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孫春龍,男,1976年生,陝西銅川人。《瞭望東方周刊》社會調查部主任、主筆。2008年9月15日,一封《致山西省代省長王君的一封舉報信》出現在《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孫春龍的部落格上,由此引爆了網路。儘管這封舉報信隨後被網站刪除了,但還是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重視,國務院迅速組成調查組徹查婁煩“8·1”事故,而使真相大白!因此獲得“中國十大法制人物”“中國陽光記者”“十大真情人物”,以及“2008感動中國候選人” 主要作品有《山西官煤勾結黑幕》《金三角毒梟禁毒》《中印邊境真相》等,曾寫過有關陝西的多篇報導,如《留守陝北的北京知青》《陝西政協副主席被雙規》《西安網友參政試驗》等。報告文學《以公民的名義》,新聞作品集《公開的力量》,近兩年更多地關注抗戰歷史,2010年9月出版記錄流落緬甸的中國遠征軍老兵回國尋親紀實《異域1945》。.
人生經歷
1997年,來自陝西銅川的農家孩子孫春龍從鹹陽師專畢業,成了西安印鈔廠的一名“幹部”。廠子效益不錯,工資不低,一切看起來都很穩妥,可孫春龍覺得有些“抱負”在心裡痒痒著。於是,他帶著以前寫的“文學作品”,到西安晚報社成了一名“新聞臨時工”。 做記者讓他感到幸福。他跑得很“歡”。再後來,他懷揣著新聞夢,成了新華社新創刊的雜誌《瞭望東方周刊》的一名記者。他把做一名調查記者當做自己的理想。外表“五大三粗”的他,顯然也是調查記者的合適人選,在那些被圍追堵截的災難現場,“人家有的以為我是裝修工人,有的以為我是礦工,可就沒人把我當做是記者。”
在國外,調查記者是最受尊敬的記者,也是最受尊敬的社會人群。他們總是在社會最陰暗的角落出現,調查那些被遮蔽的真相,揭開那些被金錢與權力掩蓋的內幕。“調查記者的榮光,就在於揭開真相,促成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孫春龍這樣認為。而在中國,真正的調查記者寥寥可數。孫春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調查記者。如普利茲所說的,記者應該成為國家這艘大船上的瞭望者。
孫春龍不缺少執著。在此次婁煩事件之前,他曾多次去山西,報導過山西官煤勾結黑幕和黑磚窯案等。那年採訪完山西黑煤窯,情切之下,他曾在部落格上發過“于幼軍(時任山西省長)你為什麼不辭職”的一封信。他執著於自己所關注的。“緬甸我去過六七次,金三角去過四五次。以前因禁毒的報導去過金三角,後來每年的禁毒日前後都會再去。我一直關注著那裡,和許多人都成朋友了。”山西婁煩之難,本來作為記者,刊發了報導,“任務”也算完成了。可後來眼看著“石沉大海”,他實在是心裡放不下,遂有了此後致書山西代省長、部落格舉報的舉動,終使婁煩之難大白於天下。
青島畫家
青島畫院專業畫家 孫春龍
孫春龍 : 男,漢族。1978年生於山東濰坊,2003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受教於宋豐光先生、張望先生。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青島畫院專業畫家。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獲獎,被博物館及各大美術機構收藏。
2004年《聖境》入選全國第二屆中國人物畫展併入編《人民美術出版社畫冊》。
《遠古的呼喚》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分區展,山東展區二等獎。
2005年《凝眸》入選第二屆菜鄉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被收藏併入編畫冊。
《聖土》入選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被收藏併入編畫冊。
《望》入選山東省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大型書畫作品展獲優秀獎。
相關事件
在震區
