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定本

此書以今文《孝經》為本,仍從朱熹《孝經刊誤》之體例,分列經傳。 蓋至是,而《孝經》有二改本矣。 此書以今文《孝經》為本,仍從朱子《刊誤》之例,分列《經》、《傳》。

古籍簡介

〖孝經定本〗一卷。
吳澄(1247-1331)撰。澄為元代著名理學家,生平事跡詳見《易纂言》。此書以今文《孝經》為本,仍從朱熹孝經刊誤》之體例,分列經傳。其經則合今文《孝經》六章為一章;其傳則依今文為十二章,對其次序有所改易。至朱子所刪一百七十二字(按:朱子所刪本為二百二十三字,中有句刪其字者,此惟載所刪之句,故止一百七十二字)與古文《閨門》章二十四字,則不列正文,並附錄於後。後有大德七年(1303)吳氏門人張恆跋,稱其師觀邢疏而知古文之偽,觀朱子所論,知今文亦有可疑之處。因整齊諸說,附入己見,撰成是編,以為家塾課子之書,不欲傳之,故未嘗示人云雲。可見吳氏不欲外傳,蓋亦怕承擔隨變改經之罪名。書中所論,瑕玉互存,如謂漢初諸儒始見此書,則不免舛誤;早在秦漢以前,魏文侯就曾為此書作傳,事俱見於漢蔡邕《明堂論》中。吳氏未及詳考,遂有此武斷之言。吳氏據許慎《說文解宇》所引古文《孝經》“仲尼居無閒”字,考知古文之“仲尼閒居”四字為劉炫所妄增。又據桓譚《新論》稱古文《孝經》凡一千八百七十二字,如此則與今文異者四百餘字;今劉炫本只有一千八百七十字,多於今文八字;除增《閨門》一章二十四字外,與今文異文僅二十餘字。如此具體之論述,較唐人司馬貞攻駁古文《孝經》,但泛稱其文句鄙俗者,則特有根據。所定篇第雖多分裂舊文,不類原序;但詮解簡明扼要,秩然成理。誠如《四庫全書總目》所言:“朱子《刊誤》既不可廢,則澄此書亦不能不存。蓋至是,而《孝經》有二改本矣。”
有明朱鴻編《孝經十書》本,清《通志堂經解》本及《四庫全書》本。

四庫提要

《孝經定本》·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元吳澄撰。澄有《易纂言》,已著錄。此書以今文《孝經》為本,仍從朱子《刊誤》之例,分列《經》、《傳》。其《經》則合今文六章為一章。其《傳》則依今文為十二章,而改易其次序。至朱子所刪一百七十二字(案朱子《刊誤》凡刪二百二十三字,中有句刪其字者。此惟栽所刪之句,故止一百七十二字),與古文《閨門章》二十四字,並附錄於後。後有大德癸卯澄門人河南張恆《跋》,稱澄“觀邢《疏》而知古文之偽,觀朱子所論知今文亦有可疑,因整齊諸說,附入己見,為家塾課子之書。不欲傳之,未嘗示人”云云。蓋心亦有所不安也。其謂漢初諸儒始見此書,蓋未考魏文侯嘗為作《傳》,見於蔡邕《明堂論》中。至其據許氏《說文》所引古文《孝經》“仲尼居”無“閒”字,知古文之“仲尼閒居”為劉炫所妄增。又據桓譚《新論》稱古文千八百七十二字,與今文異者四百餘字。今劉炫本止有千八百七十字,多於今文八字。除增《閨門》一章二十四字外,與今文異字僅二十餘字。則較司馬貞之攻古文但泛稱文句鄙俗者,特有根據。所定篇第雖多分裂舊文,而銓解簡明,亦秩然成理。朱子《刊誤》既不可廢,則澄此書亦不能不存。蓋至是而《孝經》有二改本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