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心理治療

存在心理治療

存在心理治療(existential psychotherpy) 受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影響的一種心理治療觀。R.R.梅、賓斯萬格以及鮑斯是將存在主義思想引入心理諮詢與治療的重要人物。該觀念代表的不是一個獨立的學派,沒界定清晰的理論模型與治療技術。主要觀點:(1)人們處於世界上的主要工作就是了解其代表的意義;(2)人們經由與整個世界,尤其是與他人之間的互動而了解自己;(3)焦慮來自某些關係的缺乏(與自己、與他人、與整個世界)或者採取行動與選擇時失敗的結果;(4)人們應對自己在整個世界中的地位負責,人們是決定整個世界代表的意義的主角,並且對整個世界提供組織結構;(5)諮詢與治療者的工作是儘可能地了解當事人所處的世界,並且鼓勵當事人負起做決策的責任。

定義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療法有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所創立的意義療法和美國心理學家羅洛·梅倡導的存在主義取向的心理療法。

基本理論

(一) 人性觀

弗蘭克認為對生活意義或生命意義的探索和追求是人類的基本心理需要,而且人類存在的意義不是固定不變的,也沒有一種預先設計的或選定的存在意義,人類是處於一種持續在轉換、演進和創造的狀況之中,人不斷在發現和質疑我們存在的意義。一個人如果找不到生活目標,或因某種挫折失去了生活目標,或因環境巨變,感到生活迷惘,就會有“存在挫折”和“存在空虛”的心理傷害或心理困惑。

(二) 自我察覺觀

存在心理治療認為,人之所以能做出決定及反應,是因為人擁有自我察覺的能力。察覺能力越強,自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拓展人的察覺能力也就能增進我們充分體驗生活的能力。

存在心理治療就是試圖通過當事人的自我察覺來反思或頓悟自己心裡困惑的原因所在。

存在心理治療認為,當事人的察覺能力愈來愈精進時,其自我實現的潛能就愈加可能得到發揮,其改變原來的行為模式的可能性就愈大。

(三) 自由與責任觀

在存在主義看來,自由與責任是一體的兩面,願意承擔責任則意味著獲得了改變的自由,而推卸責任則意味著對改變的抗拒。治療者的作用就在於啟發當事人已經浪費太多的生命時光在逃避,而應勇敢、明白地接受自己能做選擇的事實,鼓勵他們學習運用選擇的自由,即去嘗試選擇比現在有限制的存在方式更為充實、美好的存在方式。

(四) 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觀

存在心理治療者認為,那些陷入心理困惑的人既害怕孤獨,又失去自我認同。存在治療鼓勵當事人鼓起勇氣努力發掘自我核心,學習如何利用內在力量來生活,學習自我設計生活。在接受孤獨與疏離體驗的同時,學會自主地與他人發展社會關係。

(五) 生命意義觀

“存在的虛無”是心理障礙的終極問題。意義療法鼓勵當事人重新發覺生命中的意義,當然,意義並非憑空產生,而是來自投入創造後的副產品。

(六) 焦慮和死亡觀

存在主義認為,自由和焦慮是一體的兩面,有自由時就會出現焦慮,有人將這種現象稱為“自由的眩暈”。存在心理治療的目標是鼓勵當事人願意接受和挑戰生活中的正常焦慮,這同時意味著對新生活的開放態度和探險精神。在存在心理治療者看來,焦慮不僅不一定是病態,反而是一種治療工具和創造性材料,焦慮可被轉換成當事人冒險實驗的能源。

存在心理治療認為,對死亡的健康察覺具有重要的心理治療作用。它能使當事人以更真誠的態度和方式去生活,改變目前不良的舊習,珍惜有限的生命,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程式技術要點

存在心理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增進當事人對自己的察覺,認識與接受人不能逃避行為的自由和選擇責任的事實,勇敢地面對在自我抉擇時所衍生的焦慮,重新尋找和發現生命的意義,或發掘挫折中的新的意義,克服受限制的存在狀況,以積極向上的態度來面對和駕馭生活。

其治療程式及要點如下:

第一階段: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首先要鼓勵當事人在接受治療時應儘量開放自己的心靈之門。其次,要協助當事人認識與澄清自己面臨的問題,剖析自己的性格、價值觀、人生觀在困境形成和處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階段:幫助當事人認識自我,探討生命的意義,尋回失落的生活目標。

第三階段:鼓勵當事人將在治療過程中學到的新觀點和認識化為行動,嘗試改變原來的生活模式和行為方式,使生活更具有或獲得新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