2008年5月12日以來,鋪天蓋地有關震區的訊息震撼著每一個國人的心,那些畫面、那些聲音時刻讓國人揪心。作為一名記者,此刻,孫春龍卻沒有更多地刨根問底式的採訪,他所做的,用傾聽和幫助獲取更多的人性化資料。“從職業的角度我們應該多問,但從人性的角度考慮,我不敢多問。很多時候我拿著記者本站在那兒,他們會給我說,但是我不敢多說什麼”。在他心裡,過多的問題只能讓災民重現災難,摧毀他們的意志。“這是我從其他村民那裡知道他的情況,有一個鄉的副鄉長的女兒失蹤了,在那種情況下,失蹤是一個好聽的詞,他沒有時間到綿陽市找他的女兒和老婆。一個禮拜後,他從鄉鎮到北川回報工作,然後打算此刻到綿陽市找女兒和老婆。到北川看到悲慘的情況後,他毅然返回工作,他知道太悲慘了,這么久了,沒什麼希望了。但是最後,他老婆托人給他說,他老婆還活著,當了名志願者!但女兒還沒有訊息。聽完這個事情之後,我跟他坐在一起很長時間,他把我領到旁邊,他們鄉黨委書記老婆、父母都不在了,他說的是他黨委書記的情況,沒有說他自己的情況,他是農校畢業,他說:‘我在現場不敢哭,老百姓看到我哭就更堅持不住了。’”
說到震區採訪,孫春龍說,“他們主動會說,包括綿陽市體育場,這是安置災民的地方,很多人都會說。我14號就到這裡了,當時還沒有從恐慌中解脫出來,當時餘震不斷,當時感覺特彆強烈,災民臉上的恐慌和緊張我一下子就感覺到了。有很多學生一下子就哭起來了,第一次特別大的災難給他們造成的影響非常大,遇到餘震就特別恐慌”。或許真如他所說,只要去傾聽,你就會得到很多內容。沒有必要去殘忍的引爆他們的悲傷。作為一個媒體人,孫春龍堅持:一個媒體的責任,不是把更多的慘烈擴大,在搶險階段,我們需要的萬眾一心,把災難度過。慘烈的場面看到很多,我們在報導的時候要有一定的篩選,包括看到屍體、房屋倒塌,包括看到災民的表情和眼神,那些都是很絕望的,是不知道將來怎么辦的無助的表情。我們不是把到處的屍體這種情況描寫出來,我們需要挖掘救援中人性中最美的東西。
揭露礦難瞞報真相
一封舉報信
2008年9月14日,當很多人的注意力都被北京殘奧會比賽吸引的時候,一封致山西省代省長王君的舉報信出現在《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孫春龍的部落格上,引爆網路。和別的舉報信不同,這是一封留有真實姓名和電話的舉報信。在這封《致山西省代省長王君的一封舉報信》中,孫春龍用上了一些網路流行語,“我是一名記者,我有責任用各種手段去讓真相顯現,我不是打醬油的,我也不會去做伏地挺身,其實歸根結底,我們都有著同樣的目的,就是讓這個世界和這個國家更加美好。”孫春龍的舉報緣於之前自己的一次採訪。
2008年8月1日,山西省婁煩縣寺溝村尖山鐵礦發生了山體滑坡的事故,據當地媒體的報導,有11人被埋。此事被當地確定為一起山體滑坡所致的自然災害。8月底,孫春龍在《瞭望東方周刊》發表了《婁煩:被拖延的真相》,他經過暗訪、核實,指出婁煩事故存在著瞞報謊報,死亡人數至少在41人以上。但稿子發出後,不到一天就在網路上被刪除。
孫春龍說,在這之前,他已經三次向相關部門舉報無果。稿子被刪,舉報無果,孫春龍回想起自己在婁煩喬裝打扮,歷盡艱辛的探訪,“那天是在中秋節,心裡很難受,一直想在現場的時候,家屬對我們充滿期待。”9月14日,孫春龍在部落格上發表《致山西省代省長王君的一封舉報信》,指出婁煩事故存在瞞報行為,也不是自然災害,而是重大責任事故。 “其實,我當時還郵寄了一封。”2008年11月3日,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時,孫春龍說。
一個批示
溫總理的批示讓真相大白,也讓我得到佑護
“我沒有想到這封信會被高層關注。”孫春龍說,儘管這封舉報信隨後被網站刪除了,但還是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重視,並最終促成國務院組成調查組徹查婁煩“8·1”事故,他受邀參加事故調查。9月17日,溫家寶總理和國務委員馬凱在“有部落格刊登舉報信反映8月1日山西婁煩縣山體滑坡事故瞞報死亡人數”上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核查。事故真相由此漸漸浮出水面。孫春龍的舉報,也得到了安監總局的充分肯定。
在十一期間安監總局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在這次事件的作用,新聞發言人說:“此事件之所以從‘自然災害’變為‘重大責任事故’,這篇報導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孫春龍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一句話:感謝溫總理,他的批示讓真相大白,也讓我得到佑護。婁煩垮塌事故已經被定性為一起重大的責任事故,真相正在調查當中。對孫春龍來說,事情本該這樣光明地結束了,但他卻說,承受的巨大壓力至今沒有消除,甚至在想到兒子的時候有過託孤之念,直到現在,他還會對家門口停著的陌生汽車感到緊張,也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不會踏上山西的土地了。
一種感覺
離真相越近,越能感覺到排山倒海般的壓力
