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伯華

孔伯華

孔伯華(1885--1955),譜名繁棣。中醫學家。山東曲阜人。與汪逢春、蕭龍友、施今墨並稱北京四大名醫。學自家傳。早年任北京外城官醫院醫官。1929年被選為全國醫藥團體聯合會臨時主席,率請願團赴南京,迫使國民黨政府收回“取締中醫”的成命。後與蕭龍友合辦北京國醫學院並任院長。建國後,任衛生部顧問、中華醫學會中西醫學術交流委員會副主任。是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學術上,主張病必求其本,臨證注重濕與熱。以善治溫病著名,更以善用石膏一藥,為醫林所景仰。著有《時齋醫話》、《傳染病八種證治晰疑》。有《孔伯華醫集》。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孔伯華與毛澤東 孔伯華與毛澤東

孔伯華(1884-1955年) 現代醫家。原名繁棣,號不龜手廬主人,山東曲阜人。其祖父為當地名醫,孔氏深受其影響。幼年時攻讀經書,並隨父宦遊各地。後以母病,遂立志學醫。16歲時,移居河北易州行醫,於當地與名醫狄虎堂等人交善。後又於25歲時在北京外城官醫院任職,與當時名醫張菊人、陳伯雅等共事,切磋學問。1929年,曾參與奮起反抗當時政府擬消滅中醫的活動。並於同年與另一名醫蕭龍友共辦北京國醫學院,培養較多的中醫人才。平時喜用並善用石膏,故有“孔石膏”之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全國政協第二屆委員。所著有《八種傳染病證治析疑》、《臟腑發揮》等,尚未見付梓。人稱“北京四大名醫”之一。

生平經歷

二十五歲時起就應邀在北京外城官醫院出診。

圖示封面 圖示封面

1929年,汪精衛反動政府意欲消滅中醫,他便聯絡同道在京師創辦了醫藥學會,奔走呼籲,被推舉為聯合會主席到南京請願談判,終於使政府取消了前議。同年,孔伯華與蕭龍友共創中國第一所醫學高等學校“北京國醫學院”,邀請各地名醫並肩作戰,辛苦操勞,在沉重的中外當局壓力下培養出了大批的下一代中醫人才,這些學生也都是成績卓著的棟樑之才,在其後中醫元氣大傷的情況之下,承擔起了繼承和發展中醫的重任。

解放後,孔伯華因醫術高超,名列中國四大名醫,更因高風亮節,倍受各界人士尊重。黨中央選定孔伯華擔任毛澤東的保健醫生。

先生一生操勞,在1955年3月10日,他在出診過程中身體突然感到不適,但仍勉強為6位病家診治。其後便回家調養,不料從此一病不起,享年71歲。先生去世後,周恩來總理親自擔任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親往寓所弔唁。

學術經驗

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關於他的學術經驗,他的三子孔嗣伯曾在《中醫雜誌》1962年7——8號中介紹過,現摘要於下:

他認為中醫在臨床上不僅是單純的看其局部的病,而且應該照顧到病人的整體,特彆強調“元氣”。辨證論治全憑綱要。綱者:兩綱,曰陰、曰陽;要者:六要,曰表、里、寒、熱、虛、實。“兩綱六要”,不能平列。在治學方面,首先應熟讀《內經》,參悟經旨,不泥於古,抱著實事求是的客觀態度。在診斷方面,脈貴於神,意在勻和。在病機方面,在正氣受傷的原因中,他首先強調脾為後天之本,以及脾胃與肝的關係,尤其重視肝脾關係,主張脾胃有病必系肝,肝病必繫於脾胃。臨證注意脾濕和肝熱。在外感溫熱病方面,認為人體內的鬱熱伏氣(久郁之熱和潛伏之氣)是感受溫熱病的主因。

他擅用石膏,是從躁、渴、喘、嘔四處著眼,在他的著作《時齋醫話》中講述很詳:“諸石膏之療能,其體重能瀉胃火,其氣輕能解表肌(解表清熱),生津液,除煩渴,退熱療斑(皮膚上出的小紅點成片就叫斑),宣散外感溫邪之實熱,使從毛孔透出。其性之涼並不寒於其他涼藥,但其解熱之效,遠較其他涼藥而過之。治傷寒之頭痛如裂、壯熱如火,尤為特效,並能緩脾益氣,邪熱去,脾得緩而元氣回;催通乳汁,陽燥潤,孔道滋而湧泉出;又能用於外科,治療瘍之潰爛化腐生肌;用於口腔而治口舌糜爛;胃熱肺熱之發斑發疹更屬要藥。”

民間因他善用石膏,有“石膏孔”的稱譽。又善用鮮藥,如鮮藿香、鮮佩蘭、鮮薄荷、鮮藕、鮮荷葉等,取其芳香清輕,清靈通竅,除穢透達。

1929年汪精衛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時,曾明令廢止中醫。這一反動政策,立即激起中醫界的極大公憤。各地推出代表齊集上海進行抗議,成立了“全國醫藥團體聯合會”,進行鬥爭。孔伯華先生被推為臨時主席,全國輿論支持,使反動當局不得不收回成命,並被迫同意成立國醫館。1955年孔伯華逝世,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親任治喪委員會主任,並親臨他的寓所弔唁。

