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大安

寧強大安

寧強大安鎮位於秦巴山區腹地,海拔600——1701.8米,地標:東經106 °12′—28′,北緯32° 57′—33°12′,地處寧強東北部,距漢中100公里、縣城38公里,素有寧強“東大門”、“古漢江源頭第一鎮”之稱。

寧強大安

【寧強大安】

一、基本情況

寧強大安鎮位於秦巴山區腹地,海拔600——1701.8米,地標:東經106 °12′—28′,北緯32° 57′—33°12′,地處寧強東北部,距漢中100公里、縣城38公里,素有寧強“東大門”、“古漢江源頭第一鎮”之稱。1996年原三鄉一鎮(烈金壩鄉、白楊林鄉、桑樹灣鄉、大安鎮),撤併為現大安鎮,2005年撤併村組,原20個村1個居委會,166個村(居)民小組,撤併為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06個村(居)民小組,8289戶,總人口29010人,其中農業人口23560人。總面積150.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8064畝,其中水田5013畝。轄泗水鋪、桑樹灣、石窩金(原石窩金和大溝)、金堆鋪、觀音寺、鐵爐溝、江林、新民、八畝田、黃土鋪(原黃土鋪和乾溝峽)、大漁洞(原大漁洞和蒲家溝)、寧家灣(原寧家灣和娑婆溝)、烈金壩(原烈金壩和金牛驛)、分水嶺 、漢源等15個村和1個街道社區居委會。

二、物產

1、礦產資源:現已探明的有金、銅、鐵、錳金屬礦和滑石、白雲石、大理石、花崗岩、石墨、金剛砂等非金屬礦。最大礦藏屬乾溝峽錳礦,儲量在5800萬噸左右。
2、地方工業產品:主要有金屬鈣、石棉、滑石粉加工廠;“臥雲”牌純淨水、“康源”牌蕨根系列食品生產廠家。
3、土特產:主要有土雞、生豬、木耳、香菇、核桃、板栗、油桐、紅皮蘿蔔、蠶繭等。
4、名貴藥材:有天麻、黨參、厚朴、杜仲等。

三、集鎮歷史沿革和現狀

大安鎮自古就是文化古鎮,交通發達,人傑地靈,鎮政FU駐大安小街,屬大安河與導嶺河的交匯處,為唐之金牛縣,元之大安州、縣治所,唐後曾有金牛道之設。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大安鎮,清設大安驛。民國26年(1937年)復建鎮。
大安鎮集鎮規劃區,東至石粉廠,西至交警隊3平方公里範圍,以漢江河、導林河在集鎮中心交匯,自古就形成了大街和小街之分、南北之分。隨著近年來小城鎮建設的不斷投入,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鎮內設有村鎮建設管理辦公室和環境衛生管理站,集鎮規劃方案得到進一步落實。加大城管力度,又逐步形成了大街農貿市場、小街商貿住宅,河南企業開發、河北文化重地的格局。主幹道路已全部硬化,新修水沖式公廁二座,大街、半邊街人行道鋪設了彩磚,栽植了四季長青樹。新修城防河堤300米,河堤護欄430米,安裝路燈95盞,舊城改造1200平方米,電信、電力、供水等設施不斷更新,實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環境衛生得到改善,社會秩序良好,集鎮面貌煥然一新。

四、文化旅遊資源

西去10公里處就是古漢水發源地——漢王山石牛洞,有千年的七姊妹金桂花樹和禹王碑載“ 嶓冢導漾、東流為漢”釋為漢水發源。其山中的禹王宮相傳是漢王為紀念大禹治水、造福與民而建,現存宮中的“禹王漢桂”枝繁葉茂,屬國家二級保護文物。山下是紅軍長征一家人陳真仁的故鄉。
往北10公里有天然形成的喀斯特特徵的溶洞群(大漁洞、藏仙洞、天蓬洞、蛇仙洞、壁山洞、祥龍洞、響洞,風洞等),洞口景觀別致,清藤垂簾,洞內鬼斧神工的鐘乳石千姿百態,怪石嶙峋,琳琅滿目。還有風光秀麗的四道水,著名的景點有王家溝的明清老屋,溝口上的古磚窯遺址,陽坡上的南北果園,山嶺灣的雷神廟,大寨子的冰茶廟,樹林坪的野豬,野貓子等等,以及著名的蓮台寺等等。
有距鎮3公里的洞坪山旅遊風景區更是風景秀麗,山尖怪石間矗立著亭宇樓閣,境內還有臥雲山莊、秀峰觀、道母庵、觀音寺等多處景點。大漁洞現已對外遊覽開放,極聚集旅遊觀光、避署度假、探險休閒、文化娛樂為一體的景區開發前景。
集鎮開發區內臥雲山莊度假村占地40餘畝,集吃住、會議、休閒、娛樂、觀光為一體,每年迎來數萬人次的接待。2002年授予漢中市消協“2002年度質量上乘、服務優良、恪守信用先進單位”稱號。

五、交通

由陽安鐵路、108國道和地方公路,通村道路構成了鎮域的交通網路,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路。
1、陽(陽平關)安(安康)鐵路貫穿鎮域東西,大安鎮設有響水火車站、寧強火車站,該車站為客貨兩用四等站。
2、108國道過境段褒(褒河)棋(棋盤關)線全長14公里,穿腹鎮域東西。
3、地方公路主要有三條。烈(烈金壩)陽(陽平關)路過境6公里、大(大安)南(南屏)路過境5公里和大(大安)略(略陽)路過境14公里。
4、村級公路建設投資力度加大。2005年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80%的組通道路計畫,全鎮有鎮村道路12條54公里,村組道路37條110公里。其中大溝村實施“通達工程”投資108萬元,已基本竣工,並與南屏鄉接通。新八路的“村通工程”硬化道路已開工建設,年底將交付使用,全長3.3公里,國家投資50萬元,村民集資7萬元拓寬道路。同時2006年又連通了乾溝峽至東皇溝的道路,規劃了娑婆溝至東皇溝道路方案,即將開工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發展契機,各村的道路建設將做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工作到底,徹底改變山區貧窮落後面貌。

六、招商引資項目

1、旅遊資源的開發。大漁洞溶洞群的開發計畫投資1100萬元,建成年接待100萬人次的旅遊風景區。古漢源的開發建設,通過古漢源的開發,漢文化的挖掘,預計投資800萬元,建成年接待旅遊120萬人次集觀光、旅遊、探漢江之源的名勝風景區。
2、礦產資源的開發。乾溝峽錳礦儲量580萬噸左右,含量24%左右,有待投資開發。石墨礦及金剛砂混合礦,儲量在1500萬噸左右,金剛砂含量3.37%,極具開發價值。
3、水資源的開發。洞坪山泉水四季長流,水質清流透明,富含人體所需的礦物質,符合礦泉水標準,年流量在58000立方米。
4、石棉製品的研發。充分利用當地石棉資源優勢與當地企業共同投資開發石棉及製品,預計總投資200萬元,實現年產值320萬。
5、輕質氧化鎂系列產品開發項目。利用開採石棉的廢棄料蛇紋石採用納米技術生產輕質氧化鎂及附產品多孔二氧化矽、硫酸鎂、白炭黑等。設計並產量3000噸,總投資1.08億元,實現年產值7950萬元,實現利稅2147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