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資訊
作 者: 稅海模出版社: 巴蜀書社
版 次: 2003年9月1日
書 號: 9787806595053
定 價: 29.00元
內容概要
“五四”新文化運動包括“打倒孔家店”的思想革命和反對舊大學的文學革命兩個基本方面。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陳獨秀在“今欲革新政治,勢不得不革新盤踞於運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學……”也就是在這同一篇文章中,陳獨秀還明確地宣告:“予願拖四十二生的大炮,為之前驅”,向明清文學中的“十八妖魔”“宣戰”,以期建設像歐洲的雨果、左拉、歌德、狄更斯那樣的資產階級的“寫實文學”、“國民文學”和“社會文學”。很顯然,陳獨秀、胡適所倡導的文學革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資產階級的文學口號,它革的是封建文學的命。
作者簡介
稅海模,大學教授,著名學者。對郭沫若有深入的研究,也對魯迅有著真知灼見,著有《郭沫若泛神論本質上市美學》、《論郭沫若與王陽明的知覺認同》、《魯迅小說:"死火"精神的象徵》等。
書摘
“五四”新文化運動及其一翼的文學革命運動在這時興起,決不是歷史的偶然。由於外國帝國主義與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國民族資本的發展本來異常緩慢。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乘帝國主義忙於戰爭的空隙,中國民族資本卻獲得了一個迅速發展的難得機會。比如以紡織業為例,1915年華商紡織廠僅重5家,到1922年已增至64家,紡綻在1915年共有544,010枚,1992年增至l,593,034枚;布機在1915年共有2,254台,1992年增至9,817台。又比如麵粉業,在辛亥革命前僅有工廠37家,到1922年已增至154家,並使中國由麵粉人超國變為麵粉出超國。除這些而外,繅絲、造紙、印刷、火柴和運輸業也都有不少發展,甚至重工業如鋼鐵、機器製造和修配、採煤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轉引自丁守和、殷敘彝著《從“五四”啟蒙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