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7月1日)
叢書名: 京城四大名醫經驗傳承
平裝: 40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22059147
條形碼: 9787122059147
尺寸: 23.8 x 16.8 x 2.4 cm
重量: 680 g
作者簡介
孔令謙,北京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孔伯華養生醫館館長,孔伯華國醫學堂創辦人。應邀在北京電視台養生堂欄目舉辦題為“會吃才健康”的講座
內容簡介
孔伯華中醫世家學術已成功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市中醫管理局“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孔伯華名家研究室為了更全面地展現先祖學術思想體系和後人的傳承與發揚,編撰了這部《孔伯華中醫世家醫學傳習錄》,收錄了先祖及第二代、第三代部分學術傳人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
媒體評論
出書背景
中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的精粹。繼承和發揚中醫學的思想和臨床實踐經驗,是對全人類健康事業的貢獻。名老中醫代表著中醫學術和臨床發展的最高水平,他們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是中醫藥學術特點、理論特質的集中體現,整理研究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學術思想對中醫藥學的發展和創新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我國《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系統繼承中醫藥的寶貴知識和經驗是中醫藥發展創新的源泉和基礎”,其主要任務之一是“收集整理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用藥方法並進行系統研究,建立高效的傳承方法和個體化診療體系” 。
北京四大名醫始於民國時期(20世紀30年代),代表著當時中醫臨床的最高水平,創辦了北平、華北國醫學院,為北京和華北地區培養了大量高級中醫人才,推動了北京地區中醫臨床醫學與學院派學術的發展,同時也繼承發展了中西匯通派的學術思想,對於北京以至全國中醫學發展的歷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北京四大名醫的學術涵蓋了師承教育、學院派與宮廷醫學、中西匯通派學術特點,是構成燕京中醫學派的核心與歷史淵源。
北京四大名醫既是中醫學的臨床學家,又是中醫理論家、教育家,他們的學術思想深深地影響著他們的後裔、弟子、門生或再傳弟子。在北京地區乃至於全國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政府、媒體到當今中醫界人士,對於四大名醫的學術始終給予高度的重視,在2008年5月由四大名醫的後裔和入門弟子共同發起,成立北京四大名醫學術研究中心,目的在於進一步全面深入研究、繼承、弘揚四大名醫的學術,
為推動中醫中藥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深入挖掘四大名醫學術內涵及精華,我社與北京四大名醫學術研究中心合作,邀請北京四大名醫的傳人及其後裔整理出版了這套叢書,通過記述他們的醫德、醫術、醫案、醫話,展現他們中華大醫的風采。
2008年8月6日,京城四大名醫經驗傳承項目正式簽約啟動。蕭龍友先生嫡孫女蕭承悰、孔伯華先生嫡孫孔令謙、施今墨先生之子施小墨以及高益民教授等光臨我社參加簽約儀式。
2009年2月19日,汪逢春先生入室弟子謝子衡老先生,以92歲高齡,親臨我社參加了《同硯集醫話》的簽約儀式,中央電視台“人物”欄目對此次簽約活動進行了全程採訪和拍攝。
我社對這套叢書的編輯出版工作高度重視,俸培宗社長非常關心叢書的出版情況,親自指導生產調度及圖書封面的設計製作。《孔伯華中醫世家醫學傳習錄》,是本套叢書最先推出的品種,內容涉及孔門三代人的學術經驗和傳承,字數達50萬字,學術性強、篇幅較大、加工難度大、出版時間緊。2009年5月20日,作者交齊全稿,開始進入生產流程。在社領導的關心指導下,我社編輯、印製、發行各部門通力合作,加班趕製,在1個月的時間內出版了這本反映孔伯華中醫世家醫學傳承的學術專著。體現了我社對作者守信重諾,對書稿嚴謹負責的出版作風。
目錄
第一章 孔伯華醫學學術特色1
一、主要學術思想2
二、辨證論治臨證要則2
1?論治病必求其本2
2?論祛邪與扶正3
3?論知時變則不庸3
4?論兩綱六要不能平列4
5?論脈5
三、論臟腑及臟腑病6
1?心病說6
2?肝病論7
3?脾病論8
4?肺病解9
5?腎病說10
6?心包絡病辨11
7?膽病說12
8?胃病說12
9?小腸病說14
10?大腸病說14
11?膀胱病說15
12?三焦病辨15
13?命門病辨17
第二章 孔伯華臨證備忘錄19
第一節 內科病症20
一、溫病及外感論治20
二、瘧疾51
三、中風54
四、厥閉64
五、神志病66
六、心悸75
七、不寐76
八、痹證78
九、眩暈88
十、頭痛105
十一、癆病並咳喘109
十二、水飲123
十三、黃疸131
十四、脅痛134
十五、症瘕積聚136
十六、水腫140
十七、噎食反食142
十八、胃脘痛144
十九、脹滿148
二十、嘔逆149
二十一、吐利151
二十二、泄瀉152
二十三、痢疾157
二十四、便秘164
二十五、血證165
二十六、消渴171
二十七、遺精173
二十八、脫髮174
二十九、足跟痛174
三十、牙齦腫痛175
三十一、牙齦出血177
三十二、耳聾177
三十三、口瘡178
三十四、口唇腫裂178
三十五、瘰癧痰核179
三十六、風餅180
三十七、浮腫181
三十八、疝182
三十九、藥毒中絡182
第二節 兒科病症183
一、外感183
二、咳喘188
三、溫暑濕燥熱193
四、溫瘧201
五、溫毒發頤201
六、痘疹202
七、驚風抽搐205
八、瘰癧208
九、疳積209
十、蟲證210
十一、停滯212
十二、嘔吐213
十三、泄瀉214
十四、痢疾216
十五、頭痛219
十六、眼病219
十七、耳病221
十八、口齒咽喉病221
十九、衄血便血222
二十、尿頻遺尿莖腫223
第三節 婦科病症223
一、痛經224
二、閉經228
三、經水先期232
四、經水後期233
五、經水不調233
六、倒經234
七、月經過多235
八、崩漏238
九、帶下244
十、惡阻245
十一、胎嗽247
十二、子淋247
十三、胎漏248
十四、流產249
十五、脘腹痛251
十六、滑瀉251
十七、外感252
十八、惡露不絕252
十九、兒枕痛253
二十、產後雜病254
第四節 外科病症258
一、內癰259
二、肺癰259
三、脘癰260
四、腸癰262
五、乳癰乳聚乳核263
六、耳癰266
七、腋癰267
八、瘡癤癬268
九、粟瘡269
十、濕瘡濕毒270
十一、蛇頭疔271
十二、鼻痔271
十三、痔漏272
十四、游丹273
十五、風包風疹273
第三章 孔伯華中醫世家
第二代傳人臨證經驗275
第一節 北平國醫學院的創辦276
一、學院的創建與發展276
二、學院的特色和主要經驗277
第二節 部分第二代傳人學術經驗278
一、孔祥琛278
二、孔祥琳278
三、孔嗣伯279
四、孔祥琦279
五、孔少華289
六、劉孝威326
第四章 孔伯華中醫世家
第三代傳人臨證經驗337
一、孔令詡338
二、孔令譽339
三、孔令謙343
四、張希增348
五、步雲霓351
六、經燕356
七、秦立新358
八、阮勁平370
九、尹燕武376
十、王彤390
十一、趙宇寧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