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聯結說

學習聯結說

美國心理學家E.L.桑代克提出的一種學習理論。他把人和動物的心理過程,特別是學習過程,用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的概念加以說明。他認為,感覺印象和反應間的聯結的形成是學習的基礎。他根據對動物的研究,認為學習的基本方式就是嘗試與錯誤式的學習。所以,學習的聯結說又稱嘗試與錯誤說(簡稱試誤說)。

介紹

理論提出

桑代克由於受到德國生理學家W.馮特和美國生物學家T.H. 摩爾根著作的影響,從1896年開始從事動物心理的實驗研究。1898年,他提出了名為《動物的智慧:對動物聯想過程的實驗研究》的博士論文並獲得通過。該文闡述了他關於學習問題的見解和理論。

對這一理論的認識

桑代克的聯結說是第一個提出的較系統的學習理論,並提出了若干學習規律。他所提出的理論和規律,引起了當時和以後許多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成為學習心理學中爭論的主要問題之一。他不僅建立了學習法則,而且還把它運用於教育實踐,尤其是效果律、練習律對教育實踐有較大的影響。他所提出的理論和主要法則,為以後的行為主義、新行為主義所發展。對桑代克的學說,有各種批評。主要指出它是原素主義的、生物學的、機械的;他忽視理智的作用,把人的學習與動物的學習相混同而歸之於試誤,是不科學的。

桑代克實驗

實驗介紹

桑代克對貓的學習實驗是很著名的。他把一隻餓貓關入籠中,籠外放有魚或肉。貓在籠中用爪求食而不可得,於是在籠內亂咬、亂搔、亂搖……,後來偶然碰到門鈕,籠門被打開,貓逃出籠外,吃到食物。如此反覆連續進行實驗,可以看到貓的無效動作逐漸摒除,打開籠門取得食物所需的時間逐漸減少,最後,貓一入籠就能轉動門鈕開門而取得食物。根據這類實驗的觀察,他認為學習是一種漸進的、嘗試與錯誤的過程。隨著錯誤反應的逐漸減少,正確反應的逐漸增加,終於形成固定的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他認為學習並不是由於領悟或理解,而是一種嘗試與錯誤的過程。  桑代克根據對動物的研究,提出了三條基本的學習規律。①效果律:在情境與反應間建立一個可以改變的聯結,如果並發或伴隨著滿意的情況,聯結力量就增強;如果並發或伴隨著煩惱的情況,聯結力量就削弱。②練習律:包括套用律和失用律。套用律:一個已形成的可以改變的聯結,若加以套用,聯結就增強。失用律:一個已形成的可以改變的聯結,如不套用,聯結就減弱。③準備律:是效果律的從屬規律,即當任何傳導單位準備傳導時,給予傳導就引起滿意;當任何傳導單位準備傳導而不給予傳導,或任何傳導單位不準備傳導而勉強要它傳導,就引起煩惱。

實驗結論

1930年以後,桑代克修改了早期提出的某些規律。主要的改變是:①練習並不能無條件地增強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力量,單純的練習不一定能引起進步,必須同時引起滿足的效果才能增強聯結的力量。所以他把練習律從屬於效果律,練習律實際上已不成為一條主要的定律。②賞和罰的效果並不相等,賞比罰更有力,煩惱不一定使聯結減弱,所以後來就不強調煩惱情況所導致的效果,實際上只承認罰的間接作用。因此,後期他認為效果律是學習的主要規律。同時他還提出了相屬性的規律以代替練習律。他還同R.S.伍德沃思一起進行了有關練習的遷移的實驗,提出了關於遷移的理論──“共同因素說”(見學習遷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