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安徽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928年,安徽大學首任主政(1928)劉文典之名為名,始稱“文典閣”。一者,可令我輩後學銘記先賢創立之功德;再者,“文典”乃文獻典藏之省稱,與圖書館功能一致。圖書館稱“閣”,復與古代四庫之“文淵閣、文昌閣、文瀾閣”等 相仿佛,以示學術流傳,淵源有自。
館藏資源
圖書館藏
安徽大學圖書館藏書豐富,學科齊全。目前,全校各種紙質文獻資源總量約354.27萬冊(件)。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總量約250萬冊,其中,中外文紙質圖書約217萬冊,中外文報刊合訂本22.1737萬冊,古籍圖書約 11.30萬冊(含《中華再造善本》全套)。館藏古籍線裝書中有善本688部9752冊(部分為珍本和孤本),還收藏有《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續編》、《四庫存目叢書》、《叢書集成》、《冊府元龜》、《太平御覽》、《中華大藏經》、《新修大正大藏經》等大型古籍叢書、類書。圖書館入藏有中外文報刊9000餘種,其中解放前報刊670種,核心期刊約700種。經過“211工程”圖書文獻保障體系的建設,館藏資源業已形成適合地方綜合性重點大學文獻需要的顯著特點:藏書品種齊全、綜合性強,以人文社科、古籍、安徽傳統文化以及安徽地方文獻特藏見長。
數字圖書館
圖書館訂購的可供利用的各類電子文獻資料庫115個(以子庫數量計),中外文全文電子圖書230.74萬冊,中文電子期刊約1.61萬種,外文電子期刊約2.29萬種。其中,大型資料庫有: Elsevier SD電子期刊庫、Wiley期刊庫、Springerlink、IEL、Web of Science、EBSCO、PQDT博碩論文庫、ACS、APS、AIP、西文發現系統、中國知網、萬方資料庫、維普資料庫、超星電子圖書、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庫、中國基本古籍庫、國研網、CSSCI、CSCD、中文發現系統、中經網統計庫、EPS全球統計數據/分析平台、愛迪科森就業培訓庫、創業數字圖書館等。我館的自建特色資料庫,除了基本的館藏書目、館藏期刊目錄外,還重點建設了具備全文及多媒體內容功能的徽學研究、館藏古籍電子書、安大學位論文庫、館藏古籍題錄資料庫、館藏光碟資料庫等。
館藏管理
圖書館擁有多種現代化服務手段,提供外借、閱覽、參考諮詢、文獻檢索、讀者教育、館際互借、文獻複製等各種服務。能夠進行科技查新和課題查新,為科研立項和成果鑑定的新穎性、先進性提供事實依據。圖書館採取多種形式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抽出有教學和實踐經驗的同志為院系講授《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並為有關院系提供實習場所。
實施“211工程”建設以來,圖書館加快了自動化、數位化、網路化進程。集書刊采編、圖書借還、文獻檢索等業務為一體的博菲特大型圖書館自動化集成服務軟體已在流通、採訪、編目、報刊等部門全面使用。實現了校園網上24小時的目錄、電子文獻、館際互借、參考諮詢、新書報導等信息的查閱、檢索和連結服務功能。我館積極創造條件,開展館際協作,與全國120家大型圖書館簽定了文獻資源協作協定,與省內高校進行期刊資源協作協調。
服務指南
圖書館設有辦公室、采編部、期刊部、典藏部、讀者服務部、參考諮詢閱覽部、文獻信息中心、圖工委秘書處和北校區、磬苑校區分館等10個部門。安徽大學圖書館注重專業隊伍建設,積極開展科研。圖書館作為學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其專業隊伍建設、員工素質的提高都是極為重要的方面。取得了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使專業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截止2015年5月,圖書館有館員118 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職稱26 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人,碩士學位11人,本科學歷48 人。現全館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已占全館總人數的80%以上,館員的總體學歷、職稱結構符合高等學校圖書館員的素質要求,業務水平和質量大為提高。這些較為豐富的資料庫資源面向全校二萬餘名師生每天24小時開放,部分資源與兄弟院校共享。安徽大學圖書館是一所功能齊全、文獻載體多樣、專業人員結構合理、服務設施和手段較為先進的教學研究型圖書館。
發展規劃
圖書館制訂了《圖書館規範化管理章程》、《圖書館員工工作條例》、《圖書館各崗位職責》等一整套規章制度,建立了基於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競聘上崗、定期考核的制度,進行規範化管理,做到責權明確、程式規範、環環相扣,講求效率,強化制度建設,做好基礎服務工作。
安徽大學圖書館是全國高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館,安徽省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秘書處所在館。安徽省高校文獻保障體系管理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資源中心依託安徽大學圖書館。省高校圖工委主辦的公開發行的《大學圖書情報學刊》編輯部設於該館,創刊20,為提高安徽省、華東地區乃至全國的圖書館界學術水平,促進安徽高校圖書館的協作與交流,促進安徽省與兄弟省的交流合作做出相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