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武帝攻廣陵之戰

宋孝武帝攻廣陵之戰

宋大明三年(459年)四月至七月,宋孝武帝劉駿遣兵攻破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斬南兗州刺史、竟陵王劉誕之役。 宋孝武帝劉駿對竟陵王劉誕多聚才力之士,蓄精甲利兵,畏而忌之。遂於大明元年使其出鎮京口(今江蘇鎮江)。又嫌其離京都建康(今南京)過於逼近,故更易其為南兗州刺史,移鎮廣陵;並命心腹之臣劉誕孫前往鎮守京口,以防劉誕。至大明三年四月,孝武帝聞民間廣傳劉誕正反叛朝廷,即令掌管司法大臣上奏劉誕罪惡,請收捕治罪;並先以羽林禁兵配給兗州刺史垣閬,命其以赴任為名,與給事中戴明寶襲擊劉誕。

主要經歷

宋孝武帝攻廣陵之戰 宋孝武帝攻廣陵之戰

初立為武陵王,元嘉末,為江州刺史,劉劭弒宋文帝,與荊州刺史劉義宣、雍州刺史臧質舉兵進討,自即帝位。大明八年死。

宋世祖孝武帝(430年9月19日-464年7月12日)即劉駿,漢族。字休龍,小字道民。宋太祖第三子,廟號世祖。初立為武陵王,食邑二千戶,後遷雍州刺史、元嘉末,為江州刺史,都督江州荊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四郡諸軍事、南中郎將,劉劭弒宋太祖,與荊州刺史劉義宣、雍州刺史臧質舉兵進討,元嘉三十年4月,在新亭(今南京南)自即帝位。年號“孝建”、“大明”,重用中書通事舍人戴法興、巢尚之、戴明寶,使掌朝政。又分吏部設二尚書,並推行圭斷和課租蔭戶以抑制大族,加強君權。 大明八年甲辰(公元464年)閏五月庚申(二十三)日(7月12日)病死在建康宮玉燭殿。年號:孝建(454--456)大明(457--464)

早年生涯

劉駿畫像 劉駿畫像

劉駿生於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430年9月19日),為宋文帝第三子。435年,年僅六歲便受封武陵王,食邑二千戶;439年,時年十歲,受詔都督湘州諸軍事、征虜將軍、湘州刺史,領石頭戍事;440年,遷使持節、都督南豫、豫、司、雍、並五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仍任征虜將軍,戍守石頭城;444年,加都督秦州,進號撫軍將軍;隔年(445年),時年十六歲,受詔改任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襄陽、竟陵、南陽、順陽、新野、隨六郡諸軍事、寧蠻校尉、雍州刺史,持節,仍任撫軍將軍。自東晉偏安江東後,劉駿為南朝第一位出鎮襄陽的皇室子弟。449年,受詔改任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安北將軍、徐州刺史,持節如故,北鎮彭城。不久宋文帝又下詔加任劉駿為兗州刺史,次子始興王劉浚為南兗州刺史,因此劉駿都督南兗州的職銜當即撤銷。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率兵南侵,宋文帝詔令劉駿領兵北襲屯駐於汝陽的北魏永昌王拓跋仁。劉駿領一千五百兵馬進襲汝陽,魏兵因無防備而潰敗。但之後探得宋軍並無援軍,因而反戈一擊,宋軍大敗,士兵僅有九百人生還。5月19日,劉駿因汝陽戰敗,降號為鎮軍將軍。451年3月19日,魏軍解圍盱眙北還。4月13日,因防禦北魏入侵無功,宋文帝再下詔降劉駿為北中郎將。452年,劉駿時年二十三歲,加封都督南兗州軍事,擔任南兗州刺史,鎮守山陽,不久改任都督江州、荊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四郡諸軍事、南中郎將、江州刺史,持節如故。當時江寇橫行,宋文帝派遣步兵校尉沈慶之討賊,由劉駿全權統領征討大軍。劉駿的親信顏竣,曾於彭城假託沙門僧語,散布劉駿當為“真人”的符讖謠言,並傳至京師。宋文帝欲行加罪,卻因爆發太子劉劭詛咒皇帝的巫蠱事件,故對劉駿和顏竣暫時不予治罪。