孫春龍已做了近10年的調查記者。“我有把稿子放到部落格上的習慣,當時就把舉報信也放到部落格上了。再不做,這個事情就沒有機會了。我心裡一想到現場就難受啊,他們的親人就埋在土堆下,他們在旁邊燒紙錢。” 儘管孫春龍受邀參加了國家安監局的調查小組,但是“壓力”還是“排山倒海”而來。
孫春龍對此描述:我們離真相越近的時候,越能感覺到那種排山倒海般的壓力。你離事情的核心越近,你越覺得寸步難行。
孫春龍喜歡釣魚,國慶期間壓力非常大,他說自己經常一個人不說話,抽菸沉思,住在外省一個朋友那裡,釣魚釣了好幾天。銀行卡密碼什麼的全告訴老婆了,說到這裡他笑著補充一句:平時都不說的。跟幾個知己朋友都交代了,沒明說,就說以後幫忙照顧老婆孩子之類的。
此時的孫春龍也在面對不可知的命運。“每次跟著他們一起開會,就已經感覺到,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和中央調查組人員的博弈已經展開,就是誰戰勝誰的問題。如果地方上勝,我可能就敗掉了;如果是中央勝,我可能就成名了。”
那個時候,孫春龍突然想到一篇文章的標題《一張紙背後是銅牆鐵壁》。“那么多力量壓過來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個小螞蟻,很無力,很弱勢。”
一個支柱
收到上千條簡訊,壓力大時我會拿出來一條條看
孫春龍網上舉報信受到關注之後,很多人給他發簡訊。他說,目前已經接到上千條簡訊,還有幾百封郵件。孫春龍保存著,一條都沒刪。壓力大時,會拿出來一條一條看。
在這么多的簡訊中,孫春龍印象深的有兩條。其中一條簡訊說從心底里敬佩孫春龍,署名是山西一假記者。另一條簡訊署名是基層一安監人員,說自己以後要認真工作,再也不能漠視生命了。這兩條留言對孫春龍觸動很大:“最起碼說明因為我的舉動,他們內心開始反省,開始自責。” 經歷了婁煩礦難事件後,孫春龍在部落格上寫道:從我自身來講,最深的感受是一個人要堅持理想非常難。從事件來講,最深的感受就是它喚醒了更多的良知。每個人都有良知,只是我們在更多時保持了沉默。
一種詮釋
我是一個理想化的記者 不是一個揭黑記者
孫春龍報導了婁煩事件後單位獎勵了1萬元。對此,網上有人說“獎少了,建議網友們也都給他匯點款,‘揭蓋子’的記者,現在太難找了”。
孫春龍笑了,婁煩礦難的轉折點,這不是我一個人,肯定幕後還有好多人,這個東西怎么到了總理這塊兒,肯定細節上有好多人在努力。
孫春龍說自己一直是一個理想化的記者,對記者這個行業充滿了信心,也寄託了太多的希望。可能從業之初,他想的也是要去批評要曝光,但時間久了發現:曝光了一起,還有一百起在等著你。
現為《瞭望新聞周刊》社會部主任的孫春龍說,一篇調查報導“建設性”很重要,你有沒有點到問題的實質,批評對方能不能讓牽涉的利益群體心服口服?
他強調:我不是一個揭黑記者,我所做的一些個案性報導,更多的希望能有建設性的東西,能由一而面,解決更多存在共性問題的事。
一個抉擇
我所做的事 是記者職責的一個延伸
孫春龍的部落格上有句話:“能改變的就改變,不能改變的就適應,不能適應的就寬容,不能寬容的就放棄。”但婁煩礦難事件是例外,這次孫春龍沒有放棄。
孫春龍說:“當時我想的是,稿子沒有影響我就發舉報信,舉報信不成我就告那些安監部門不作為,律師我都找好了。在窮盡了一個記者的職責之後,仍然沒有讓真相大白,我只好繼續履行一個人應有的良知。”
記者報導的目的也是為了促成事件的解決,但如果對事件的解決沒有任何效果的話,所有的努力只是零,因此後面的舉動也是記者職責的一個延伸。
部落格留言
你為民申冤,你付出那么多的代價來揭露這次事件的真相,你冒著生命危險臥底採訪,你是真正的好的新聞記者。 在當今這個社會,我為有你這樣直言不諱的人而感動,希望你能頂住壓力,來更多揭露社會的醜惡,同時要注意人身安全啊!
龍哥,你是純爺們,是個純男人!
向您、向每一位沒有泯滅良知和正義感的記者、網民致敬!
策劃活動
策劃老兵回家活動
2005年在緬甸的一次採訪之後,他的人生軌跡從此與一群長期被故國遺忘、如孤兒般飄泊異域的老兵交織在一起。正處在職業生涯黃金期的孫春龍卻突然提出辭職,轉而成為“老兵回家”這項公益活動的發起人、策劃者。
從探訪國殤墓園到幫助第一位老兵李錫全回家,從辦手續困難重重到逐漸形成慣例,高度責任感和對歷史的敬畏讓孫春龍不斷前進,他曾這樣說到:“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後面有一個很大的群體,在支持我,幫助我去帶老兵回家。”
“請寬恕我的無知!”在《異域1945》以及各種為“老兵回家”發動的演講中,孫春龍一律使用了這樣的開頭。曾經他對中國遠征軍的歷史一無所知,正是對“無知”的救贖牽引他這一路走來。
“崗位變化,夢想從未改變”,“以前做記者是監督強權,現在去做公益是扶助弱者,其實兩者有一個共通的地方,不管是嘗試推倒一堵牆或者幫助一個雞蛋,其目的都是為了促進這個社會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