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安邦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安邦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集賢縣,自然資源、旅遊資源豐富,是三江平原保留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原始濕地之一。

保護區概況

安邦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集賢縣東北45公里處,總面積10295公頃,1993年建立安邦河縣級濕地自然

安邦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安邦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1996年晉升為市級濕地自然保護區,2001年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經過近十年的建設和管理,退耕還濕取得明顯成效,濕地面積不斷擴大,濕地功能得到教好恢復。

2002年12月,被國家林業總局授予“全國自然保護區先進集體”,並被列入全省退耕還濕示範單位,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與恢復示範工程試點單位。

回首安邦河自然保護區十年的發展歷程,可以說,走過了一條由建區依始的嚴格保護到中期的以耕養濕、退耕還濕和現在的科學利用、以濕養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為全國退耕還濕、濕地資源的科學利用進行了有宜 的探索。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保護濕地 歷盡風雨

在1973年以前,安邦河濕地是一片人跡罕至的原始濕地。1973年後,由於連續多年乾旱,濕地水位下降,附近農民紛

安邦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安邦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紛進入濕地墾濕造田,濕地遭到大面積破壞。此事引起集賢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並積極採取措施進行補救。在保證農民利益的前提下,將農民開墾的土地調換到濕地邊緣,並於1976年在濕地範圍內成立了國營蘆葦場,頒發了國有土地使用證,對這塊自然濕地進行有效管理,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制止了開墾濕地的現象,使安邦河濕地免於消失的厄運。

但是從1984年開始,周邊地區的一些農民又進入濕地,強行開墾,濕地保護工作再度處於十分艱難境地,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阻止墾荒過程中經常受到農民的圍攻,毆打、漫罵,有時甚至由幾個農民將工作人員拋擲水坑當中,進而引發了濕地保護與農民搶占的矛盾。當時區內的原始濕地面積僅餘1000多公頃,周邊農民懷疑保護濕的可能性,對濕地保護持牴觸情緒。

在濕地保護管理機構——隸屬於輕工系統的蘆葦公司制定了嚴格的措施,停止濕地內的一切開墾行為,甚至連合理的活動都被禁止的情況下,一些農民受人煽動,公開集資數十萬元,集體進京上訪,由此引發了蘆葦公司與農民之間長達10年的拉鋸官司。甚至在1993年成立自然保護區時,官司仍沒有停止。直至1994年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最終判決,認定這是一起無理上訪案件。息訪後,保護區有了較為有利的外部環境,保護區管理機構開始逐漸發揮職能。安邦河濕地的保護、建設和管理開始逐步走向正軌。儘管剩餘的原始濕地面積很小,但畢竟經過艱苦的努力保留了下來。下一步面對的是如何擴大的問題。

恢復濕地 意識超前

建區伊始,區內濕地面積過小,雖然經過近兩年的嚴格保護,蘆葦退化的趨勢得到遏制,濕地面積已經穩定,但仍難

安邦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安邦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以稱為嚴格意義上的自然保護區,在1995年,國家還沒有倡導退耕還濕,濕地保護還沒有被人們如此關注時,安邦河保護區認識到,退耕還濕,恢復濕地是關係到保護區生存與發展的最為緊迫的任務,濕地的保護與建設意義重大,必須當作頭等大事來抓,但是當時人們對濕地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缺乏必要的認識,片面強調農業經濟效益,退耕還濕工作可謂舉步維艱。安邦河自然保護區的退耕還濕工作,是在國家沒有一分錢投資的情況下,自籌資金、自挖財源乾出來的。