孝武踐祚

起兵與登基

453年3月16日深夜,劉駿長兄、皇太子劉劭趁夜帶兵入宮弒君,宋文帝遇害。劉劭稱帝,進號劉駿為征南將軍、加任散騎常侍,以示攏絡,卻矚使步兵校尉沈慶之殺害劉駿。沈慶之受命後求見劉駿,劉駿稱病不敢接見。沈慶之便闖至劉駿面前,將劉劭的手書呈遞。劉駿涕泣請求沈慶之讓自己與母親路淑媛訣別。沈慶之說:“下官受先帝厚恩,常願報德,今日之事,唯力是視,殿下是何疑之深!”劉駿聽此言,便起座再拜說:“家國安危,在於將軍。”遂由沈慶之處分內外。453年4月11日,劉駿戒嚴示眾,起兵討逆。荊州刺史南譙王劉義宣、雍州刺史臧質回響義舉。5月1日,劉駿移檄建康(今南京市);14日,冠軍將軍柳元景與劉劭大戰於新亭,劉劭敗逃;三天后,劉駿兵進江寧;18日,江夏王劉義恭來降,奉表上尊號;隔日,劉駿進駐新亭,使散騎侍郎徐爰草制即位禮儀。453年5月20日,武陵王劉駿於新亭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時年二十四歲;27日,攻陷建康城,斬偽皇帝劉劭及二兄劉濬。

平叛與剷除強臣

454年3月17日,南郡王劉義宣、江州刺史臧質、豫州刺史魯爽、兗州刺史徐遺寶舉兵造反。因新皇即位日淺,朝廷得報大懼。劉駿甚至想奉呈乘輿法物迎劉義宣即位,竟陵王劉誕當即阻止,說:“奈何持此座與人?”劉駿乃止[13]。4月19日,安北司馬夏侯祖歡擊破徐遺寶;6月1日,鎮軍將軍沈慶之於歷陽之小峴大破魯爽,將其斬決;29日,劉義宣及臧質率軍攻梁山營壘,豫州刺史王玄謨派遣游擊將軍垣護之、竟陵太守薛安都出壘迎戰,擊敗臧質。垣護之因風縱火,劉義宣及臧質大敗而逃;7月13日,臧質遭斬;8月4日,賜死劉義宣於江陵獄中。455年8月29日,因武昌王劉渾自號楚王、擅訂年號(永光),潛越禮制,下詔將其廢為庶人,賜死。459年,劉駿暗示有司核奏竟陵王劉誕不法,貶爵為侯,並任命垣閬為兗州刺史,以赴鎮所為名,趁機襲擊劉誕。事泄失敗,垣閬被殺。6月4日,劉誕聚眾造反,占據廣陵城,劉駿派遣車騎大將軍沈慶之率兵平叛;9月22日,攻下廣陵,將劉誕斬首,屠殺城內所有男子,女子賞賜給兵士。

集權改革與用幸

劉駿是一個頗有作為、積極改革制度的皇帝。他加強中央集權,撤除“錄尚書事”職銜,並分割州、郡以削弱藩鎮實力。454年7月28日,因揚、荊二州地大兵多,刺史易生異志,劉駿下詔分割揚州、浙東五郡為“東揚州”,並由荊、湘、江、豫四州分割出八郡,劃歸“郢州”,荊、揚二州自此削弱;撤除“南蠻校尉”一職,戍兵移鎮建康,增強京師武備。同年(454年),劉駿因劉義宣叛亂,有意削弱諸王侯權勢,江夏王劉義恭於是奏請裁損諸王侯車服器用、樂舞制度九條,劉駿準奏後,更另有司增訂至二十四條,全面抑制藩王地位,威福獨專。宗王兄弟中只有七弟劉宏被親愛重用,455年成為宰相(458年卒)。孝武帝同時重用江東寒門沈慶之與傖荒北人柳元景,依照兩人的功績,先後提拔為三公,開啟吳興沈氏與河東柳氏攀升為南朝高門的起始之路,並開創南朝寒門、寒人以軍功升為三公的先例。[1]458年(大明二年),在外放顏竣並處死王僧達後,劉駿欲大權獨攬、專擅朝綱,因此除了高門蔡興宗與袁顗以外,從此不再放權給宗王兄弟與高門強族的大臣,專委任幸臣充作耳目,隱刺朝政,形成後代所謂“寒人掌機要”的政治局面,孝武帝的集權統治也被史書稱為“主威獨運,官置百司,權不外假”。幸臣當中,戴法興、巢尚之、戴明寶、徐爰四人,最有理政才幹,因此大受寵幸,事必與議。巢尚之及徐爰尤知謹慎,惟戴法興及戴明寶卻因此作威作福、納賄受貨,門庭若市,身價並達千金。戴明寶尤其驕縱,放任長子戴敬出錢搶買皇帝的御用物,甚至於劉駿出巡時,騎馬於御輦旁來回賓士,毫無顧忌。劉駿大怒,下令處死戴敬並將戴明寶下獄,不久仍釋放,委以重任如初。而戴法興於劉子業任皇太子時即奉命侍從,後更受劉駿遺命託孤,輔佐劉子業繼位(宋前廢帝),以致宋前廢帝時有民間謠言:“戴法興為真天子,皇帝為假天子。”之語,權重若此。

