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黃村百柱宗祠

婺源黃村百柱宗祠

婺源黃村百柱宗祠,建於清康熙年間。祠堂為磚木結構,由庭院、門樓、正堂、後堂、後寢組成,面積1200平方米。該祠的照片曾於1982年在法國巴黎展出。

簡介

黃村宗祠又名百柱宗祠,建於清康熙年間。祠堂為磚木結構,由庭院、門樓、正堂、後堂、後寢組成,面積1200平方米。正堂中央懸掛清朝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所題“經義堂”匾額,大樑上有“鰲魚吐雲”、“龍鳳呈祥”等圖案,雕工十分精美。四個石基深刻“鷺鷥戲蓮”、“鳳戲牡丹”、“仙鶴登雲”、“喜鵲含梅”紋飾。該祠的照片曾於1982年在法國巴黎展出。

婺源百柱宗祠位於婺源縣古坦鄉黃村,距離縣城約45公里。去婺源有名的婺源靈岩要經過百柱宗祠門口。傳說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婺源之百柱宗祠百柱宗祠,坐落在大樟鄉黃村。黃村臨溪而居。百柱宗祠又稱“經義堂”,建於康熙年間,等七大部分組成。宗祠的“月台”、“重門”等建築結構,有別於其它同類宗祠,是明清過渡時期徽派建築典範的存世孤例。

歷史

建造於康熙年間的百柱宗祠,清代初年,全村人集資造這所祠堂,好不容易造到封頂,沒有錢了,於是工匠們散夥回家。爬過一道嶺,遇到回村過年的“翰公老”。翰公老名叫黃聲翰,是專做捆排流放的木材生意的,賺了不少錢。他把工匠們拉了回來,耗盡全部資材,將祠堂造成了。初造成的時候,寢室前拱門的台階有九級,叫“九步金階”。附近岑下村一個財主告密,說黃村“私造金鑾殿”,有謀反意圖。翰公老已無錢打官司,只好改成七級台階,並且請康熙朝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題了匾:“經義堂”三個字,懸掛在享堂正中,這才免了大禍。張玉書少年時,母親在翰公老家當傭人,翰公老資助他讀書,所以在翰公老困難時報了恩。

研究價值

國家級保護文物,一九八二年,在法國巴黎龐畢度文化中心舉行的“中國民俗展覽”上,江西婺源黃村的百柱宗祠作為宗祠的代表而參展,並引起專家的關注,百柱宗祠,實為九十九根主柱,是設計者想造個深藏民間的“金鑾殿”,還是構造藝術上的巧合不得而知,總之為了避諱,建築者乾脆稱之為“百柱宗祠”了。

當初,清華大學的學者們參觀時曾寫下這樣一段文字:開了鎖進了百柱廳,出乎我們意外的是這祠堂竟是五開間的,規模宏大,構架壯麗。享堂太師壁上方懸掛著橫匾,題“經義堂”三個渾厚的大字……我們打開大門中央門廊,忽然發現,祠堂的軸線不偏不倚正對著一座乾淨利索的圓錐形小山,叫“金字面”,這正是風水上的文筆峰,以它作為宗祠的朝山,有利於宗族在科第上的發皇成功。

注意事項

送票時間:早8點--晚17點,遊客快到婺源須提前一個小時電話通知

身高1.1米—1.5米之間購兒童票90元,1.1米以下免票

60—69歲老年人憑老年證半票;老人票70歲以上持老年證免費;現役軍人免費

學生票七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