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食療金方

實用食療金方

《實用食療金方》是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文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實用食療金方》主要內容:中醫藥學是科學,這是不爭的事實。否認中醫的科學性,是對中醫的無敵,對科學的無知。“科學是人類智慧的最高貴的成果”,“科學是在社會實踐基礎上歷史地形成的和不斷發展的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及其發展規律的知識體系”,“科學是對現實世界規律的不斷入的認識過程”……從各種對於“科學”概念的不同表述中,我們可以從中找出基本的、共同的東西,那就是:科學是一種理論知識體系,它是人類對於客觀世界的正確反映,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同時,科學又是為社會實踐服務的。中醫學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系統的理論、發揮的強大的社會服務功能,就是中醫科學性的最好證明。

作者簡介

宮本航,醫學碩士。1995年畢業於青島醫學院。醫學營養專業,中國保健技術委員會委員,現工作于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多年來一直從事中醫食療的臨床診療、教學、科研工作,先後主編專業著作四部,發表論文二十餘篇,科普性文章百餘篇。

目錄

第一章 中醫食療與四氣五昧

第二章 食物藥性大覽

第三章 常見養生食療方

第四章 內科系統疾病食療

第五章 外科系統疾病

第六章 婦產科疾病食療

第七章 兒科病症食療

第八章 五官疾病食療

第九章 皮膚病食療

第十章腫瘤食療

文摘

第一章 中醫食療與四氣五味

四氣,即指食物所具有的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性質,又稱四性。其中寒與涼,熱與溫有其共性,但在程度上有所不同,溫次於熱,涼次於寒。寒、熱、溫、涼四性,是與病性的寒、熱相對而言的。凡屬寒性或涼性的食物,同具有寒、涼性質的藥物一樣,食後能起到清熱、瀉火,甚或解毒的作用,遇到熱證或在炎暑、溫熱疫毒盛行的季節,就可選用。屬熱性或溫性的食物,有溫中、補虛、除寒的作用,遇到寒證、虛證可選用。肉食中的羊肉,黃牛肉,狗肉,雞肉等,作為冬季禦寒的保健食品,也是這個道理。

屬性質比較平和,寒涼、溫熱不甚明顯的食物,則另列為平性食物。主要用於日常養生,如人乳、秈米、粳米、大豆、麻油、香蔥、苔菜、冬瓜、桔子等,具有健脾、開胃、補腎、補益身體等作用。

除注意食物四氣外,還要重視食物的味道,中醫稱為五味,指的就是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味道。實際上還有淡味、澀味,習慣把“淡附於甘味”,“澀附於酸味”。食物中五味的不同,大致與藥物的五味不同一樣,具有不同的作用,故也可按食物味道不同來考察其功效。《素問·真要大論》指出:“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成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這是將具有不同功效的五味,按陰、陽不同屬性歸納為兩大類,即辛、甘、淡味屬陽,酸、苦、鹹味屬陰。《素問·藏氣法時論》也指出:“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藏;病隨五味所宜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