晚年無禮與浙江大旱

劉駿生性嚴峻寡恩,對待左右侍臣,動輒屠戮;甚且自詡風流,晚年專喜戲謔大臣,各取綽號,無禮之至,惟吏部尚書蔡興宗方直嚴肅,劉駿憚怕之,不敢侵狎;平時飲食起居極盡奢華,宮殿牆柱及地板皆鋪錦繡,又嫌宮廷狹小,特命建“玉燭殿”以供享樂,並破壞其祖父、宋武帝生前所居密室,做為地基,並率大臣圍觀動工。見床頭用土作鄣,牆上掛葛燈籠、麻繩拂,侍中袁顗便稱讚宋武帝有節儉樸素之德,劉駿自以為名士派頭,瞧不起沒文化的祖父劉裕,批評說:“田舍公得此,以為過矣!”(“鄉下人能用這些東西,已經太過了!”)劉駿生性好賭,揮霍不少,加上國家戰亂之後,中央府庫空虛、無錢可使,便效法名士桓玄手段,以賭博斂財。詔命凡各州刺史及二千石官員,卸職還都時須獻奉財物,限期繳納。其後更召入宮中賭博作樂,賺盡地方官於其任上所積錢財,方準離去。這種收稅辦法被後任的宋、齊皇帝沿用並發揚光大,直接強逼刺史“獻奉”,省略掉賭博這種相對體面的手法。;劉駿晚年喜好飲酒,常飲至深夜,隔日起床洗漱完畢後,便繼續喝至大醉,整日嗜睡。然而有奏疏馳至,便立刻整理好儀容,毫無醉態。宮中內外都佩服他的機神明肅,不敢偷懶懈怠大明七年(463年)底至八年(464年),浙江等地因為劇烈旱災,造成嚴重的大饑荒,浙江十分之六的戶口餓死逃散。宋朝史家司馬光因此批評劉駿,說他晚年好酒奢靡,以致原本強盛的劉宋,在他執政末年中衰。

亂倫爭議

454年,劉駿召幸南郡王劉義宣(六叔)的幾個女兒,劉義宣於是憎恨劉駿,隨後在江州刺史臧質的慫恿下,起兵造反。 造反失敗,劉義宣遭誅。劉駿可能便秘密納娶其中一位堂妹(劉駿為避人耳目,冊封其為殷淑儀),並與其生下第八子劉子鸞等五子一女,但也有說法認為殷淑儀並非劉氏女。史載劉駿與母親路太后有亂倫之嫌疑。南朝人沈約所著《宋書》之記載較為含蓄,內文如下:《宋書》指劉駿常於路太后所居顯陽殿中臨幸宮女,因停留時間過久,以致民間謠傳其間有不可告人之事。《宋書》作者沈約並無否認,只模稜兩可地表示:“宮掖事秘,莫能辨也。”然而由北朝人魏收所著的《魏書》就沒有顧忌,直接指涉劉駿與其母亂倫:劉駿天性好色,狎褻無度,以致其兒子、宋前廢帝劉子業即位後,指著劉駿的畫像罵:“此渠大好色,不擇尊卑!”但也有人認為記載不實。唐朝史家劉知幾在其著作《史通》中辯誣說:“沈氏著書,好誣先代,於晉則故造奇說,在宋則多出謗言,前史所載,已譏其謬矣。而魏收黨附北朝,尤苦南國,承其詭妄,重以加諸。遂雲馬睿出於牛金,劉駿上淫路氏。可謂助桀為虐,幸人之災。”

