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調元(1883~1913)
正文
近代詩人。字仙霞,又字太一。湖南醴陵人。曾參加華興會、同盟會,編輯《洞庭波》等革命刊物。光緒三十二年(1906)末,自日本歸國參加萍瀏醴起義,次年初被捕,系獄三年。其間,與高旭等通訊聯繫,積極參與籌創南社,為早期南社詩人之一。宣統二年(1910)春,任北京《帝國日報》總編輯。辛亥革命後,任廣東三佛鐵路總辦。1913年9月,因計畫在武漢發難討袁,被捕犧牲。早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寧調元就在詩中表示:“詞壇請自今日始,大建革命軍之旗。”(《文渠既為余次定〈朗吟詩卷〉,復惠題詞,奉酬五章,即題〈紐秋蘭集〉》)他的詩表現了一個忠貞革命者的精神世界。“願播熱血高萬丈,雨飛不住注神州”(《感懷》),寫獻身祖國、效力革命的熱忱;“萬敗終須有一成”(《九月十二日渡黑水洋有作,兼贈漢援》),寫不怕挫折、堅信勝利的意志;“不惜頭顱利天下,誓捐頂踵擬微塵”(《丙午冬日出亡,作於洞庭舟次》),寫犧牲小我的崇高精神。
寧調元一生兩次被捕入獄。辛亥革命前,他在獄中辛勤讀書寫作,作詩近600首。《七律次韻和同獄某》寫“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襟懷;《哭楊卓林武士》、《哭禹之謨武士》寫對戰友的懷念與哀思;《七絕》寫繫念天下安危的情操;《岳州被逮時口占十截》寫蔑視反動勢力的迫害;“鐵鎖鐺帶笑看”,都寫得樂觀、豪邁,毫無餒弱呻吟之態。辛亥革命後的獄中詩則寫得淒涼、感傷,如《武昌獄中書感》、《秋興用草堂韻》、《秋興三疊前韻》等,表現出理想破滅的沉重悲哀。他的詩學唐,受杜甫影響很深。
著有《太一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