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桑代克從動物心理實驗著手研究學習心理、智力及個別差異。 他觀察動物走迷宮、 開迷籠等從嘗試錯誤到成功的學習過程。根據實驗結果,桑代克提出了有名的學習律:①效果律(law of effect),即情境或刺激S激起的動作、行為或者說反應R, 能達到需要的滿足,就可學會它。反之則否。他認為學習就是S與R之間形成神經聯結。②準備律(law of readiness),即個體正準備以某種方式、途徑反應,能實現該反應就得到滿足,學習就產生效果;反之,沒有準備以某種方式反應,被迫作此反應則產生煩惱,學習就不能產生效果。③練習律(law of exercise),即符合前兩項學習律的情況下,S與R之間的聯結多次反覆, 這聯結就可以得到鞏固,以後再遇到該S,就會迅速完成
。桑代克根據這些學習律,特別是效果律與練習律,認為有針對性的恰當獎勵與懲罰是促進學習的關鍵。他還提出共同因素說,論述學習結果的遷移。桑代克從進化論觀點出發,認為人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研究動物的學習可有助於理解人的學習。並且套用其學習律來指導改進教學,還為當時學校編寫許多課本和學生用的詞典。桑代克重視人的特點,主張尊重兒童人格,了解個別差異。但反對自然主義教育,對那些遷就兒童和不重視有計畫的練習與習慣訓練的做法,譏之為浪費的教育。同時,他雖然強調練習,但又反對形式訓練。
為了使教育研究具有科學性,桑代克開展對教學成果和智力測量及其數量化處理方法的研究。他編制了寫字、繪畫、作文……等標準化的教育成就測驗;除了參加軍隊的智力測驗的編制外,還設計了CAVD測驗(完成句子、數學、辭彙、按指令操作)和非文字量表,在測驗標準化和定常模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測量工具的使用,促進了他對個別差異的研究,進行了雙生子、同胞子女及無家族歷史關係的個體之間的比較研究。他認為遺傳是智力差異的重要因素,故支持優生學;同時也提出個人品質、責任心、勤奮及心理健康等非遺傳因素與智力有積極相關。他根據這些研究結果提出:學習律在具體實施中應考慮個別差異,學校工作應注意消除差異上的問題並應重視職業指導;學習是重要的力量,它使良好的潛在基礎得以充分發揮作用;學校的責任就在於組織符合要求的情境、刺激,形成與正確反應間的聯結。
著作
桑代克的著作很多,其中主要的有:《動物的智慧:對動物聯想過程的實驗研究》(1898)、《教育原理的心理學基礎》(1906)、《個別差異》(1911)、《教育行政》(1913)、《教育心理學》(1913~1914)、《課程研究》(1928)、《成人學習》(1928)、《教育基本原理》(1929)。其中《教育心理學》、《教育基本原理》、《成人學習》等均有中譯本,對20、30年代中國教育心理學研究與教學有較大影響。有人批評桑代克把動物學習的研究用於人的學習,以及過於強調遺傳對個別差異的影響。這是正確的。桑代克在20世紀初期所作的研究及其成果對教育心理學的確立是有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