野史軼事

劉駿即帝位後,史稱宋世祖,尊母親路氏為皇太后,冊妃王憲為皇后。當時劉駿二十四歲,膂力強健,而且十分好色。無論親疏貴賤的女子,只要有幾分姿色,劉駿就召入宮裡御幸。路太后住在顯陽殿中,朝廷內外的命婦以及宗室的女兒,免不了時常進去朝謁太后。劉駿往往在這個時候闖進去,看見合意的就引她入宮侍寢。有時竟在太后的房內一番雲雨。路太后過於溺愛自己的兒子,也不加禁止勸阻。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因此宮闈里的醜事不久傳遍了都城。

宋孝武帝畫像

不過此事還有另外一種理解,《宋書-后妃列傳》說:“上於閨房之內,禮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內,故民間喧然,鹹有醜聲。宮掖事秘,莫能辨也。”似乎劉駿與自己的母親路太后有染,所謂“民間喧然”的不是皇帝臨幸什麼妃子,而是有時在太后的房內做那種事。至於到底實情如何?《宋史》語言模糊。但是《魏書》上提供了十分明確的評論:“駿淫亂無度,蒸其母路氏,穢污之聲,布於歐越。”以及“四年,獵於烏江之傍口,又游湖縣之滿山,並與母同行,宣淫肆意。”話說得再也明白不過了。路太后名叫路惠男,丹陽建康人,以色貌出眾選入後宮,被太祖冊封為淑媛。一開始宋文帝對她還是非常寵愛的,隨著年歲的增長,生下兒子劉駿不久,文帝對路淑媛漸漸失去了興趣。元嘉十二年,五歲的劉駿循例封為武陵王。路淑媛不忍心兒子小小年紀一個人在外面,就請求文帝讓她陪兒子一起去。因為路惠男已經失寵,在不在宮廷里也沒有多大的意義,於是太祖同意了她的請求。這一年她二十四歲,劉駿母子在封地相依為命。直到劉駿當了皇帝之後,路惠男才再一次回到了皇宮。期間的事不再細說。劉駿平時與朝廷大臣說話的時候喜歡戲謔耍笑,他稱呼光祿大夫王玄謨為老傖(傖的意思是粗野、鄙賤、缺乏教養),稱僕射劉秀之為老慳(慳的意思是貪婪而吝嗇)。此外劉駿根據眾人的長短肥瘦黑白妍媸,都各取了一個外號。劉駿嬖寵一個崑崙奴,崑崙奴長得像崑崙國人,身體高大強壯,專門讓他執仗侍立在身邊,劉駿稍微不愜意就命崑崙奴毆擊群臣。劉駿驕侈一天比一天厲害,因為過度賞賜導致了國庫空虛,便想出一個斂財的方法。每次那些地方的刺史二千石卸職還都的時候,劉駿就召來他們賭摴蒲。那些刺史還只能輸不能贏,多年搜刮地方積攢的財物都進了劉駿的囊中。簡直與賴子差不多。劉駿嫌宮殿狹隘,便另造了一座玉燭殿。一次他來到南宋開國皇帝劉裕所居的屋子,裡面陳列著劉裕貧賤時給人當傭工使用的燈籠麻繩之類的東西,目的是讓他的子孫們體念祖先創業的艱苦。待劉駿看見床頭用土作障,牆壁上掛著葛草燈籠,麻繩做的拂,不禁鼻子發出嗤笑聲。侍中袁zhuō有意諷諫劉駿,極口稱讚高祖劉裕勤儉有德,劉駿變色說:“一個種田的用這些東西已經算是過度了!”劉駿立殷淑妃生的兒子年僅六歲的劉子鸞為新安王,領南徐州刺史。殷淑儀寵擅專房,只可惜紅顏命薄,大明六年四月得病身亡。劉駿好像喪了雙親一樣悲痛得吃不下飯,他追冊殷淑妃為貴妃,並在皇都立廟。出葬時特別用dc車載奉靈柩,周圍陳列著鑾輅、九旒、黃屋、左纛、羽葆、鼓吹、班劍、虎賁等各種儀仗,前後部羽葆鼓吹比皇后的葬禮還要煊赫。送喪的人數多至幾千,公卿百官與嬪御六宮都穿著白衣服排隊跟在靈柩後面。劉駿多次領著后妃及群臣到殷淑妃的墳墓前痛哭,並以哭的悲痛與否作為朝臣忠不忠心的表現。秦郡太守劉德願哭得撕心裂肺,全身的衣服都被淚水濕透了,甚至差點昏死過去。劉駿十分高興,立刻封劉德願為豫州刺史。還有個叫羊志的御醫滑稽諧謔。劉駿讓他哭殷淑妃,並說:“只要你哭得悲痛,會有重賞。”羊志就淚如雨下,悲不自勝地痛哭起來,有幾次還幾乎哭得背過氣去。劉駿便賞賜給羊志許多金銀珍寶。事後有人問羊志:“你那得此副急淚?”當時羊志的愛妾剛剛死去,他說:“那天我自哭亡妾罷了。”劉駿悲不自勝,讓執事中謝莊作一篇哀悼文。謝莊一向富於文采,他援筆立就千言,辭賦的內容哀艷可泣。劉駿躺在深宮裡看了不到兩行淚水便潸潸而下。等看完全篇坐起來長嘆說:“天底下還有這樣的人才!”說著自己也效仿漢武帝給李夫人寫悼賦,寫了一篇悼念殷貴妃的文章《傷宣貴妃擬漢武帝李夫人賦》,其中有“流律有終,心情無歇。徙倚雲日,徘徊風月。”等句子,可以說字字悱惻纏綿抑揚盡致,但自己覺得好像還比不上謝莊的哀文。當下他命令將謝莊的辭賦刻在墓石上。京城裡的人都私下傳抄,一時紙墨的價格飛漲。其中最得意的莫過於謝莊,他的才名因此飛揚遐邇了。令人吃驚的是孝武帝劉駿的詩文造詣相當高,王夫之評價劉駿《登作樂山》說:“得之於悲壯而不疏不野,大有英雄之氣。”《全宋文》錄其文二卷。可見劉駿其實也有內心深處的另一面。人性是複雜的,可能由於宮廷之內的親情關係過於淡薄,每個人都被權力所左右,包括皇帝在內,當他過早地看慣了世態炎涼,並且時刻如履薄冰,自己的心理必然會發生扭曲。