為了搞好濕地恢復的基礎建設,保護區從領導到職工,在沒有保證正常飲食和居住的條件下,忍受著蚊蟲的叮咬,晝夜摸爬滾打在工程建設現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為了儘快恢復濕地,安邦河濕地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為了儘快恢復濕地植被和改良本地蘆葦,保護區每年投資12萬元從遼寧省引進蘆葦新品種,聘請專家,現場指導蘆葦栽種。為加快濕地的恢復速度,保護區對濕地周邊暫不具備退耕還濕的耕地,採取旱田改水田的辦法,鼓勵農民大面積種植水稻,增大人工濕地面積。保護區周邊現已“旱改水”1800多公頃。通過以上措施,不僅濕地得到有效恢復,而且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從1995年到現在,總共投入濕地基礎工程建設資金3000多萬元,完成土方工程260萬立方米,修建安邦河攔河閘1座,進水閘2座,橋涵16處,建立保護站8個,保護站用房面積3000平方米,引種蘆葦300多公頃,植樹60多萬棵,已退耕還濕1220公頃,使已遭到嚴重破壞的濕地資源得到逐年恢復。2000年後,國際環保組織和國家、省、市領導、專家多次到保護區實地考察,對安邦河濕地的保護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如今保護區已形成沼澤連片,湖泡密布的濕地景觀。濕地環境的改善…….為野生動物——特別是水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每年都有大群的水鳥來此棲息、繁衍。2002年在保護區記錄的鳥類中,僅國家級保護水鳥就在十餘種,還記錄到我國最的白琵鷺遷徙群,數量達94隻,丹頂鶴、白枕鶴、東方白鸛,鴛鴦等亦成為本區常客。

退耕還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地方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每年以120公頃的速度退耕還濕,加之新退耕地塊的引排水工程投資較大,導致保護區資金極度緊張。因此必須著力解決資金問題才能確保退耕還濕的順利進行。充分發揮濕地資源的潛在優勢,科學利用濕地資源,是自然保護區發展的必然必然趨勢。保護安邦河濕地資源,同時進行合理開發,實現永續利用是我們安邦河濕地全體員工的不懈追求。

受專家啟發,在全面保護的前提下,重點突出了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失為一個好途徑。在保護區實驗區建立生態旅遊園區,形成了林、灌、草、水立體頒的格局,集休閒、旅遊、消費、娛樂、科研、宣教宣於一體的生態旅遊模式。從2002年7月起,我們在實驗區建立了一個生態旅遊公園,現已成為雙鴨山、佳木斯等地的旅遊熱點,遊客數量逐漸增多。我們將生態旅遊的收入全部用於濕地保護建設,達到了以濕養濕的目的。

縣委縣政府認識到濕地保護的重要意義,尤其是退耕還濕對於安邦河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後,加強了對退耕還濕的領導。集賢縣成立了以縣長任組長,主管副縣長任副組長,各有關部門負責人任成員的“安邦河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領導小組”,組建了“安邦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形成了各級領導親自抓、主管領導靠前抓、各有關部門到位抓的工作格局。實行了退耕還濕地保持“一票否決”制度,引起各有關部門對濕地保護工作的足夠重視,使濕地保護和恢復工作有了堅強的保證。

在縣級財力十分緊張情況下,制定特殊政策,採取部分稅費由地方財政退庫的辦法,十年內為相繼為保護區籌集資金1300萬元,確保了保護區攔河閘、進水閘等重點工程的順利完成。

針對過去出現的濕地保護與開發的矛盾和衝突,保護區領導班子進行了深刻反思。認為在濕地保護上出現問題,關鍵在於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宣傳不到位,農民民眾對濕地保護不理解。

對此,投資12萬元在保護區主要地段設立宣傳牌,同時,深入保護區周邊地區開展法律知識宣傳活動,使農民民眾了解濕地重要作用,逐步提高對保護濕地的認識。還採取讓保護區周邊農民民眾在實驗區搞綠色產業,合理利用濕地資源進行扶貧的辦法,並將在保護區內的水利工程、生態旅遊項目工程、道路工程建設中的勞力用工機會全部提供給附近農民民眾,使周邊民眾積極參與到濕地建設中,從濕地保護中獲得效益,不斷增強保護濕地的自覺性,形成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協調發展的格局。

為了加強濕地保護力度,在保護區建立了8個管護站,配備了巡護車,對濕地進行全天候、全方位保護和巡護,取得了良好的管護效果。同時,嚴格執行國家及省有關法律、法規、嚴厲打擊破壞濕地的行為,使濕地保護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軌道。

保護和開發好安邦河濕地,使濕地資源不受人為破壞,得到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是我們安邦河濕地全員的不懈追求。還濕地一片碧水藍天,讓魚兒在清澈見底的水中暢遊,讓鳥兒在碧波萬頃的葦塘上空自由飛翔,造福子孫後代,給後人留下一塊淨土。

一個集生態旅遊、觀光度假、科研宣教、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新型濕地保護區——安邦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將以暫心新的姿態、綜合開發的成果,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它必將成為享譽省內外的重要濕地資源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