統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和對福文化的傳承和寄託;她還是承載了毛筆、墨汁、宣紙、漢字書法、篆刻等各種傳統文化元素互為補充、集叢的文化複合體。因而,形成了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寫福文化”體系。

觀同書法觀同書法

一、“寫福文化”承載的傳統文化元素——福文化
一個“福”字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期盼。
中華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福文化與中華民族同生,與中華民族發展同步,是中華民族的基因文化;是對中華民族影響最遠、影響最廣的民族主流核心文化和世界珍貴的非質物文化遺產。
寫福、送福、貼福、說福......是千百年來傳遞和諧與圓滿表達形式;是中華福文化的歷史傳承
二、“寫福文化”承載的傳統文化元素——毛筆
毛筆是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又不斷地總結經驗,存其精華,棄其糟粕,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幾千年以來,它為創造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促進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毛筆是中華民族對世界藝術寶庫提供的一件珍寶。周虎臣毛筆製作以及杭州邵芝岩筆莊毛筆製作等,已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寫福文化”承載的傳統文化元素——墨汁
墨汁通常所稱的墨,都是指黑色的液體或固體,遠在四千多年前的陶器,除在彩陶上加墨色外,還有東方特有的全黑陶器被使用。殷商卜辭,在甲骨上先書後刻的符號用墨,周秦文書,用筆寫在竹簡,木牘,及縑帛上的也是墨。
在中國傳統的書法創作中,如何用好墨汁是一門學問,但墨汁的製作技藝更是幾千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成果與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國老字號“一得閣”墨汁、徽墨等傳統墨汁製作技藝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四、“寫福文化”承載的傳統文化元素——宣紙

宣紙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是中國傳統造紙工藝之一。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管轄,故因地得名宣紙,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宣紙“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宣紙用於寫字則骨神兼備,作畫則神采飛揚,成為最能體現中國藝術風格的書畫紙。

2006年宣紙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9月30日,宣紙傳統製作技藝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五、“寫福文化”承載的傳統文化元素——漢字書法
漢字的字形本身就是藝術。從昔日象形的甲骨文早已中庸成了今天檔案的文字,但漢字作為象形符號的表意功能始終未變。在當今世界所有正在使用的文字中,漢字是歷史悠久且唯一未曾中斷使用的意音文字型系(與漢字差不多古老的蘇美爾楔形文字、古埃及聖書字、古瑪雅文字均已消亡,不再使用)。漢字不僅是屬於中華民族的,也是屬於全人類的十分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漢字書法在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
漢字書法為中國漢族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2008年6月選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六、“寫福文化”承載的傳統文化元素——篆刻
篆刻印章是中國書畫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墨色淋漓的作品上,配以精巧別致、引人注目的殷紅印章常可起到調整重心或錦上添花的作用。印章在一幅書法作品中的位置是相當重要的,別看這一小塊紅,真有畫龍點睛之妙。
中國篆刻是以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象的並由中國古代的印章製作技藝發展而來的一門獨特的鐫刻藝術,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2009年9月30日,在阿聯阿布達比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並批准中國篆刻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寫福文化”——全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承載著多種傳統文化元素的“寫福文化”即是傳統技藝,又是民間最為廣泛和備受認同的傳統民俗。
“寫福文化”是華夏勞動人民的智慧象徵,是我們祖先汗水的結晶,是一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千百年來代代相傳,並伴隨著時代的潮流不斷發展和創新;具有全民族性的認同感和歷史感,她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多樣性,並不斷激發人類文化與藝術的創造力。
一、關於“寫福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屬性與特徵
(一)寫福文化的“民族”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歸屬
福文化是源自中國的民俗文化。她與中華民族同生,與中華民族發展同步,是中華民族的基因文化。福文化是中華億萬人民的精神寄託,為每箇中華兒女所認同和推崇,是維繫各民族間手足情感,團結各階層,推動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前行的最強有力的文化紐帶。福文化生生不息,超越了民族、宗教、社會、地域、時空等範疇,可謂是包羅萬象。
“寫福文化”是對中華福文化最直接、最被廣泛認同和參與的歷史傳承;她所承載得多項傳統文化元素,具有獨特和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與民族特性。
(二)寫福文化的“非物質”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徵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可以說,福文化是對中華民族影響最遠、影響最廣的民族主流核心文化,民族文化明珠、民族文化之根和世界珍貴的非質物文化遺產。寫福文化正是以其獨特的承載與表現形式和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闡述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和民族精神
(三)寫福文化的“文化”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性質
寫福文化有著濃厚的文以化人的禮樂作用,是千百年來先輩在勞動、生活中產生的對自然、天地的敬畏與態度,是對人生和諧與圓滿的追求表達。
“寫福”不僅僅是一種書寫形式和過程,還承載和展示著多種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複合體。“寫福”在以人為本的實用性基礎上還更高層次、更全面的滿足了人們對自然、社會和精神的需求;是一種具有民族性和傳統性特徵的活態文化。
(四)寫福文化的“遺產”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淵源
“寫福”是中華福文化最直接的展現形式和最早的傳播載體,伴隨著福文化,與中華民族同生,是華夏先輩通過日常生活的創造、運用,而傳承到今天的傳統文化財富;是對中華民族影響最遠、影響最廣的民族主流核心文化和世界珍貴的非質物文化遺產。
“寫福”在歷史的長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斷發展流變至今,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代代相傳並得到創新,擁有著極其鮮明的文化認同感和歷史感。“寫福”是勞動人民智慧的代代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澱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傳統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二、“寫福文化”的保護與時代傳承價值
任何事物都有產生、成長、延續、消亡的過程,“寫福文化”因其具備了“非遺”的屬性和特徵,同樣在這樣一個動態的過程中。
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外來文化的衝擊以及現代印刷技術的發展,在到處充斥著高科技的今天,從漢字書寫到諸多傳統文化的認知,已離當代人群越來越遠。我們看到,春節貼福字已大範圍被印刷品代替;毛筆書法更已成為小群體愛好者的行為......
(一)發揚和傳承“寫福文化”是對中華福文化和諧與圓滿內涵理念的繼承;是傳播中華福文化最具民族基礎和最具廣泛性、可操作性的文化傳承形式;是當代共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和實現中國夢的必要元素。
(二)發揚和傳承“寫福文化”充分發揮和利用其所承載傳統文化元素的歷史文化價值,是展示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與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結晶,以及宏揚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的文化教育載體。
“寫福文化”作為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如何把這一承載了多種中國特色文化元素的技藝和習俗進行保護、發揚,讓她在現代化的大潮中繼續發揮作用、避免被現代性同化並傳承留給下一代,是當今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

選自:《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寫福文化”——談中國“寫福文化”的內涵與非物質文化傳承》

作者:觀同(中國福壽文化學者、書畫家、北京大學特聘研究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