佛教信仰

一缽雲水宋孝武帝在位期間對佛教比較支持,他善待高僧,整肅佛教不正之風,對佛教的建康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他最尊敬的是當時的高僧僧導。僧導早在宋高祖之朝便有聲名,宋高祖素聞僧導的大名,就邀他見面,宋高祖對僧導說:“嚮往法師已經很長時間了,卻滯留於俗務不能抽身。”僧導說:“明公蕩平關中,據有河洛。我們此時相見,不是很好嗎?”高祖凱鏇東歸,將他的兒子桂陽公義真留下鎮守關中,臨分手時對僧導說:“我這兒子還很年輕,留他鎮守關中,希望法師能關照他。”後來義真被勃勃赦連所逼迫,離開關中,中途又打了敗仗,敵人的追兵在後面緊迫不捨。僧導率領幾百名弟子擋在路中,對追兵說:“劉公(指宋高祖劉裕)將此子託付於我,貧僧今當以死相送,會不可得,不煩相追。”追兵被僧導的神情氣概所鎮懾,只好退回去了。義真逃走後在途中遇到了段宏,才算脫離了危險,這都是僧導的功勞。宋高祖對僧導非常感激,就令子侄們都拜僧導為師。後又在壽春建立了一座寺院,即東山寺。僧導在東山寺講說經論,跟從問學的有一千餘人。在這期間,北魏毀滅佛法,很多避難的沙門投奔東山寺,僧導周濟他們衣食。對那些死難的沙門,僧導都設會行香,為他們流涕哀慟。宋孝武帝即位後,遣使征請,僧導欣然應詔,來到京師中興寺,孝武帝親自出宮迎接他進京。僧導因孝武帝剛剛登位,三綱更始,緬懷往昔,感慨萬端,悲不自勝。孝武帝也是哽咽良久,僧導於瓦官寺開講《維摩詰經》,孝武帝親往聽講,公卿大臣無不必集。僧導登上講座,說:“昔王宮托生,娑羅雙樹現滅。自爾以來,已逾千載,淳流永謝,澆風不追。給園丘墟,鹿苑蕪穢。九十五種外道以趣下為升高;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人世間,把世俗世界當作清淨的佛國。豈知上聖流涕,菩薩棲惶。”言罷簇然流淚,眾人也都為之悲傷。僧導又對孝武帝說:“在護法弘道方面,以先帝為最。陛下若能運四等心,矜危勸善,則此沙石瓦礫,便為在天宮。”孝武帝稱善良久,在座的眾人也都很欣悅。後僧導辭還壽春,卒於石澗寺,終年96歲。孝武帝敬重沙門,還表現在他曾勸高僧慧益焚身修行。建康城內竹林寺的慧益崇仰《法華經》的教示,決心焚身供養。孝武帝聽到風聲之後,立即派遣江夏王劉義恭前去勸諫。但是,慧益決心已定,江夏王的勸說沒有起到一點作用。劉宋孝武大明七年(463)四月初八,慧益乘坐牛車來到雲龍門,孝武帝此時正在雲龍門迎候。孝武帝與慧益見過面之後,便一起來到鐘山南側的焚身場地,諸王的后妃和僧俗士民都尾隨在後。慧益進入油鍋後,江夏王劉義恭走到他身旁,勸說:“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種,並不一定非捨棄生命不可,請你再考慮一下,能否改變焚身修行。”但這已經於事無補,孝武帝眼看著慧益焚身升天了。