用藥特點

中醫穴位 中醫穴位

孔伯華先生用藥的特點,可以總結為“虎嘯龍騰”。他遣方用藥必先辨證精詳,對證用藥,並無門派的偏傾。他認為不論是祛邪還是扶正,都是為達到恢復和補養元氣的目的。扶正即為祛邪,祛邪亦可扶正,孰前孰後,應因人因地因時而決,不可先有主見。他認為只要辨證準確,則“參、術、硝、黃俱能起死;芩、連、姜、附俱可回生”。要對證下藥,不可執於成方。若固執於某方以治某病,則是犯了“冀病以就方,非處方以治病”的錯誤。他的藥方,亦如虎嘯龍騰一般氣勢恢宏。先生擅用石膏,有用之達數斤者,雖用量驚人,卻常有起死回生之妙,足見其辨證極其精準,而且對病情的把握也能做到成竹在胸。他喜用石膏,還為此藥專門講座,糾正了世人以為其藥大寒,常規避之,以恐傷腸胃的錯誤觀點。他認為該藥性質涼而微寒,其味鹹而兼澀,凡內傷外感,病確偏熱者,投無不宜。並考證了《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書中對“石膏”的介紹與套用方法,從各個角度加以分析,論述十分精闢。

治病理論

相關圖書 相關圖書

孔伯華先生治病的特點是注重整體,強調元氣。他認為不可以只知治病,而不顧護人體的元氣。他還十分強調辨證論治,認為:“醫之治病,首先在於認證,將證認清,治之則如同啟鎖,一推即開。認證之法,先辨陰陽,以求其本,病本既明,虛實寒熱,則迎刃而解。”他提出了將中醫理論中重要的“陰、陽、表、里、虛、實、寒、熱”的八綱,分為“陰陽”兩綱和“表、里、虛、實、寒、熱”六要的觀點。從中醫學的臨證學的角度來說,這是非常切合實際,也很實用的診斷方法。他說,“辨證論治,全憑綱要,綱者兩綱,要者六要,曰表里虛實寒熱。”在中醫辨證綱要上,又進行了一次明確的劃分。

石膏孔

相關圖書 相關圖書

他擅用石膏,是從躁、渴、喘、嘔四處著眼,在他的著作《時齋醫話》中講述很詳:“諸石膏之療能,其體重能瀉胃火,其氣輕能解表肌(解表清熱),生津液,除煩渴,退熱療斑(皮膚上出的小紅點成片就叫斑),宣散外感溫邪之實熱,使從毛孔透出。其性之涼並不寒於其他涼藥,但其解熱之效,遠較其他涼藥而過之。治傷寒之頭痛如裂、壯熱如火,尤為特效,並能緩脾益氣,邪熱去,脾得緩而元氣回;催通乳汁,陽燥潤,孔道滋而湧泉出;又能用於外科,治療瘍之潰爛化腐生肌;用於口腔而治口舌糜爛;胃熱肺熱之發斑發疹更屬要藥”。

民間因他善用石膏,有“石膏孔”的稱譽。

作品

《孔伯華養生十二字訣 》內容提要:

第一講 養生之道

中華神醫藥方 中華神醫藥方

文惠君曰:“吾聞庖丁解牛,知養生矣”

《黃帝內經》到底要告訴人們什麼?

第二講 養生的原則

從古到今,我們都在尋找一個長壽秘訣,那么人體為什麼會衰老?長壽的秘訣又是什麼呢?

第三講 和喜怒

小孩受驚就會尿褲子,思慮過深就會不思茶飯,這些身體上的反應跟情緒的波動有什麼聯繫呢?

第四講 節飲食

胃是我們的貨倉,脾就好比物流公司,只有脾胃的正常運轉,才能使身體排除糟粕,汲取精華。

第五講 避寒暑

氣候交替是致病的外因,究竟該如何做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第六講 現代都市人群的基本體質特徵之 陰虛

你常熬夜嗎?你常失眠嗎?……

何者為陰虛?何人易陰虛?陰虛又該如何對治呢?

第七講 現代都市人群的基本體質特徵之 內熱

你為何會急躁?為什麼有些女孩子臉上會起小痘痘?……

揭示內熱的原因,告訴你消除內熱的方法。

相關圖書 相關圖書

第八講 現代都市人群的基本體質特徵之 脾濕

一位脾被摘除的患者為什麼還會被診斷為脾濕?

杜月笙與脾濕

第九講 起居有常

養移氣 居移體,你的起居是什麼樣子?

起居真的會對人的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嗎?

第十講 女性養生

女性如何使健康體質與美麗容顏兼得?女性如何拋卻憂思忿怒,獲得幸福人生?

第十一講 中老年養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那么,船到江心,如何補漏?中老年養生自有訣竅。

第十二講 養生雜談

推拿、拔罐、洗澡、吃藥……

生活小事,蘊藏養生之道,也處處充滿了養生陷阱……

京城名醫

周恩來與孔伯華 周恩來與孔伯華

晚清、民國直至解放後,京城流傳著四大名醫的稱譽,他們就是“蕭孔汪施”,即:

1、孔伯華,擅治溫熱病(發高燒及部分傳染性疾病);

2、蕭龍友,擅治虛勞病;

3、汪逢春,擅治濕溫病(一般多見於夏秋之交,由於暑熱與濕氣侵入人體,破壞了人體的正常生理機能,引起病理變化,特別表現在胃腸消化或吸收機能的障礙上,而兼有熱象的稱為濕溫病);

4、施今墨,擅治心臟病及其他內科雜病(如糖尿病、神經衰弱、高血壓病、氣管炎病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