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存齋晦靜息庵學派是南宋末湯千、湯巾、湯中三兄弟創立的學派。湯千號“存齋”、湯巾號“晦靜”、湯中號“息庵”,因稱所創學派為“存齋晦靜息庵學派”。三兄弟之父湯德威,於“古學無不通”,湯千盡得家學之傳。其父死,湯千又將家學傳於諸弟湯巾、湯中等。三兄弟“自其少時,博參聖賢言論,以為指歸,精思力踐,不進不已”。後一同師事朱熹私淑弟子柴中行,繼而又並師事朱熹二傳弟子、西山學派創始人真德秀。曾從“真西山(德秀)論誅泗伊洛之源流,與宋、陸氏之所以同異,融會貫通,卓然自有見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湯乾後任南劍、嘉興二郡學,日與諾生講論道義,“雖吏胥市人之子,有可教者,亦收置校序,親授經史”。湯巾、湯中亦授徒講學,湯巾弟子尤多,因形成自己的學派。此派一傳數傳弟子甚多,著名者有:湯漢、徐霖、王應麟、危復之、謝枋得、徐直方、曾子良、程紹開、吳澄、胡一桂、李天勇、饒宗魯、胡志仁、饒敬仲等。
學術主張
存齋晦靜息庵學派最初以傳播朱熹理學為主,繼而接受陸九淵“心學”的某些思想,融會朱、陸學說,成為此派的最大特色。他們主張學孔孟者,必自讀《四書》始,意之誠,家國天下與吾心為一。誠之至,天地人物與吾性為一”。強調“為天立心,為生民立極”。認為“人主清心無欲,盡用天下之財力以治兵;大臣公心無我,盡用天下之人才以強本”,才能“以亡為存”。此派學說的特點在於“用心於內而求踐其實”。(《宋元學案》卷八十四《存齋晦靜息庵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