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師度

姜師度

姜師度,唐魏州(今河北大名北)人。曾任易州刺史、御史中丞、大理卿、司農卿、陝州刺史、河中尹、同州刺史、將作大匠等職。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姜師度

姓名:姜師度
生卒:約653~723
描述:唐代水利專家
籍貫:魏州魏縣(今屬河北)人

個人概述

姜師度,唐魏州(今河北大名北)人。曾任易州刺史、御史中丞、大理卿、司農卿、陝州刺史、河中尹、同州刺史、將作大匠等職。“勤於為政,又有巧思,頗知溝洫之利”,在初唐甚有政聲

職業生涯

自神龍元年(705)任易州刺史後,歷任滄州蒲州陝州同州等地刺史,也作過中央政府的大理卿、司農卿和將作大匠。他曾在薊州(今天津市薊縣)沿海循曹操舊跡開平虜渠運糧,避免了海運風險;在薊城北開溝蓄水,以防禦奚及契丹的軍事入侵;在貝州經城縣(今河北省巨鹿縣東)開張甲河;在滄州清池縣(今河北省滄州市東南)引浮水開渠分別注入毛氏河漳河以排除水澇;在陝州黃河運道邊,因太原倉偏高裝卸不便,他鑿洞和做滑槽直接裝糧入船,省去大量搬運;在華州華陰縣開敷水渠排水;在鄭縣(今陝西省華縣)修利俗及羅文兩灌渠並築堤防水;在蒲州安邑(今山西運城),因鹽池乾涸,疏渠引水恢復生產;在長安城內開渠供水和運輸

個人榮譽

《舊唐書》稱讚:“師度勤於為政,又有巧思,頗知溝洫之利”。

個人影響

唐神龍年間(公元705~707年),姜師度在易州刺史及河北道監察兼支度營田使任內,於薊門之北引水為大溝,以防奚人及契丹入侵;又考魏武帝曹操修渠舊事,“傍海穿漕”,修平虜渠,避開了海運艱險,使中原腹地至北疆前線的糧運得以暢通無阻。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姜師度改任陝州刺史。到職後,他看到州西太原倉雖距黃河不遠,但常須用車載米至河邊,然後登舟西運關中,頗費人力。他根據地形地勢,率眾開挖了地道,倉米“自上注之,便至水次”,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開元二至四年,他又在華陰縣境開敷水渠,“以泄水害”。在鄭縣(今陝西華縣)疏修利俗及羅文故渠,引水溉田;並建堤於渭水之濱,以防漫溢。開元六年,蒲州改河中府,姜調為河中尹。轄境原有安邑鹽池,年久漸形涸竭。師度經過考察,“發卒開拓,疏決水道,置為鹽屯”,公私享其利。開元七年,再遷同州(治所在今陝西大荔縣境)刺史,又於“朝邑、河西二縣界,就古通靈陂擇地引洛水及堰黃河灌之,以種稻田,凡二千餘頃,內置屯十餘所,收穫萬計”。

人物評價

一生所作大量工程中,雖個別也有失敗,但多數獲得成功。當時有“師度知相地”和姜師度“一心穿地”的評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