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狀況
2006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24億元,增長38%,規模以上企也實現銷售收入1.18億元,利稅1400萬元,分別同比增長50%、51%,完成工商稅收95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600萬元,分別增長34%、30%,農民人均純收入3718元,增長12%。全鎮政治穩定,社會安定,民風淳樸,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榮獲菏澤市安全生產“雙基”工作先進單位、定陶縣政協工作先進單位、定陶縣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定陶縣招商引資先進鄉鎮、定陶縣平安建設先進鄉鎮、定陶縣林業生產先進鄉鎮、定陶縣動物防疫先進鄉鎮、定陶縣蔬菜生產先進鄉鎮、定陶縣人大宣傳先進鄉鎮、定陶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二等獎等18個榮譽稱號。同時被菏澤電視台《新農村》欄目列為2006年度“定點拍攝基地”。歷史沿革
孟海位於定陶城東北20公里,靠定(陶)龍(堌)公路北側。耕地2007畝,人口2004,農曆一、三、六、八逢集。村莊成塊狀,一條東西街,今向村南沿公路兩側發展。該村始建於隋朝以前。曾有孟海城、田長營、古風村、孟家海等名。據《寰宇記》記載:“孟海城在縣東北三十里,隋賊帥孟海公陷曹州,築此南北二城。”《山東通志》亦有載:“海城在縣東北四十里,有南北二城,隋末賊帥孟海公築,今為孟家海莊。”隋末農民起義首領孟海公,濟陰人。隋大業九年(613年)起義,初據左城(據《曹縣誌》),後又逃此築城抗守,故名孟海城,簡稱海城。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改名田長營。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改稱古風村。民國十年(1921年)又改名孟海,亦稱孟家海。
村屯建設
農民同富共進山東省定陶縣孟海鎮實施“千戶帶動同富共進”工程結出累累碩果,全鎮新建蔬菜大棚1500個,以雙孢菇為主的食菌棚1800個,新增以瓜菜為主的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2萬畝;發展養殖戶162個,各類加工戶325家,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30%。“千戶帶動同富共進”工程實施之初,鎮幹部深入到各家各戶進行調查,摸清每一個農戶的“家底”,選出經濟實力強、生產技術好、管理水平高的1000個富裕戶作為幫帶戶,按照1戶幫10戶的原則建立1000個幫帶小組,通過幫資金、送技術、傳經驗等形式,幫助低收入戶加快致富步伐。鎮黨委和政府一方面給予幫帶戶積極支持,先後為幫帶戶籌集資金1600餘萬元,訂閱《農民之友》等科技書刊4000餘份,聘請6名專家、教授、技術員對他們進行重點技術指導,以增強他們“傳幫帶”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對幫帶戶、被幫戶和鎮幹部落實目標雙項責任制,鎮黨委抽調100名鎮幹部駐進21個行政村蹲點,按照每1名鎮幹部包10個幫帶小組,聯繫100個被幫戶的原則,落實包組聯戶責任制。
幹部發放千張“聯繫卡”孟海鎮共有12名下鄉駐村幹部,分駐在四個村子,東張村是其中的一個。2006年4月30日,東張村部分家庭都收到一張《孟海鎮“萬名幹部下鄉”活動駐村工作組聯繫卡》的小卡片,上邊寫著派駐村派駐人員的姓名、手機號碼等信息,背面寫著“工作任務”以及縣“萬名幹部下鄉”辦公室的聯繫電話等。這是駐孟海工作組推出的一項建立乾群聯繫卡、密切幹群關係的措施,在該鎮所駐的四個村共發放1000多張。通過聯繫卡,民眾有什麼困難、問題、意見或建議,都能在第一時間找到駐孟海鎮所派村工作組,對於民眾反映的問題,駐村幹部儘量給予現場答覆和解決,解決不了的,協調有關部門研究討論,儘快妥善解決好,同時還起到監督作用,如果對工作組的工作不滿意,可以直接撥打聯繫卡後面的縣“萬名幹部下鄉”辦公室的聯繫電話進行舉報,以監督工作組,切實解決了廣大村民的部分實際困難,幹群關係得到進一步融洽,被民眾親切的稱為“聯心卡”。
廉政文化建設
山東省定陶縣孟海鎮黨委、政府切實將廉政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認真研究方案,落實有效措施,充分發揮本鎮文化資源優勢,採取多種形式,在全鎮廣泛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轉變了幹部民眾的思想觀念,樹立了良好的村風民風,促進了社會穩定,推動了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定陶縣孟海鎮是遠近聞名的戲曲之鄉,琴書、墜子書、弦子鼓、豫劇、兩夾弦、大平調、山東梆子等曲藝種類繁多,文化資源豐富。大部分村都有大鼓隊、秧歌隊、曲藝隊、文藝宣傳隊等民間藝術團體,同時也培養造就了一批民間藝人。隨著黨的富民政策的深入貫徹落實,廣大農民民眾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們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意識也逐漸高漲。一些原來文化活動基礎較好的村的民眾便自發組織起來,利用勞動之餘,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該鎮黨委、政府在開展精神文明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中,認真總結這些村的經驗,決定成立農村文化活動指導站,充分發揮本鎮文化資源優勢,加快農村文化事業發展,以此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各項工作開展。於是,通過認真調查和多方徵求意見,在全鎮選拔了3名熱心文化事業、具有一定創作能力和演藝水平的農村老藝人,成立了孟海鎮農村文化活動指導站。並明確了任務目標,制定了開展農村文化活動的實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農村文化活動指導站和指導站人員一起討論開展農村文化活動的思路,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和措施,幫助解決存在的具體問題。在鎮機關辦公用房特別緊張的情況下,為農村文化活動指導站騰出了兩間辦公室,並進行了粉刷裝修;投資5000餘元,為指導站購置了辦公設施及交通工具;還向文化活動指導站撥付文化活動經費4000餘元,從而確保了農村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
