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動力學實驗室

宇航動力學實驗室

宇航動力學實驗室,2009年9月18日正式獲國家科技部批准建設,2009年12月3日,正式掛牌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專門針對人造天體運動規律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簡介

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副司長廖小罕為宇航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授牌。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副司長廖小罕宇航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授牌。

2009年12月3日,我國第一個研究人造天體運動規律的宇航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專門針對人造天體運動規律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的成立,將從根本上提升我國航天測控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並實現對宇航動力學領域相關研究資源的整合。

實驗室依託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建設,是我國進行宇航動力學領域基礎理論和套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創新、科研成果推廣、人才培養和實踐驗證和國際交流的國家級創新平台,2009年9月18日正式獲國家科技部批准建設。經過兩年的建設期,實驗室將建成實驗室前端系統、宇航動力學平台系統、數據存儲系統、網上開放平台系統和精密跟蹤站。

目的

據宇航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介紹,該實驗室的成立主要為滿足三大迫切需求:提升我國航天技術原始創新能力,提高我國航天測控能力,實現我國空間科技由試驗套用向業務服務轉變。實驗室的成立,將有力推動我國宇航動力學基礎理論研究、前沿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推廣,並將成為航天科技人才培養和相關領域實驗驗證及國際交流的國家級創新平台,為我國空間技術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

有關研究人員

頒發聘書頒發聘書

宇航動力學實驗室主任余培軍介紹說,實驗室的成員除了40多個固定研究人員外,還會有多個相關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學者作為流動研究人員。實驗室成立後,將充分發揮其“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獨特優勢,成為一個開放的國家公共實驗研究平台。通過設立開放式科研課題、對外開放科學實驗設備和數據、大型課題聯合研究等形式,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實驗室的兼職研究員或學術顧問,使實驗室成為國內大專院校、衛星研製部門和科研院所交流的橋樑,實現對宇航動力學領域相關資源的整合。

有關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自1967年組建以來,圓滿完成了百餘次衛星測控任務、7次飛船測控及回收任務和數十顆在軌太空飛行器的長期管理任務。所測控和管理過的太空飛行器平台有十多種、軌道類型達十幾類、軌道高度從距地面200公里到40多萬公里。目前,該中心擁有太空飛行器實時測控中心、在軌太空飛行器長期管理中心、航天測控網網管中心、太空飛行器在軌診斷維修中心以及十數個測控站。強大的計算能力可同時對數十顆衛星進行測控和管理。這些條件將為各種太空飛行器的動力學研究提供一個有力的實驗和驗證平台。

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建立宇航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可以綜合利用他們幾十年來積累的各類數據資源和工程實踐經驗,匯集國內相關領域專業人員的群體優勢,在進行基礎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的同時,使重點實驗室成為培養我國宇航動力學領域高水平人才的搖籃,將有助於我國科技工作者更好地立足國內現有工程實踐和研究基礎,充分挖掘和運用已有數據和國際聯測數據資源,在動力學模型、測量模型、時空框架、估值理論等基礎領域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從根本上提升我國航天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國防科技創新體系的全面建設。

有關宇航動力學

宇航動力學是一門研究太空飛行器運動及控制規律,包括太空飛行器通過大氣層返回著陸等空間運動的學科。 主要研究太空飛行器質心運動,繞自身質心運動、各部分間相對運動及其控制規律的學科,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基礎理論。宇航動力學實驗室的成立,是提升我國航天技術原始創新能力、提高我國航天測控能力以及實現我國空間科技由試驗套用向業務服務轉變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國在宇航動力學模型、測量模型等基礎領域的技術研究大都依賴國際航天大國發布的數據進行模型係數更新,宇航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後,將在動力學模型、測量模型、時空框架、估值理論等基礎領域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形成自己的宇航動力學基礎理論,並擺脫對於國際聯測數據的依賴性,充分挖掘和運用已有數據,實現自我完善更新。

意義

掛牌儀式現場掛牌儀式現場

宇航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必將吸引我國宇航動力學研究領域的優秀人才和領先技術資源,緊盯世界宇航動力學發展前沿和適應我國航天技術發展需求,推動我國航天測控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實驗室的成立,將有力推動我國宇航動力學基礎理論研究、前沿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推廣,並將成為航天科技人才培養和相關領域實驗驗證及國際交流的國家級創新平台,為我國空間技術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