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72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知府黃邦寧主持重新修建天寧寺和塔。他認為塔與南邊的孔廟(在今安陽市西大街國小校內)相呼應,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一直沿用到今天最下面的是塔基,塔基上是一個圓形蓮花座,蓮瓣共七層,上下交錯,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護塔基,把塔裝飾得更為美麗。歷年既久,請殿悉成瓦礫,唯此塔巍然獨存……”塔的上身五級出檐,從下往上逐級增大。每層出檐的斗拱又不盡相同。八角檐頭系有銅鐸,微風吹動,叮噹作響,給人以高遠靜穆之感。塔頂有相輪、塔剎。塔的下身四周正面,各有一門,其中正南面為真門,余為假門。券門首額,有磚雕二龍戲珠圖像。正南面為三身佛像;西南角是釋迦佛說法像;西面為悉達多太子誕生圖像;西北角一幅是釋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北面為觀音菩薩與善財龍女像;東北角是佛為天人說法像;東面一幅為釋迦佛涅像;東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聞法像。這些浮雕造型生動,神情逼真,姿態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記載
另據安陽縣志記載:此塔建於五代周廣順二年(95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200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位於安陽老城西北天寧寺舊址,離記者駐地安陽賓館不遠。計程車只需4元。天寧寺塔最大的特徵是上大下小,呈傘狀,這在我國古塔中極為少見。後來,在離開安陽的車上,導遊小姐有一個說法很有意思,她說,最初設計塔型為菱狀,但在修建過程中,由於資金不足,於是半途收工,塔於是成為今天的形狀。天寧寺塔又名文峰塔,修建於後周廣順二年(公元952年)。據說清乾隆年間,當時任彰德(即今安陽)知府的黃邦寧,主持重修天寧寺塔。塔的上身五級出檐,從下往上逐級增大。八角檐頭系有銅鐸,微風吹動,叮噹作響,給人以高遠靜穆之感。這些浮雕造型生動,神情逼真,姿態自然,栩栩如生。塔的正南門前有一平台,高約2米。登平台進塔門,沿72級台階盤旋而上塔頂。由於時間的關係,記者沒能登上塔頂,再看一眼安陽的城市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