挖掘農村文化資源,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農村文化活動指導站成立後,3名老藝人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心,飽滿的工作熱情,扎紮實實地開展各項工作。3名老藝人堅持在學習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政策理論和法律法規知識水平,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論,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組織建設等有關檔案和有關的法律法規;經常深入到村到戶,向廣大幹部民眾學習。同時為了努力搞好文藝創作,他們堅持“文明、活潑、健康、向上”的八字方針,深入實際、深入民眾、深入農村工作和生活,認真調查採訪,密切配合當前形勢和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廣泛收集本鎮各項工作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好人好事,認真編寫形式多樣的文藝節目,採取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方式,排演廣大農民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截止7月20日,鎮文化指導站已創作編寫各類節目26個,排練演出10多場次,促進了全鎮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他們積極挖掘農村文化資源,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孟海鎮有著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蘊,但由於長時間的間斷和一些老藝人的年齡偏大、甚至去世,有的優秀文化資源面臨絕跡、失傳。文化活動指導站成立以來,指導站人員通過走村入戶深入調查了解,在馬樓、彭莊村挖掘出古老的曲藝劇種——弦子鼓,並及時將這一情況上報了縣文化局,引起了文化局領導的高度重視,並上報給了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文化廳負責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朱主任來到孟海鎮,找到了馬樓村“弦子鼓”傳承人馬年佑和彭莊村“弦子鼓”傳承人孫寶聚,向其詳細了解“弦子鼓”的歷史淵源及傳承情況,並進行了現場採訪錄像。文化廳朱主任高興地說:“沒想到菏澤還有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目前,鎮文化活動指導站已蒐集了“弦子鼓”傳承人過去五六十年代經常演唱的民眾喜聞樂見的戲曲唱段《許仙借傘》、《攆黑驢》、《佘太君表功》、《王允休妻》、《趕蠅子》、《米建逰宮》等,文字達5000餘字。
弘揚正氣,倡導新風指導站堅持“以先進的思想引導人、以典型的事跡教育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導思想,切實把開展農村文化活動與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編排各種題材的文藝節目,組織民眾開展演唱活動,弘揚正氣,鞭韃歪風邪氣,倡導文明新風,維護社會穩定。2006年,鎮黨委政府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擺在了突出位置,下決心轉變幹部作風,並帶頭深入基層,體察民情,千方百計為民眾辦實事好事,受到了民眾的好評。文化活動指導站人員,為配合黨委政府推動全鎮黨風廉政建設順利開展,通過深入了解,認真總結,先後編寫了反映黨員幹部勤政愛民題材的琴書《書記拜壽百歲人》和小戲劇《爺倆談心》等節目,使全鎮幹部深受教育和啟發,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協助黨委政府做好計畫生育工作,文化指導站人員積極與計生辦聯繫,蒐集計畫生育正反兩個方面的典型等,編寫了《咱共同落實計畫生育法》、《別學王家的“金圪塔”》、《近親結婚害處大》、《孩子包》等文藝節目,為民眾演出,使廣大民眾即了解了當前的計畫生育政策和實行計畫生育的好處,又從中受到了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為配合鎮黨委政府開展的廉政文化進農村、進家庭活動,鎮文化活動指導站人員對彭莊行政村彭保春、彭保華一家精心孝敬老人的感人事跡,編寫成“墜子書”《孝敬老人有人敬》,組織演唱人員在全鎮鎮村幹部及民眾參加的民眾文藝匯演會上演唱,有力地弘揚了人人尊老敬老愛老這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為全鎮廉政文化活動的開展廣造輿論,使廣大幹部民眾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不少民眾主動孝敬老人,為老人做好事、實事,在全鎮形成了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風氣。
下一步,定陶縣孟海鎮黨委、政府將舉辦民眾文藝匯演,編排10多個文藝節目展現給全縣幹部民眾。積極創造各種有利條件,以點帶面,加快各村文化活動隊伍建設步伐,儘快形成“村村都有秧歌隊,天天不斷鑼鼓聲”的農村文化活動新格局。進一步針對當前農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多創作、演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方面的文藝節目,教育民眾學法用法,知法守法,依法辦事。同時,繼續抓好廉政文化活動,抓好先進典型和好人好事的宣傳,弘揚正氣,鞭韃歪風邪氣,在全鎮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以此促進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歷史文化
孟海公(?-621) 曹州濟陰(今山東定陶西)人,隋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隋大業九年(613年)三月,孟海公在周橋聚眾起義。控制曹、戴二州,即今曹縣、成武、定陶一帶,眾至三萬餘人。公元618年隋煬帝被殺後,孟海公自稱“宋義王”,成為山東農民起義的一位著名領導人。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十一月,竇建德率大軍渡過黃河,進攻孟海公部,俘獲孟海公。孟海公歸附了竇建德。竇建德留部將范願守曹州,自己率本部人馬和孟海公部西進洛陽,援救原隋朝派往東部洛陽鎮壓農民起義的王世充,在唐軍的打擊下,危在旦夕,竇、孟部雖兵勢頗盛,但士卒疲憊,屢戰不利。竇建德不聽謀士凌敬提出的改道進攻上黨,使唐兵還救關中,從解洛陽之圍的建議,貿然向唐軍進攻,結果五月成皋一戰,全軍覆沒,竇建德、孟海公被俘,押解到長安。公元621年,孟海公被唐朝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