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寧洱縣轄2個鎮、7個鄉:寧洱鎮、磨黑鎮、德化鄉、同心鄉、勐先鄉、普義鄉、黎明鄉、德安鄉、梅子鄉。
歷史沿革
清置寧洱縣。1950年改普洱縣。因普洱山而得名。1985年改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2007年1月21日,國務院(國函[2007]8號)批准:同意雲南省思茅市更名為雲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更名為寧洱縣,思茅市翠雲區更名為普洱市思茅區。
2000年,普洱縣轄2個鎮、9個鄉:寧洱鎮、磨黑鎮、鳳陽鄉、勐先鄉、德化鄉、把邊鄉、德安鄉、梅子鄉、黎明鄉、普義鄉、同心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8810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寧洱鎮43905磨黑鎮10195鳳陽鄉24035德化鄉13040同心鄉15801勐先鄉21356普義鄉12260黎明鄉11944把邊鄉12722德安鄉11106梅子鄉11742
2001年,全縣轄2個鎮、9個鄉:寧洱鎮、磨黑鎮、鳳陽鄉、把邊鄉、黎明鄉、勐先鄉、普義鄉、德安鄉、梅子鄉、同心鄉、德化鄉。
2005年,普洱縣撤銷鳳陽鄉併入寧洱鎮;撤銷把邊鄉併入磨黑鎮。經過鄉(鎮)撤併,普洱縣原9鄉2鎮,減少2個鄉,保留7鄉2鎮。2006年上半年,雲南省政府批准同意普洱縣撤銷鳳陽鄉、把邊鄉:撤銷把邊鄉,其行政區域併入磨黑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鳳陽鄉,其行政區域併入寧洱鎮,鎮政府駐原鳳陽鄉政府駐地。區劃調整後,普洱哈尼彝族自治縣轄2個鎮、7個鄉:寧洱鎮、磨黑鎮、勐先鄉、德化鄉、德安鄉、梅子鄉、黎明鄉、普義鄉、同心鄉。
人口民族
寧洱是馳譽中外的“普洱茶”的故鄉,是一個以哈尼族、彝族為主體民族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是集“老、少、山、窮”為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轄7鄉2鎮,85個村民委員會,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8.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萬,占總人口的81.5%。居住著漢、哈尼、彝、傣、回、拉祜、白等19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0%。林業資源
寧洱具有相對明顯的區位優勢,位於雲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地跨北回歸線,南臨東南亞周邊國家,昆曼國際大通道與彌寧公路、景寧公路在寧洱交匯,是滇南連線東南亞和南亞的交通要道。這裡地沃物厚、資源豐富。轄區總面積3670平方公里,熱區土地面積240萬畝,占44%,宜林、宜農、宜牧荒山灌叢175萬畝,耕地面積37萬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2.5畝。全縣林業用地面積284103.4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7.42%,人均林業用地面積22.9畝;森林覆蓋率74.04%,活立木蓄積量2075.85萬立方米,人均活立木蓄積量111.6立方米。水能蘊藏量為53.7萬千瓦。
普洱茶文化
這裡孕育了深厚的普洱茶文化底蘊,是世界茶源、普洱茶都、茶馬古道的源頭。自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府起,已有278年歷史。勤勞智慧的寧洱先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探索出了獨特的普洱茶加工工藝,鑄就了普洱茶這一馳名中外的歷史品牌,使寧洱在歷史上就形成了茶事興旺、商賈雲集、會館林立、文化昌盛的普洱茶生產、加工、貿易中心。這裡地靈人傑、人文昌盛。建有百年老校——普洱中學,有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磨黑中學,點燃了思普區第一顆革命火種,是雲南省革命老區;培育了全國英模張培英和著名彝族電影演員楊麗坤;建有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民族團結誓詞碑,2006年6月10日,該碑被核定並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17日,被命名為首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民族體育
打陀螺:打陀螺,是寧洱城鎮、鄉村各族人民所喜愛,並自發組織的體育項目。逢年過節,城鎮和農村都進行打陀螺絲比賽活動。村與村、鄉與鄉、一塊草坪不是一個比賽場。農閒臘月和春節間,農村青少年、壯年及花甲男子,均參與玩樂、比賽。陀螺選紫柚木乾心砍磨成,分平頭、尖頭兩種。平頭呈倒圓錐形,頭平腳尖;再配一木棍和用雞毛、麻線相搓成的纏線組成“鞭桿”。玩樂和比賽時,雙方先各自選出一人,以各自的陀螺比賽鏇轉的時間長短,長者為“打方”、短者為“支方”。支方依次將自己的陀螺絲鏇轉地上,打方在一定距離內,以陀螺擊打支方。擊不中自然為輸,擊中、鏇轉超過支方為勝,勝可連為打方,輸則淪為支方。玩時人群聚集,各為己隊吶咕助威,氣氛熱烈;尤在勝負分曉時勝者雀躍歡呼,負者暗攥鬥志,開成對照。越玩越有興,情趣可持續至再次競賽。尖頭陀螺又稱“鬼頭陀螺”,頭與腳皆尖,不用木棍,僅用麻線做纏線就可鏇轉。玩或比賽與平頭陀螺相同。1982年,打陀螺被列為縣民族體育競賽項目。
經濟發展
2006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2.54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10211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556萬元;完成農業總產值5.7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6.9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339。目前,全縣茶園面積突破8萬畝,普洱茶年生產加工能力達5000噸,產值突破3億元;林業用地面積284103.4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7.42%,森林覆蓋率74.04%,活立木蓄積量2075.85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為53.7萬千瓦,目前總裝機容量達12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4.99億度;水泥年生產能力達百萬餘噸;礦產業通過整合,產值突破上億元。全縣初步形成了以茶、林、電、建材、礦業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的和諧發展局面。自然資源
寧洱縣自然資源豐富,全縣總面積367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291.10萬畝,耕地面積(含輪歇地)62.8萬畝,宜農、宜林、宜牧的荒山灌叢175萬畝。森林覆蓋率40.65%,林木蓄積量1236萬立方米,是滇南林區之一;有岩鹽、煤、銅、鐵、鉛、鋅等礦藏資源和石灰石、彩色石等建材資源;境內河流縱橫交錯,長5千米以上的有121條。水能蘊藏量53.68萬千瓦,可供開發利用的16.1萬千瓦;野生動物種類有獼猴、長臂猿、金絲猴、黑熊、鹿、野豬、豹、岩羊、穿山甲、蟒蛇、靈貓、綠孔雀、錦雞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旅遊資源
寧洱山川秀麗、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民族風情多姿多彩。清初始,普洱城內外就有“城畔荷風”、“龍潭秋月”、“天壁曉霞”、“仙洞春雲”、“東岑蘭萼”、“西嶺溫泉”、“茶庵鳥道”和“回龍夕照”素稱“普陽八景”的風景旅遊點。現部分景點已不存在,但遺址猶存;新建景點有天壁山、觀音山、小黑江森林公園、板山古茶樹及茶園、把邊江和小黑江低熱河谷風光及咖啡園等。紀念地有省級文物民族團結誓詞碑、省級磨黑中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土陵園等。參考連結
http://www.xzqh.org/quhua/53yn/0821ne.htm
http://www.ynne.net/wh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