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以不貪為寶

子罕以不貪為寶

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 正因為如此,子罕的“寶貝”觀,成為千百年來的美談。 yán

【原文】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餘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
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稽首而告曰:“小人懷壁,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子罕置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
【翻譯】
宋國有人得了塊玉,拿去獻給當權的大官子罕。子罕不受。獻玉的人說:“給做玉器的師傅看過,說是件寶物,才敢貢獻的。”子罕道:“你的寶物是這塊玉,我的寶物是‘不貪’;我若是收下你這塊玉,你和我的寶物豈不都喪失了嗎?還不如各人留著各自的寶物好啊!”
那人聽後跪下磕頭,說:“我是個小小老百姓,藏著這么貴重的寶物,實在不安全,獻給您也是為了自家的平安啊!”子罕於是在本城找個地方讓其住下,介紹加工買賣玉石的商行幫他把玉琢磨好,賣了個好價錢,然後讓他帶著錢回家做老闆去了。
【賞析】
同樣是一個“寶”字,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理解:一個令人欽佩,一個卻讓人鄙視。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價值標準,我們都可以把它視為自己的“寶貝”。這個“寶貝”給你帶來的是受人們欽佩還是被人們鄙視,關鍵在於你自己的選擇。人們常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可在子罕看來,為官不貪,永葆清白,這一精神上的“寶”,比起物質的“寶”更為珍貴,更應珍惜,所以他能夠抵制住美玉的誘惑,而保存著自己的“不貪”之寶。古往今來,一切有志有識有為之士,都能夠把握自己,不迷醉於權力、金錢和美色的誘惑。而凡是沉迷於聲色犬馬的人,沒有不玩物喪志的。
正因為如此,子罕的“寶貝”觀,成為千百年來的美談。
不貪為寶”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表示以不貪為可貴、崇高,也表示廉潔奉公。
擴展】
念樓曰
魯襄公十五年即公元前五五七年,距今已二千五百五十八年。那時的大官對來行賄者的態度,比今之成克傑、胡長清輩為何如?亞里士多德云:“德性生於天成,成於習慣。”若不相信人性越來越壞的說法,那么社會習慣也就是平常所說的“風氣”,影響可就太大了。
《左傳·襄公十五年》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子罕置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
【成語】
子罕以不貪為寶
這個成語來源於《左傳.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相關拓展】
羊續懸魚 yáng xù xuán yú
據《後漢書.羊續傳》載:羊續,後漢泰山平陽(今山東泰安)人,為官清廉奉法。
羊續在南陽郡太守任上,廉潔自守,赴任後數年未回家鄉探親。一次,他的夫人領著兒子從老家千里迢迢到南陽郡看望丈夫,不料被羊續拒之門外。原來,羊續身邊只有幾件布衾和短衣以及數斛麥,根本無法招待妻兒,遂不得不勸說夫人和兒子返回故里,自食其力。
羊續雖然歷任廬江、南陽兩郡太守多年,但從不請託愛賄、以權謀私。他到南陽郡上任不久,他屬下的一位府丞給羊續送來一條當地有名的特產--白河鯉魚。羊續拒收,推讓再三,這位府丞執意要太守收下。當這位府丞走後,羊續將這條大鯉魚掛在屋外的柱子上,風吹日曬,成為魚乾。後來,這位府丞又送來一條更大的白河鯉魚。羊續把他帶到屋外的柱子前,指著柱上懸掛的魚乾說:“你上次送的魚還掛著,已成了魚乾,請你一起都拿回去吧。”這位府丞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魚取走了。
此事傳開後,南陽郡百姓無不稱讚,敬稱其為“懸魚太守”,也再無人敢給羊續送禮了。明朝於謙有感此事曾賦詩曰:“剩喜門前無賀客,絕勝廚內有懸魚。清風一枕南窗下,閒閱床頭幾卷書。”
至今此事仍以“懸魚”、“羊續懸枯(指死魚)”、“掛府丞魚”等典故被後人廣為傳誦。
“羊續懸魚”喻居官清廉、拒絕受賄的意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