孝武帝統治時期,對於僧團的混亂局面,曾詔令整肅沙門。在《宋書》第九十七卷對此事有記載:世祖大明二年,有曇標道人與羌人高閣謀反。上因是下詔曰:佛法訛替,沙門混雜,未足扶濟鴻教,而專成逋藪,加以奸心頻發,凶狀屢聞,敗亂風俗,人神交怨。可付所在,精加沙汰,後有違犯,嚴加誅坐。於是,設諸條禁,自非戒行精苦,並使還俗。而諸寺尼出人宮掖,交關妃後,此制竟不能行。因為謀反的曇標是位僧人,高閣是少數民族之人。孝武帝認為佛教由於疏於管理,已經有點變味了,沙門也龍蛇混雜,很多出家人不能承擔其弘揚佛法的重任,而專門在佛門中做一些作奸犯科的事情。各地經常聽到關於僧人行兇作亂、傷風敗俗的事情,引起了民眾的不滿。孝武帝於是下令整肅佛門不法僧人,對於違法亂,戒行不清淨者,勒令還俗。不過,孝武帝雖然下了詔令,但並沒有得道真正的實行,最後不了了之。孝武帝在位期間,還曾針對東晉以來一直討論不休的沙門是否尊敬問題展開進一步的討論。孝武帝首先招集有司討論沙門見皇帝是否應當跪拜,有司回奏說,沙門覲見都應當恭敬。《高僧傳》第八卷對此有詳細的記載:夫佛法以謙儉自牧,惠虔為道。不輕比丘,遭人必拜。目連桑門,遇長則禮。寧有屈膝四輩,而簡禮二親,稽顙者臘,而直骸萬乘者哉。……臣等參議以為,沙門接見,皆當盡虔禮敬而容,依其本俗,則朝徽有序,乘方兼遠矣。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佛法自古就是以宣揚謙讓節儉的美德而著稱。並且以布施虔誠作為處世之道。《法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見到任何人都禮拜。目連尊者,見到尊長都謙恭禮拜。哪裡有對佛、菩薩、聲聞、緣覺禮拜,對父母雙親盡禮,對尊長者禮敬,而獨對具有萬乘之尊的天子不屈身禮拜呢?朝臣們認為,僧人在覲見皇帝的時候,必須對帝王行跪拜之禮。孝武帝接受朝臣的建議,下令實行沙門禮拜王者的制度。不過沙門是否禮敬帝王的爭論由來已久,孝武帝雖然下令實行沙門禮敬帝王的詔令,但遭到了很多僧尼的強烈反對。為了貫徹這一詔令,宋孝武帝便採用嚴刑峻法來執行。在《廣弘明集》第六卷中有描述:世祖以大明六年使有司奏議,令僧致敬。既行,刳剖之虐,鞭顏皴面。而斬而人,不勝其酷也。且僧拜非經國之典,亦不行之。宋孝武帝根據有司的回奏,嚴厲執行沙門敬王的政策。對於那些不遵從這一詔令的出家人,有的處以刳剖之刑,有的被鞭打臉或以刀割面。那些行刑之人,因為覺得刑罰過於殘酷,所以,常常不忍下手。而且僧人禮拜帝王,在國家的法典上也沒有明確的記載,所以,在實行過一段時間之後,因為遭到僧人的強烈反對,最終沒能實行下去。宋孝武帝作為一位比較支持佛教發展的皇帝,他禮敬高僧,整肅佛門,對佛教的正本清源起到了推動作用。不過,他聽從朝臣建議,對不禮敬他的僧人施加酷刑,嚴重傷害了出家人的感情,遭到所有出家人的反對。因此,他對佛教的態度充滿兩面性,既支持了佛教的發展,也傷害了僧人的情感。

