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強化

學習的強化

正文

強化是指一件事物提高了某一刺激所引起的反應出現的機率,使之在同樣條件下再度發生;從神經機制說,是指一個神經過程增強了另一神經過程的強度和效應。
И.Π.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中,強化是指條件反射形成過程中使無條件刺激同條件刺激相搭配。在巴甫洛夫的典型實驗中,犬對節拍器的響聲(條件刺激)產生唾液分泌的反應(條件反射),這一條件作用是由於食物(無條件刺激)在節拍器響聲(條件刺激)之前或同時出現而形成的。因此條件反射作用的實質是對於某一特定反應來說屬中性的一種刺激,在經常同可以誘發那種反應的刺激聯繫在一起時,它本身也開始誘發同樣的反應。條件反射的形成是用強化物(無條件刺激)進行強化的結果。強化是條件作用的必要手段,受強化的刺激就可產生條件反射,不受強化的與之類似的刺激則不會產生條件反射。就人類而言,詞也可以作為強化物在條件作用中起強化作用。學習的過程即是條件反射形成的過程。
B.F.斯金納用操作性條件作用或工具性條件作用來解釋一切學習過程。他設計的實驗裝置稱為斯金納箱。他認為學習即是形成操作性條件反應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強化物是在反應出現後呈現,與巴甫洛夫實驗中的先出現或同時出現強化物的情況不同。這種操作發生後的強化足以增加反應發生的一般傾向,增加後來反應發生的機率,這即是學習的成功,所以斯金納認為可以把學習定義為反應機率上的一種變化。他認為學習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有反應,即動作、操作或行為;二是要繼之以強化,而且越早越好。
斯金納把強化物分為兩類:一類是第一性的,即無條件強化物,這是維持生命所必須的食物、飲料之類的刺激物,它的強化作用是原初的,不是習得的;另一類是第二性的,即條件強化物,它因同第一性強化物發生過聯繫或代替過第一性強化物而具有強化作用。從理論上說,幾乎任何事物都可成為第二性強化物,具有強化作用。第二性強化物又可分為:有普遍性的強化物,如金錢;有社會性的強化物,如關注、讚許和喜愛;有象徵性的強化物,如獎章、獎狀、分數;有活動性的強化物,如參加遊戲、看電影電視、參加社會活動。
強化物有積極性的和消極性的,與之相應,強化也有積極性的和消極性的。因強化物的出現而增加了反應機率的強化稱為積極性強化,這種強化物即是積極性的強化物,如糖果、讚許。相反,因強化物的消除而增加了反應機率的強化稱為消極性強化,這種強化物即是消極性的強化物,如噪音、申斥。消極性強化同懲罰不同,儘管通常認為懲罰是獎賞的對立面,可是它並沒有相反的效果。消極性強化同積極性強化一樣,都具有增加反應機率的效果,而懲罰則是減少反應的機率。懲罰的效果是複雜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加以預測。斯金納後來建議放棄把懲罰作為一種社會控制的手段。他主張要善於利用強化,特別是一個人的內部強化。他認為教師的職責就是為每個學生及時提供適宜的和有效的強化,以增加其正當反應的機率。特別是使學生能自動地從內部自己進行強化而不必經常依賴外來強化。為了建立完善的教育過程,對教學進行科學的控制,斯金納大力提倡程式教學機器教學,要求在設計教學程式,控制刺激,提供反饋,施行強化並且藉助機器(發展到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工作。實際套用的結果表明,這種辦法提高了學習效果。
斯金納的關於操作性條件反應強化的學說雖然能局部地解釋和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可是事實上他把人的各種形式的心理活動都視為操作性反應,甚至把人的社會活動、相互交往也視為操作性的。這樣就把來自動物的行為原則普遍套用於人的活動的一切形式,忽視了人的能動性和社會性的本質特徵。
強化在學習中的重要意義,也得到其他心理學家的重視。C.赫爾就曾指出強化是導致學習的基本條件。他認為一特殊行為范型伴隨以內驅力減低時強化即行發生,學習即可成功。他把強化分為初步的和後繼的兩種,並指出後繼強化尤為重要,特別是在人類學習當中。A.班杜拉的研究指出,強化對學習動機的影響超過對學習本身的影響。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