后妃子女

后妃文穆皇后王憲嫄殷貴妃陳淑媛阮容華杜容華徐昭容何淑儀殷淑儀史昭華謝昭容史昭儀江婕妤何婕妤楊婕妤江美人子長子 劉子業宋前廢帝次子劉子尚豫章王三子劉子勛晉安王四子劉子綏安陸王五子劉子深六子劉子房尋陽王七子劉子頊臨海王八子 劉子鸞 始平孝敬王九子劉子仁永嘉王十子 劉子鳳十一子劉子真始安王十二子劉子玄十三子劉子元邵陵王十四子劉子羽齊敬王十五子劉子衡十六子劉子孟淮南王十七子 劉子況十八子 劉子產南平王十九子劉子云晉陵孝王二十子劉子文二十一子 劉子輿 廬陵王二十二子劉子師南海王二十三子 劉子霄淮陽思王二十四子 劉子雍二十五子 劉子趨二十六子 劉子期二十七子 劉子嗣東平王二十八子 劉子悅女長女劉楚玉會稽郡長公主次女宣城公主三女 劉楚佩臨淮康哀公主四女臨海公主五女 劉修明康樂公主六女安吉公主七女 安固公主八女 劉楚琇

劉駿年表

公元430年,劉義隆的第三子劉駿出生,6歲被封為武陵王。公元453年,劉義隆被太子劉劭殺死,劉駿趁機起兵,擊敗劉劭後,即位稱帝,是為孝武帝。公元454年,劉駿皇叔劉義宣與魯爽、臧質等人起兵造反,後被鎮壓。公元464年,劉駿病死。

人物評價

首先必須公正評價,宋孝武帝早期對元嘉時期制度多所改革。官制方面,他削弱東宮官屬、加強皇宮禁衛,設立御史中丞專道制度。取消郡縣官入仕年限、縮短其任期,將服親相臨制度擴大化、制度化。政區方面,他分割荊、揚,復立南兗、兗和南豫三州。統治政策方面,他抑制宗室、重用近臣。經濟方面,他推行土斷,獎勵養馬,限制封山占水,改鑄錢幣,設立台使。然而劉駿並無明主之略,且生性奢靡,統治後期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興土木、奢侈無度。他的改制,除部分具有積極作用外,大多禍國殃民,從而導致“元嘉之治”局面的衰敗,加速了劉宋王朝的滅亡。劉駿病逝後,吏部尚書蔡興宗稱其為“守道之君”(“以道始終”);然而劉駿生性喜奢、欲求無度,晚年“尤貪財利”、不聽善諫,以致原本讚許他德行的士族,也感嘆“天下失望”;更兼大明末年,浙江大旱,通貨膨脹失控、浙江的人民餓死十分之六、七,依《宋書‧州郡志》記載之戶口推算,飢餓致死者可能有三十萬以上。南朝梁史家裴子野總結劉駿“威可以整法,智足以勝奸,人君之略,幾將備矣。”卻也嘆道:“夫以世祖才明,少以禮度自肅,思武皇之節儉,追太祖之寬恕,則漢之文景,曾何足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